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观后感800字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 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 , 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 , 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后 , 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而不被外界承认 , 时隔十五年后再次问鼎珠峰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 , 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
《攀登者》观后感范文一
如果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你付出牺牲 , 你会同意吗?如果要牺牲的是你的朋友、家人乃至于爱人呢?你还会斩钉截铁 , 毫不犹豫吗?
在《攀登者》里 , 我直面了这种牺牲 。
更多时候 , 牺牲是迫不得已的 , 我可以为牺牲缅怀、纪念 , 但在情感上 , 我无法歌颂牺牲本身 。就像我们可以纪念因为苦难而逝去的人 , 却不能赞美苦难本身 。
1960年的第一次登顶 , 攀登者方五洲为了救摄像师曲松林 , 丢掉了摄影设备 , 也失去了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人登上珠峰的证据 。然后攀登者一行三人 , 随着登山队的解散 , 也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
方五洲成了锅炉工 , 杰布回家放羊 , 曲松林回到训练营 , 抬头就看到当年登顶的山峰 。十五年在电影里很短 , 在现实中却很长 , 我无法想象他们的那种煎熬 。尤其在那个被不断怀疑的时代 。攀登者们在1960年的成绩不被国际登山界承认 , 也是那时的中国在国际上状态的缩影 , 但即便如此 , 也总有值得相信的人 , 用他们的牺牲 , 为我们换回公信力 。
事实上 , 李仁港忠实地再现了当时登山队员们如同殉道者一般的情感 , 但并非一成不变 。
一开始 , 曲松林更愿意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伟大事业的胜利 。所以 , 被救上来的他 , 多年以来对方五洲耿耿于怀 , 为什么当年选择救他 , 而不是救能够保留证据的摄影机 。
在这段剧情 , 张译完整而贴切地演绎出了曲松林的心态变化 。从一开始为了实现理想的冲动 , 到后来因为“人命关天”的转变 , 真实得戳心 。
我无法去判断这是否契合那时候人们的精神状态 , 但我认为 , 这种诠释是对的 。在那些实现“伟大光荣正确”之前 , 我们先要有生而为人的基本准则 。如果说这种对人本身的重视就是小格局 , 那么我真的很畏惧 , 那种个人被埋没于时代洪流之中的叙事方式 。
方五洲当年的行为 , 则解释了关于牺牲最重要的一点 , 如果一定要做出牺牲 , 可以自我牺牲 , 但不能牺牲别人 。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 , 就相当于放出了封印在瓶中的魔鬼 。在做出这种选择之后 , 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受到内心的折磨 。我们曾经有过这种时候 , 王小波说过 , 青年为了救一根电线杆而被卷入洪流中 。在那些“让别人牺牲”的人鼓动下 , 很多人做出了本不应该的选择 。
当为之牺牲的事物越来越荒谬 , 牺牲这件事本身也变得荒谬 。
《攀登者》在这一点上 , 做到了冷静而克制 , 当一个人在选择牺牲自己之前 , 我们能够看到他层层递进的情绪 , 能够看到他所有行为的意义 。
换言之 , 李仁港没有用牺牲作为噱头 , 来刻意地煽情、催泪 , 而是真正让我们去思考牺牲背后是什么 。
所以 , 电影在这一方面的考量 , 反而成就了更好的观影效果 , 至少让观众的眼泪是实实在在的 , 而不是再是没有事实支撑的空洞感触 。
《攀登者》观后感范文二
2019年9月30日 , 电影《攀登者》上映 。作为吴京的粉丝 , 我第一时间进行了观影 。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 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 , 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 , 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后 , 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而不被外界承认 , 时隔十五年后再次问鼎珠峰的故事 。
上世纪50年代 , 中国与尼泊尔就边界划分问题展开谈判 , 其中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上一直无法达成共识 。
尼泊尔登山队员曾于1953年成功登顶珠峰 , 他们认为珠峰理应归属尼泊尔 , 理由冠冕堂皇:你们都没登上过珠峰 , 怎么能说它是你们的呢?
声明:本文是由网友投稿,文中所阐述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的立场。
来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a/2020/1126/00132974.html
标题:观后感800字|电影《攀登者》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