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想当库克造车的马前卒,而李书福只想搭车捡漏


郭台铭想当库克造车的马前卒,而李书福只想搭车捡漏
文章图片
郭台铭想当库克造车的马前卒,而李书福只想搭车捡漏】苹果造车的事情已经喊了好几年了 , 为什么库克不是在2018年 , 也不是2025年要落地造车?
这是因为过去的2020年 , 越来越多的头部车企和互联网巨头 , 已经意识到了汽车行业将会越来越像手机行业这个事实 。
在这种情况下 , 全球汽车产业的生产模式可能会被重新设定 。 如果将智能手机的分工模式移植到汽车产业 , 苹果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存在 。

郭台铭想当库克造车的马前卒,而李书福只想搭车捡漏
文章图片
△新能源汽车
就当前而言 , 汽车行业正在朝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变革 , 不仅是规模浩大 , 而且影响深远 , 并且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 。
既然行业大趋势不可逆 , 那么市场上的参与者们最应该做的就是顺势而为——新玩家趁早入场 , 老玩家抓紧转型 , 以抢占市场先机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1月13日发布了2020年汽车工业产销情况:2020年全年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36.6万辆和136.7万辆 , 而中国汽车整体产销为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 , 同比下降2.0%和1.9% 。
在国内 , 新能源车市占率已经超过了5% , 有理由相信未来三年 , 这一比例将会超过10% 。 而一旦超过了10% , 就意味着拐点到来 , 新能源车的替代速度将明显加快 。
率先抢占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企业将大概率获得10倍的增长机会 , 只是时间而已 。
01
库克的焦虑
和提振业绩的新法宝
从现实角度来看 , 苹果手机等3C产品利润率很高 , 而造车则是典型的低利润产业 。 那为什么苹果还要造车?
有人说 , 这是库克想要致敬乔布斯 , 这个当笑话听听就完了 , 可千万别当真 。 逻辑其实很简单 。
根据苹果2020财年Q4(7~9月)财报 , 其手机iPhone业务营收264.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31亿元) , 同比下滑20.7% 。
虽然手机也还存在微创新 , 但一个产品能带来的品牌和利润空间 , 其实已经到达天花板了 。 iPhone作为苹果现金奶牛的功能已经触顶 。
自从库克接班后 , 财报就是压在库克头上的一张最重要的成绩单 。 相比乔布斯 , 库克在业绩问题上 , 一直都显得更为谨慎和小心 。
未来如果iPhone业务持续下滑的话 , 必须有一个规模足够大的新业务能撑起未来苹果3万亿美元目标的股价 , 那么 , 哪个领域能做到?这个大家不言自明 。
知名分析师郭明錤认为 , 虽然这款车将成为苹果的“下一个明星产品” , 但同时也提醒到市场对于AppleCar不要过于乐观 , 目前苹果造车面临着研发设计、供应商、市场竞争力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 。

郭台铭想当库克造车的马前卒,而李书福只想搭车捡漏
文章图片
△苹果汽车概念图
苹果造车的成败 , 并不取决于新车什么时候能够上市 , 而是苹果在智能化方面可以给全球消费者带来多大的惊喜 。
从苹果角度出发 , 寻找一个代工企业 , 一方面能够省去一大笔整车从平台设计到工厂建造的费用 , 也不用费心思去建供应链 , 大大加速苹果整车上市的步伐;另外一方面 , 苹果也能够将更多精力和资源聚焦在智能化核心技术上 。
自建工厂的特斯拉刚刚投产时所遇到的一系列品控和产能问题并险些导致破产的经历 , 值得苹果重视 。 而且 , 苹果的基因也决定了 , 苹果更擅长做软件方面的事 。
在库克抛出造车这个话题后 , 谁替苹果造车并不是那么重要 。
前段时间有外媒传出苹果正与多家汽车厂商在洽谈代工合作 , 谁先屈服就选谁合作的消息 。 现代、富士康、甚至奔驰、本田、大众、福特 , 在苹果眼中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
02
郭台铭的如意算盘和投名状
如果说苹果造车是布局未来 , 将自己的智能化“软实力”移植到汽车行业 , 希望引领行业新格局 , 那么 , 富士康造车则是尴尬的转型之痛 , 有着非常明显的生存焦虑 。
自郭台铭退出集团的决策层之后 , 富士康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集体管理的时代 , 他们这两年搞得新项目 , 包括半导体、电动车、工业互联网等 , 几乎照顾到了每一位经营小组成员的感受 , 而汽车只是其中之一 。
对于此时的富士康而言 , 既不具备整车生产资质 , 又不具备整车生产经验 , 但给苹果汽车代工这事总得有人去做 , 而恰好汽车领域也有一个代工王者——麦格纳 , 并且最近在国内建了他们全球第二个整车代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