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人记述的东海女真旧事( 五 )


女真人这些热情直率的表现,给前来窥探中国,为入侵准备的间宫林藏的感觉是,这些人在贪图他的财物。正应了那句老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间宫林藏在其《东鞑纪行》中,还记载了许多黑龙江下游、鞑靼海峡两岸及库页岛等,广大地域的野人女真诸部的民风俚俗、山川地理及库页岛的自然风貌。这里人们住的地窝棚、桦皮窝棚,用的桦皮船、小木舟,桅杆上装饰有萨满教鸟崇拜图腾的海船;吃的鱼类、兽肉、树果、草根;穿的兽皮、鱼皮、布衣等都有详细记述。间宫林藏对所经之地形、海况、气候变化、树木植被等也是记述翔实。
间宫林藏在经过山靼卫(今俄罗斯境内特林)时,发现了两通石碑耸立在
江岸高处。这便是后来轰动学术界的明朝永乐十一年的“敕建永宁寺碑”,明宣德八年的“重修永宁寺碑”。碑上记述的是,明代中国对这广大地域的管理治理及敕修永宁寺的经过。间宫林藏发现此碑的时间,比我国清代曹廷杰发现此碑要早七十余年。这两通石碑是我国明代治理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广大地区的铁证,故而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当地的东海女真等族人,乘船路过此地时,都要“将携带之米粟、草籽等撒于河中,并对石碑遥拜”。因间宫林藏乘船路过此处时寺庙早已毁掉,虽然只剩石碑两通,但人们仍是虔诚礼拜。
可见,人们对永宁寺中观音菩萨的崇拜已相传久远。
间宫林藏此行,对费雅喀、赫哲等族人贡貂皮、狐皮进京娶“皇姑”萨尔罕
锥多有耳闻,未得一见深觉遗憾。但他在库页岛南部久内春(今库页岛伊利印斯克)喀喇达(姓长)家中,却见到了一件十分重要的关于偏远的费雅喀人、赫哲人进京娶“皇姑”的清朝文书。此文书为满文所书写,系乾隆四十三年(1778),由吉林将军属下的三姓副都统衙门转发的乾隆皇帝的圣谕。圣谕道:
历来赫哲、费雅喀等人来京师者,多未出(天)花。惟彼等体质固弱,远地来京进贡纳妇,尚未出花,情实可憨。彼等自原籍来京,路途极为窎远,惯例多于冬末春初抵京。而京师于冬春之交,正值天花流行,于此辈
不利。宜揣度寒暑,于凉爽季节来京,从速办理,纳妇后遣归可也。为此,谕知吉林乌拉将军,嗣后赫哲、费雅喀等来京进贡纳妇者,毋庸延至冬季来京,以择七、八、九月之凉爽季节为宜。着所管地方迅速依此办理,纳妇后即遣归本籍,则于彼等身体利莫大焉。钦此。
间宫林藏从库页岛费雅喀人杨古尔阿以诺喀喇达家中,抄录回的乾隆四十三年传达乾隆皇帝圣旨的满文文件十分重要。其字数虽然不多,但传达了
许多历史信息,清乾隆年间贡貂娶“皇姑”之制,在赫哲、费雅喀等族人中十分盛行,而且朝廷也都十分重视。公文传达了乾隆皇帝体恤边民、爱民如子之情,也展现了吉林将军、三姓副都统衙门及各哈喇达、噶山达等,清政府各级官员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等,广大东海女真人地区的有效管理等等。
间宫林藏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受日本幕府(政府)的指派,偷渡潜入中国大清政府的库页岛及黑龙江下游等地区进行考察,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入侵中国的库页岛。间宫林藏虽然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作为一个学者官员,他还是如实地记录了途中的所见所闻。故此,其《东鞑纪行》一书,除了一些为侵占库页岛造势的评论之外,大多还都是真实详尽的。

一个外国人记述的东海女真旧事
文章插图
《东鞑纪行》是他国之人在如实记述,中国清代中期的库页岛及黑龙江下
游等地的国家行政管理、官吏制度,以及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东海野人女真”“黑龙江野人女真”“女真野人”的满—通古斯语族诸部的民风俚俗及原始状况,故而,其有着珍贵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