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久读书人|在碎片时代,坚持坦率的阅读 | 十月新书上架
_本文原题:在碎片时代 , 坚持坦率的阅读 | 十月新书上架
转眼已到十一月 , 还记得十月是怎么过去的吗?国庆长假玩儿开心了吗 , 之后的调休有没有手忙脚乱?又或者 , 事业学业有没有像自然规律那样 , 终于结出了金秋的硕果?大家都说 , 现在是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 , 想要认真做好一件事都很难;不过 , 如果拥有了认真读完一本书的勇气 , 你还会为信息爆炸而焦虑吗?
九久读书人的十月新书 , 有碎片 , 有安静 , 有飞鸟 , 有落日 , 有历史 , 有通话 , 有坦率 , 有人生……而现在 , 读者朋友们 , 还会有你们的参与 。 欢迎积极留言 , 告诉我们你最喜欢的作品 , 我们会随机抽取三位幸运观众 , 赠送本期新书一本 。
01
本文插图
碎片
▲ 既是书信、访谈集 , 更是作家的隐秘的个人史;一本陪伴费兰特所有作品的作品
▲和“那不勒斯四部曲”一样 , 作家在书中对女性和写作、家庭和历史、欲望和记忆的剖析也真实到令人忍受的地步
▲每个人都是一个战场:费兰特的小说和散文 , 旨在开启一场以女性经验作为杠杆的文学革命
▲读者可以第一次完整地窥见费兰特对女性和写作、家庭和历史、现实和想象的睿智看法
收录了作家作品出版时曾被删掉的段落 , 和作家一直丢在抽屉里的未发表的作品 , 以及费兰特曾经中途自我放弃的创作计划
《碎片》(2016)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20 余年来的书信、访谈和散文集 。 作家在书中袒露了自己对写作风格和主题的探索历程 , 并回顾了自己经历的自我怀疑和突破 , 这些对话睿智地诠释了女性和家庭、神话和文化、城市和记忆 , 以及作家和读者的复杂关系 。 《碎片》既是深入费兰特的文学世界的指引 , 同时也是一份智性、鲜明而坚定的文学宣言 。
02
本文插图
上面很安静
[荷兰] 赫布兰德?巴克
吴晓妹 施丽华 周林 译
九久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干净细腻的诗化小说 , 文字精炼 , 细节丰富 , 以极简的笔调呈现出每个人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冷酷与温情 。 小说从头到尾都那么令人信服 , 有一种克制的细腻和精炼的幽默 , 充满吸引力 。
《上面很安静》的背景发生在荷兰的乡间 。 亨克和赫尔默是一对双胞胎兄弟 , 弟弟亨克勤于农活 , 深受父亲欢心 , 哥哥赫尔默不喜欢农场 , 渴望去城市生活 , 因此与父亲关系疏远 。 谁料 , 年轻的弟弟在一场车祸中丧生 , 一心想离开农场的赫尔默被迫中断大学学业 , 从此与牛羊为伍 。 三十年单调无变化的生活 , 除了四季的轮替 , 宛若一张白纸 , 连时间都停滞了 。 这期间母亲离世 , 父亲年老体衰、卧床不起 , 冷漠疏离的父子关系不仅没有修复 , 而且日趋恶化 。 得不到父亲宠爱、仿佛总是活在亨克阴影下的赫尔默 , 在弟弟身亡之后 , 非但没有摆脱影子人的身份、建起独立的自我 , 反而跌入更深的虚空中 , 找不到人生存在的实质意义 。 一日 , 亨克生前女友丽特的来信 , 给赫尔默死水般的生活激起一丝涟漪:早已嫁人生子的丽特 , 请求赫尔默接纳自己无所事事的儿子到农场帮工 。 生活因这个年轻人的到来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小说文笔纯净清新 , 将蓝天下大自然的宁静悠远和主人公淡淡的忧伤落寞刻画得楚楚动人 , 大量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 , 看似平淡寡味 , 却体现作者不动声色的克制 。
03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当鸟儿带来太阳
[加拿大]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著
张陟 译
九久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 亲情永恒的失落 , 灼人的爱情 , 粗粝的生存斗争
▲激烈、愤怒而感伤的海岛史诗 , 传递了普通人最深沉微妙的情感
▲以浪漫而质朴的笔法描绘了荒凉岛屿上矿工、渔民、农民的传奇 , 他们的劳作和不为人知的隐秘内心
《当鸟儿带来太阳》是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于198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 , 主要人物仍然是布雷顿海角那些与自己注定的命运抗争的男男女女 。 这七个如挽歌般哀伤的故事 , 有的充满不详的宿命论的味道 , 有的如哥特小说一般浓厚郁烈 。
《冬天的狗》中 , 叙述者的祖先救下一只濒死的狗 , 多年之后却被其后代意外咬死 , 这只灰色的死亡之犬成了家人预知亲属死亡的一种凶兆 , 但也成为家族记忆中最坚固的一环;《幻象》一篇中 , 父亲和叔叔去纽芬兰岛拜访陌生的外祖父外祖母 , 无意中撞见他们有灵视能力的外祖父不幸的爱情传说 。 多年后 , 在诺曼底战役中身处险境的父亲突然被他真正的外祖母庇护 , 而他一生的悲剧也即将拉开序幕;《夏日将尽》中 , 世代从事矿工的男人已经将危险和孤独刻入他的身体和性情;《来年春天》中 , 沉迷于牛种改良的“我”在经历一整年的辛劳和期望之后 , 对自然的欲望法则有了朦胧的认知……
荒凉岛屿上与艰辛为伴的矿工、渔民、农民 , 他们的失落和痛苦源于他们知道自己是族人中最后为那种营生奔波的人 , 他们的后代尽管充满留恋 , 但仍会义无反顾离开 , 加入那遥远未知的世界 。 但高地祖先炽热的幽灵、一代代人深藏的秘密 , 却经由传说、记忆、盖尔语歌谣的传递 , 带着海风的苦涩 , 抵达当下 。
04
本文插图
日落之后
[美]斯蒂芬?金 著
任战 译
九久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强迫症梦魇 , 杀人狂恶邻 , 病痛与健身 , 长着阴阳脸的猫 , 死后欢乐多……像一把把利刃 , 直接插入人性黑暗深处!在复杂的情感肌理中 , 用理想和爱打开生命死结 , 治愈人心!
