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滋补美味 寓意美好

文/本报采访人员 许舒昕
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 , 没人能说得清到底有多少道美味 , 但最出名的 , 或许就是佛跳墙了 。 当年香港的一部电影《食神》 , 就曾让这道菜享誉全国 。 而在刚刚过去的新年 , 许多福建人的年夜饭桌上就少不了这道硬菜 。
佛跳墙发源于福州 , 被誉为“天下第一汤” , 在厦门也有不少餐厅有推出 。 相传清朝时期就已经有了这道名菜 , 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数百年的历史 。
关于佛跳墙的起源 , 历来有众多说法 。
一为光绪二十五年 , 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 。 席间有道叫做“福寿全”的菜 , 周莲吃后赞不绝口 。 回家后即命厨师郑春发依法仿制 , 并加以改进 , 使成菜内容更为丰富 。 后来 , 郑春发到福州东街上开了一家菜馆 , 凭借此菜轰动全城 。
二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记载:发明者是一群要饭的乞丐 。 这些乞丐每天拎着破瓦罐 , 四处要饭 , 把各种残羹剩饭集中在一起 。 有一天 , 一位饭铺老板出门 , 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 , 寻香发现原来是乞丐们正在“一锅乱炖” 。 这位老板因此得到启发 , 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瓮 , 配之以酒 , 创造了佛跳墙 。
而“佛跳墙”名字的由来 , 相传和一位秀才有关 。 秀才在品尝了上述多种食材炖煮的美味佳肴后诗兴大发 , 写下“坛启荤香飘四邻 , 佛闻弃禅跳墙来”的诗句 , 意思是香味太浓 , 就连佛闻到它的香味都会起凡心 , “佛跳墙”因此得名 。
一坛正宗的佛跳墙 , 制作耗时多达一个多礼拜 , 食材繁复名贵 , 制作讲究费力 。 需要水发鱼翅、净鸭肫、水发刺参、鸽蛋、净肥母鸡、水发花冬菇等 , 还有调料姜片、葱段、桂皮、炊发干贝、绍酒、味精、冰糖等 。 制作过程需要用上煎、炒、炸等多种方法 , 还要用荷叶封口 。 最后一道工序 , 是将装坛后的佛跳墙放置在灶台上煨制 。 煨佛跳墙的火种必须是高质量的无烟炭火 , 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 , 反而在煨成开坛时芳香四溢 , 吃起来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 。 如果不是厨艺高超的老厨师 , 应付这道菜可能会大汗淋漓 。
佛跳墙以往主要出现在顶级宴会上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佛跳墙已经出现在福建人年节的餐桌上 , 它不仅代表了美味和营养 , 也赋予了福寿全的美好寓意 。
【佛跳墙:滋补美味 寓意美好】来源: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