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和投资中的人性缠斗( 二 )


所以 , 区别并不在于投资的阶段是一级还是二级 , 而是你到底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 。 聪明投资者投的是价值而不是价格 , 投机式的投资更像是一种赌博 , 赌的实际是运气 。
36氪:但在一级市场 , 由于更高的成长性和未知性 , 很多时候的投资确实像是一场赌博 。
李录:这只是确定性的大小有别 。 比如在二级市场 , 投资可能有80%或90%的确定性 , 但在Venture阶段只需要寻求60%甚至更低的确定性 。 这也造成:在确定性更低的阶段时 , 投入要更分散、更多一些 。
36氪:有信奉“价投”的投资人认为:过去20年 , 中国最好的价投就是买腾讯股票 。 但这个说法可能也有局限:在它上市头几年买入即意味着百倍回报 , 如今腾讯市值已经高达6.5万亿港币 , 很难再创造如此高的回报倍数 。 二级市场投资人如何持续发现具有高成长性的标的?
李录:并不是所有投资都需要百倍回报 。 实际上我们看长期的资本回报时 , 往往忽略了复利的存在 。 过去200年 , 除去通胀的累积回报率大约在6%、7%的样子 , 但你知道依靠复利得到的回报是多少吗?75万倍 。
在现代经济出现之前 , 复利现象几乎是不存在的 。 在人类的物质社会中 , 原有的规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谓的熵增定律 , 即所有的事物都不是累计往前走 , 而是往后退:高的能量一定会向低能量走;热一定会向冷走;有序会向无序走 。 复利现象是一个近代文明出现后才有的现象 , 但它的回报力量是强大到几乎所有人都难以理解的 。
36氪:也就是所谓的“慢富”理论 。
李录:我们相信得到的是应得的 , 我们相信能通过努力慢慢变富——这些都是老生常谈 , 但这些常识却并不是所有常人都拥有的知识 。
复利和投资中的人性缠斗】更多数的情况是:你说在一年内可以挣5倍 , 所有人的耳朵都竖起来了 。 当一些特殊的办法、具体的路径有可能达成时 , 更多人就会跃跃欲试了 。 但一旦当你在市场上开始投资运气 , 某一刻一定会把你打得稀巴烂 。 繁荣过后看到的是一地鸡毛 , 泡沫过后看到的是谁在裸泳——金融市场出现几百年来 , 从来都是这个样子 。
36氪:你是说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的“非常态”之中?能否为我们现在的商业时代做一个定位?
李录:过去两百年我们大约经历过三次重大的历史转折:蒸汽机的出现很了不起 , 我们得以将石化能源转化为动能 , 人类的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一百年后又出现了电 , 电的出现带动了很多其他产业 , 尤其是工业随之持续了将近上百年的快速发展 。
最近的一次是关于信息的革命 , 主要是半导体芯片 , 让我们的运算能力一下子增加了 。 尤其是个人计算机的出现 , 这和另一条并行的革命同时发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输革命 , 让地球上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即时联系在一起 , 再乃至现在我们可以连接到和人不直接相关的物上 , 所谓的物联网等等 。 所以在这之中 , 你能看到一些公司在比较短的时间内 , 就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功 。
总之 , 这样一套连接体系和计算能力的结合 , 使得我们的经济和生活都处于革命性变化之中 。
36氪:移动互联网呢 , 在“变革”中占据什么位置?
李录:只是中间的一个小波澜而已 。 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四十多年 , 未来还会持续蛮长一段时间 。
36氪:既然我们正处于“革命性的变化之中” , 难道你不渴望抓住“更炫目的”公司吗?
李录:对投资人来说 , 首先要想明白一点:绝大部分机会都不是我的 。 每个人的能力圈不一样——价值投资理论就这么四点 , 能力圈是其中很重要的框架 。 比如对巴菲特来说 , 虽然他也投过中国企业 , 但投得很少 , 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和他就有些遥远 , 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他才会做出投资决定 。 但我就会多一些 。
一家公司一年内涨五倍——这可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 但我一点兴趣也没有 。
谈投资
比亚迪是一笔非典型投资 , 但安全边际足够大;伯克希尔不是完全不投科技公司 , 只是不投他们不了解的公司;因为人性从未改变 , 所以价值投资难成主流
36氪:你在2008年投资比亚迪 , 后来还引荐给了巴菲特 , 为什么会在这么多中国公司中选择它?
李录:严格来说 , 这笔投资不是我们主流的风格:我把它称为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 , 或者说是二级市场的一级市场投资 。 当时的比亚迪还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状态 , 也带来比较高的风险——虽然它在一个充满着可能的领域 , 并且是这个领域里成功概率很高的公司 , 但它也有可能不一定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