日落之后——黄昏刚至 , 暮色降临
正是在那个时刻 , 人类的活动蒙上了一层非自然的色彩
没有一样东西是它看上去的样子
正是在那个时候 , 想象力伸出触须 , 想要抓住沉入黑暗的阴影
残余的日光从你身体里仓皇而逃 。 那正是遭遇斯蒂芬·金的完美时刻
《日落之后》是斯蒂芬·金于二〇〇八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 。 曾获选“布拉姆·斯托克奖”最佳短篇小说集 , 并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力克斯奖” , 是《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等十二大畅销排行榜的上榜之作 。 书中收入《薇拉》《姜饼女孩》《哈维的梦》《休息站》《健身车》《遗物》《毕业日午后》《N.》《来自地狱的猫》《<纽约时报>特惠中》《哑》《阿雅娜》《困境》十三个故事 , 除了《来自地狱的猫》是他一九七七年的旧作 , 其余均创作于二〇〇三年至二〇〇八年间 。 书中最长的一篇《N.》在新书出版之前 , 被改编成动画系列剧在网络上播放 , 并引起热议 。
05
本文插图
九人:罗曼罗兰与中国留学生
刘志侠 著
九久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踏遍法国多家图书馆和档案馆 , 搜寻年代久远的珍贵文献 , 梳理辨真 , 条分缕析 , 还原了罗曼·罗兰与盛成、敬隐渔、梁宗岱、李又然、阎宗临、汪德耀、傅雷、高长虹、张昊这九位中国青年的交往细节 , 让这段世所罕见的世界文学史佳话长留这部不厌求真的著作中 。分页标题
罗曼·罗兰(1866-1944)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巨匠 , 一位毕生追求和平与光明的人文主义者 , 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 。 他十分关注东方文明 , 尤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正在经历的巨变 。 对留学法国的中国青年格外热情和关心 , 从1920年开始交往 , 有信必复 , 拨冗晤面 , 激励和引导他们的志向 , 具体指点写作和翻译 , 慷慨地满足紧急的经济求援 , 前后持续了二十年 , 直至二战才中断 。 可是 , 这段美好的中外文化交流史 , 因为历史风云变幻 , 一直鲜见记载 , 随着时间推移 , 几近被人遗忘 。
本书作者刘志侠久居法国 , 近年踏遍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部、法国国家档案馆、巴黎杜塞文学图书馆等地方 , 寻找年代久远的日记、书信、照片、印刷品等珍贵文献 , 梳理辨真 , 条分缕析 , 还原了罗曼·罗兰与盛成、敬隐渔、梁宗岱、李又然、阎宗临、汪德耀、傅雷、高长虹、张昊九位中国青年的交往细节 , 叙述了他们之间互动的影响 , 将这个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仅见的佳话 , 长留在这本不厌求真的著作里 。
06
格林童话初版全集 : 全注解本
[德] 格林兄弟 著
[美] 杰克·奇普斯 注
姚了了 译
▲被译成150多种语言 , 世界级教育入门读本 。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注解本 , 英语世界恢复格林童话原貌“了不起的版本” 。
▲“很多美好的故事都是被逐渐剔除掉的 。 ”重新发现格林兄弟未经西方文化审查的原始故事 。
▲更绝妙 , 更变换 , 还原辛辣、生猛、天真的原味 , 这才是真正的格林童话 。
▲涵盖动物故事、荒诞故事、寓言、传奇、轶事及魔幻故事 。
▲资深童话学者为原注作注解 , 纽约艺术家独家绘制全新版画 。
两百多年前的1812年 , 《格林童话》出版第1版第1卷;1817年出版第1版第2卷 。 此后 , 经过多次删改、增补 , 这部经典著作于1857年出版格林兄弟生前最后的第七版 , 从最初质朴的多元化民间实录 , 被基督教文化改造成中产家庭读物 , 许多原始的民间故事被删除或替换 。 本书为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 以1812与1817的初版全集为底本 , 恢复格林童话初版全集的原貌 , 被誉为“了不起的版本” 。
07
坦率
潘凯雄 著
