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步步登高 食青浦练塘软糯甜焋糕

制作|步步登高 食青浦练塘软糯甜焋糕文章插图
淘米、浸泡、沥干、磨粉、手粉、做馅、制作、蒸煮 , 在位于练塘镇浦南村的米乐农庄里 , 杨勤峰一家人正忙着制作传统青浦焋糕……在青浦 , 过年、造房子、办红白大事都要用到焋糕 , 寓意着年年平安、年年高升 , 成为不少青浦人心里传统的年味 。
制作|步步登高 食青浦练塘软糯甜焋糕文章插图
焋糕是上海一道传统又独特的小吃 , 代表了许多老上海人儿时过年的记忆 , 在青浦大部分青西地区 , 过年、造房子、办红白大事都要用到焋糕 。 做焋糕 , 寓意着年年平安、年年高升 , 焋糕成为不少青浦人心里的传统的年味 。
制作|步步登高 食青浦练塘软糯甜焋糕文章插图
又到一年新春佳节时 , 位于练塘镇浦南村的米乐农庄里 , 杨勤峰一家人显得愈发的忙碌 。 六十开外的杨桂明、杨美珍夫妇俩是制作焋糕的好把手 , 淘米、浸泡、碾粉、手粉等一些体力活由丈夫杨桂明承担 , 爱人杨美珍主要负责炒馅和制作焋糕 , 作为米乐农庄负责人的杨勤峰则主攻网上订单及网络营销 。
【制作|步步登高 食青浦练塘软糯甜焋糕】“‘糕’与‘高’同音 , 有节节高的口彩 , 春节吃糕是青浦年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饮食文化 。 ”性格开朗的杨阿姨说 , “以前一到春节 , 家家户户都要做糕 , 邻居们还会串门互相帮忙 , 整个院子里欢声一片 。
“后来 , 村里老人有的搬迁走了 , 有的家里不再用土灶 , 所以能吃到这一口软糯香甜的焋糕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 趁我们现在还做得动 , 就帮着儿子一起创业 , 看着每天能卖出这么多蒸焋糕 , 心里很是高兴 , 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这一道传统的味道 。 ”
制作|步步登高 食青浦练塘软糯甜焋糕文章插图
慢工出细活 。 好味道需要的是老手艺 。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要原料 , 蒸焋糕需要通过淘米、浸泡、沥干、磨粉、手粉、做馅、制作、蒸煮等一系列工序 。 每天早上 , 杨老伯根据要做的蒸糕量 , 把原料进行淘洗和浸泡 , 通常大米和糯米的比例是3:1 , 但是也要根据米的性质 , 进行适当的比例调整 。 淘好的米要进行浸泡 , 浸泡好的原料还要再晾上一定的时间 。 “这些时间把握都要根据米的性质和天气气候进行随时调整 , 不然吃口就会不一样 。 ”杨桂明深谙此道 。 晾晒好的原料经碾米机碾成米粉 , 做焋糕的主要材料也就完成了 , 之后 , 加上白糖、水 , 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匀 , 为了让三者充分结合 , 往往要用手反复揉搓上好几遍 , 靠的全是手上的功夫和力气 。 搓完之后 , 再拿筛子筛上几遍 , 把粗颗粒再挑出来搓碎 , 使口感更加绵密 。 “磨得细一点 , 做出来糕的质量就会高一些 , 口感才会更好 。 ”
制作|步步登高 食青浦练塘软糯甜焋糕文章插图
杨老伯在忙着体力活的同时 , 杨阿姨也不闲着 。 为了保证品质 , 馅料从来不买市场上的现成货 , 焋糕内的豆沙馅 , 都是自家种的红豆加上冰糖炒制的 。 糕粉、馅料一切待续 , 接着就进入了制作环节 。 米粉灌入农庄自制的模具之后 , 杨阿姨用鸭蛋的一头把米粉压实 , 然后在中间凹陷处加入一小块豆沙作为点缀 , 之后再加上一层米粉覆盖 , 用竹尺把米粉进行平整 , 然后把成型的米粉团从模具中倒出来 , 焋糕就有了精致的外形 。 蒸糕用火用的是农家的传统灶头 , 大火蒸上大约十分钟 , 热腾腾的焋糕就出炉了 , 在蒸腾的热气中 , 糯米的甜香逐渐蔓延开来 。 刚蒸熟的焋糕非常软糯 , 香气四溢 , 米香和豆沙的清甜停留在唇齿之间 , 好吃又不粘牙 。
10余种工具、20余道工序 ,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 很难想象一块焋糕的背后 , 融合了几代长者对这道年味尽善尽美的追求 。
制作|步步登高 食青浦练塘软糯甜焋糕文章插图
作为杨家焋糕第四代传人 , 80后的米乐农庄庄主杨勤峰一直在传承上做着努力 , 比如 , 在制作工艺方面 , 他放弃了以前木刻的模具 , 专门学习制作月饼模具 , 在模具设计上加入表达美好祝愿的古汉字 , 使焋糕更有文化韵味;对外观有所创造 , 利用不同植物粉来给焋糕“上色” , 使成品看起来更加美观;在企业文化属性上下功夫 , 将企业文化内置于焋糕 , 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 吸引不少企业慕名定制 。 “将继续探索农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焋糕产品的研发 , 努力将焋糕打造成为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 ”杨勤峰信心满满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