以数万之众猛扑三百人据守的小城,闹得全辽崩溃,孙承宗欲哭无泪

辽东总兵马世龙汇报说 , 有一个叫刘伯镪的辽民原先被迫投降了后金 , 几天前突然潜了回来 , 声称后金现在在柳河对面的耀州修筑城池 , 施工才刚刚开始 , 城墙才砌一丈高 , 里面兵马不足三百 , 而后金的四王子正在那里视察工程进度 , 如果明军能在这个时机过河攻取 , 那里的难民愿意乘机而起 , 里应外合 , 杀掉四王子 , 一并归朝 。 以数万之众猛扑三百人据守的小城 , 闹得全辽崩溃 , 孙承宗欲哭无泪

以数万之众猛扑三百人据守的小城,闹得全辽崩溃,孙承宗欲哭无泪
文章图片
要不要采取行动?
马世龙跃跃欲动之情溢于言表 。
是啊?要不要行动呢?
孙承宗陷入了沉思 。
在孙承宗看来 , 耀州 , 不过是个半成品的低矮小城 , 而且兵寡 , 毫无防备 , 拿下它 , 不应该、也不可能有任何失手的理由 , 而一旦得手 , 就可以除掉后金的四王子 , 自己也算是“早奏成功” , 可以荣归故里了 。
好吧 , 就干一票!
为保万无一失 , 孙承宗调兵遣将 , 拟集结起绝对性优势的兵力一举拿下耀州 。
由于孙承宗的动作整得太大 , 朝内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 大部分人也认为这事儿就跟在山坡上抓田螺一样 , 十拿九稳 , 不存在什么悬念 。
在南京赋闲的王在晋却连呼不可 , 并断言 , 孙阁老不出兵则可 , 一出兵必败!
王在晋有什么根据不看好孙承宗的军事行动呢?
有 。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 , 宁远巡抚袁崇焕向朝廷报告 , 说:“川湖兵以索饷为由胡乱杀人 , 殴打将领 , 结队不散 , 不过是因为少给了他们二三分马料钱 , 就妄称三个月没领饷 , 真是无法无天了 。 ”(语见《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四)
就是凭这份报告 , 王在晋预料孙承宗必败 。
王在晋的依据是:军中缺粮则兵饿死 , 缺马料则马倒毙 , 而马是国家的 , 又不是士兵的私人财产 , 断不会少了二三分马料钱闹成这样 , 其真正原因是孙承宗急于进兵 , 而这些兵油子不想打仗 , 不过“藉口索饷” , 随便找个借口逃散而已 , 这样的士兵 , 你赶着他们去打仗 , 必败无疑!(见《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四)
实际上 , 借索饷集体哗变的事并非宁远发生 , 其余的山海、松山等等 , 基本在同一时间出现 , 情况已经不容小觑了 。
兵科给事中李鲁生警告孙承宗说:“现在我们既没有进攻的能力 , 又没有坚实的防守阵地 , 前矛、后盾都未达到可战可守要求 , 在此情况下还为了图一点拓展土地的虚名 , 极有可能为此而诱发敌人进攻而导致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 ”(“若进无可乘之锐 , 退无可凭之险 。 徒以耒耜为前矛 , 以篰屋为坚垒 , 慕展土之虚名 , 受饵敌之实祸 , 则臣之大恐也 。 ”语见《明熹宗实录》卷六十)
可孙承宗主意已决 。
他和马世龙一起 , 对这场袭击高度重视 , 志在必得!
在偷袭的具体细节上 , 都做了精心的部署:先由前锋营副总兵鲁之甲、参将李承先率前锋营偷渡柳河 , 马世龙亲带着大队随后 。 为了顺利渡过柳河 , 特意调遣觉华岛上的水师游击金冠发舟师策应 。
箭在弦上 , 不得不发!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八月二十四日 , 李、鲁二将从右屯出发 , 二十七日 , 如期到达三岔河 。
河水无声 , 河岸一片寂静 。
如果不出意外 , 河对岸的耀州一击可得 。
然而意外还是出现了 。
负责接渡的兵马的觉华岛水师迟迟不来 。
既然不来 , 就安心地等等吧 。
可这一等 , 就是两天 , 再不另外想办法渡河 , 随身带来的干粮就吃完了 , 士兵将不战而退 , 这场精心策划的偷袭将化为泡影 。
就在李、鲁二人踌躇不定之际 , 马世龙的大队人马来了 。
马世龙知道了这个情况 , 大声骂娘 , 骂觉华岛的水师不进义气 , 不讲信用 。
骂完 , 大手一挥 , 下令李、鲁二人在附近征用渔船 , 克日渡河!
娘的 , 就不信少了一颗臭鸡蛋老子就做不成蛋糕了?!
连年的战争 , 沿河已经很少渔民了 , 但很幸运 , 鲁之甲他们还是找到了一些渔船 。
好吧 , 渡河!
在马世龙的指挥下 , 士兵开始有条不紊地分批过河 。
相对于数万大军而言 , 渔船的体积太小 , 数量太少了 , 每次渡河的士兵不过数十人 , 渔船的来来回回间 , 士兵“喧竞于河者四昼夜” 。
动静这么大 , 后金觉察了 , 他们大发伏兵 , 将已渡到对岸的悉数歼灭 。
鲁之甲、李承先二将在混乱中战死 , 还在等待渡河的明军听到败讯 , 人人惊呼 , 一哄而散 , 其中淹河者 , 自相践踏者 , 不计其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