九久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 会有那样的未来吗?人类的文明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延续和传承 , 人类的智慧不再需要阅读去积累与丰富 , 如果真有如此时刻 , 那也一定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阅读所换来 , 而在那一刻来临之前 , 阅读不死 , 安静的阅读永存 。
本书为知名出版人潘凯雄自2016起于《文汇报》开设的“第三只眼看文学”个人专栏合集 。 内有专文50则 。 这50则文绝大部份都是细读某一具体文本后的心得 。 少数几则议论的对象是某种现象而非文本 , 但这些现象亦事关阅读 , 且对现象的阅读也算是一种阅读 。 本书是作者个人四十年来阅读与专题写作的一个阶段性小结 。 该书中包括“长篇小说的‘长度’到底多‘长’为适宜”“报告文学文体的变异”“信念不朽”“不产业无产业”“小说创作只有精彩与平庸之分”等读书专栏文章;作者作为出版人也作为读者 , 既有对出版领域如“重复出版”实则为创意的贫瘠这样的专业点评 , 也有“莫让阅读失其本”“阅读其实并不复杂”“安静的阅读”“读不读?读什么?”等对于阅读本身的思考 , 更有对王安忆、贾平凹、迟子建、徐怀中、格非、阿来、韩少功、吴亮、陈德培、那多等名家作品的真知灼见 。
08
本文插图
烧船
〔日〕宫本辉 著
九久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是枝裕和电影《幻之光》小说原作者宫本辉
【九久读书人|在碎片时代,坚持坦率的阅读 | 十月新书上架】分页标题▲收录的《浮月》《烧船》《胸之香》均为作者经久不衰的短篇小说力作
▲用小说的优雅 , 探索失落的人生片段
宫本辉是日本当代文学大家 , 日本芥川龙之介奖、太宰治奖等文学大奖的得主 。 在这个日趋浮躁的社会 , 宫本辉难能可贵地坚持着古典美学 , 用正统的小说创作抵制商业对文学的侵袭 。 他曾说:“读小说 , 那是忘我 , 是感动 , 是陶醉 。 理性探究 , 或执著于观念 , 在艺术的创造上是第二位的东西 。 那第一位的东西和第二位的东西颠倒的结果 , 便成了所谓‘现代’这段历史所携带的毒 。 ”他在写作中力求带给读者最纯粹的感动和忘我 , 在看似平凡的故事中勾起读者难以释怀的回忆或感慨 。 因此 , 宫本辉成为了日本当代文坛的中流砥柱 , 至今仍笔耕不辍 , 持续地影响着这个浮躁年代中仍然静心阅读的读者 。
《烧船》是宫本辉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 。 作家在本书《后记》中表示 , 正因为要把故事凝缩在几页之内 , 所以写一篇短篇小说“就像把一滴血硬挤出来那么辛苦” 。 但是 , 优秀的作品又不能显露这些辛苦 。 他认为 , “水随器物而有形” , 最好的短篇小说要像水一样 , 失去自己的状态 , 只会根据喝下它的人 , 显得或浓或淡 。 于是 , 宫本辉用这样的标准约束自己 , 写下了《烧船》中的七篇:《浮月》《烧船》《涟漪》《胸之香》《时雨屋的历史》《钓深海鱼》《在路上起舞》 。 它们篇幅相当 , 质量也很平均 。 在这些故事里 , 宫本辉借助诗化的意象 , 比如海上的明月、沙滩上的覆舟、丈夫胸口的气息等 , 把生老病死之中的“失去”意味具象化 , 变得可感而可悲 , 余韵悠长 。
▲本期互动▲
欢迎各位在留言评论中 , 分享本期新书推荐里你最喜欢图书 , 我们将抽取三位读者 ,赠送今天推送的作品中的一本 ,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
抽取结果将于下周五的推送中公布 , 敬请关注 。
- 九久读书人|倒挂金钩,一场生活
-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拒绝虚度生命,6部小说通往自我之路
-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卡伦·霍妮:无法成为我们自己是一切绝望的根源
-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朱学勤: 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 九久读书人|塞尔努达逝世纪念:让我留着这声音
- 文学报|让全球读者好奇的“匿名作家”,通过无数“碎片”拼凑出最真实而锐利的表达 | 此刻夜读
-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越是艰难的时刻,越需要独立思考
- 读书人精神家园|?中国式养老:一场”弹尽粮绝“的硬仗
- 北青艺评|从“天才女友”到“碎片”,她为女性的深层体验找到一种表达
- 蒋勋书友会|10月的碎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