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基民“抱团”:资金“错配”露苗头


解码基民“抱团”:资金“错配”露苗头
文章图片
一天之内 , 逾219万户基民齐聚 , 买爆了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 。 但面对150亿元的“蛋糕” , 这批狂热基民户均获配金额不过6873元 。 2021年以来这样的场景频频上演 , 动辄以数十万乃至百万户计的散户群体步调一致 , 这令基金经理倍感压力 。
解码基民“抱团”:资金“错配”露苗头】众多“小白”扎堆的散户汹涌而来 , 会如何深刻影响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用行动做出了解答:为应对散户频繁短线申赎 , 不得不“抱团”大市值、高流动性个股 , 期望降低冲击成本;为让净值曲线更优美 , 持股集中度越来越高 , 只要基民新资金源源不断涌入 , 这些重仓股股价就会持续上升 , 从而推动基金净值上涨 。
但业内人士指出 , 散户注重短线申赎与基金经理秉承“长线是金”相背离 , 已在事实上造成严重的资金“错配” 。 尽管短期内居民财富转移过程会掩盖这种“错配” , 一旦资金断档 , 风险的爆发可能比想象得要猛烈 。
膨胀的新势力
心情随美股散户抱团与空头对决跌宕起伏后 , 居住在上海的“小白”基民张华安萌发了理财之外的使命感 。 “假如我们基民也能有这种凝聚力就不怕赚不到钱 。 ”张华安信心满满地说 , “大家要团结起来 , 这样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就不敢小觑我们的力量 , 不敢损害我们的利益 。 ”
张华安有着典型新基民“人设”:90后 , 工作时间尚短 , 积蓄几万元 , 极度渴望财富的爆炸性增长 。 他们个体微小 , 但凝聚起来的力量庞大:2020年至今 , 公募基金频现的“爆款”其实是成百上千万个“张华安”的集合体 。 他们思维的每一次集体跳跃都会给基金业制造波澜 。 在一些著名的基金交流论坛 , 有大量号召大家集体买入或集体抵制的帖子 , 这也在去年意外地造就了一批话题基金经理:他们未必给基民赚钱 , 但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网红” 。 显然 , 热衷于“标签化”是这股新势力的一个重要特征 。
“公司有只刚刚成立的新产品 , 买家竟然没有一家机构 , 客户清一色是散户 。 操作纯散户基金产品太难了 , 这只产品的基金经理第一反应是赶紧找几家机构投资者 。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权益投资负责人吴铭(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 。
吴铭认为 , 互联网技术在基金买卖和交流中快速普及 , 是庞大但散落的基民最终形成一股新势力的核心原因 , 基金投资财富效应的发酵不过是一个催化剂而已 。 “近年来 , 基金销售渠道从单一的银行转向银行与互联网巨头并举;在未来 , 互联网会成为终极销售渠道 。 ”吴铭说 , “互联网上 , 散户不仅可以更便捷地买卖基金 , 而且可以更快速、更自由地交流 。 这种交流让他们不再是散落的个体 , 而更容易凝聚成一个个新的群体 。 ”
这股新势力究竟发展到何种程度?虽然公募基金年报尚未披露 , 无从窥得2020年总体基民数量变化 , 但根据互联网数据挖掘平台MobTech的数据 , 在2020年上半年 , 移动互联网基民数量突破8000万人 。 业内人士预计 , 按照去年下半年散户的狂热劲儿 , 2020年这个数字有望突破1亿人 。
另一些数据则更有力地佐证了这股新势力的崛起 。 以支付宝基金频道为例 , 随便打开一只明星基金产品页面 , 关注人数都有四五百万 , 甚至超过千万 。 相较于前几年 , 这可以称之为几何级增长 。
起底集中持股
新势力的崛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公募基金业生态 , 基金经理艰难地适应着 。
对于管理散户占比较高的基金产品 , 工作稍有年头的基金经理内心都是抗拒的 。 在他们眼里 , 散户自主意识的强化、群体性行为的频发 , 都对基金经理坚信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构成严峻挑战 , 一种“错配”已经露出苗头 。
“有些基民信奉‘七日炒基法’ , 而且对基金经理的短线交易能力开始苛求 。 实话实说 , 这种客户不是我想要的 。 ”一位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吐槽 , “散户占比很高、偏好短线交易、申赎行为趋于一致 , 如果这三者结合 , 会给基金业和A股带来什么后果?市场波动也许更剧烈 , 特别是在某些关键时点 。 ”
吴铭称 , 从去年开始 , 对基金经理偏好大市值股票、热衷“抱团”的指责不断 , 并将其视为A股过度结构性行情的元凶 , 但这种变化的背后有散户新势力崛起因素 。 散户热衷短线交易与基金经理坚持“长线是金”产生严重“内卷” , 反复冲撞后形成新平衡——基金经理的持仓必须落在流动性更佳的大市值股票上 , 并且通过源源不断的资金优势持续抬高这些个股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