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想亲子心理|25岁研究生的遗书:不要一味听从内心的声音,它很可能是父母的“诅咒”
1
前不久 , 一个25岁的研究生因为实验进度迟滞 , 不能按时毕业 , 在实验室自杀了 。
又是一则让人痛心的新闻 。
他留下的遗书 , 我细细读了一遍 。
看上去 , 让他放弃生命的直接原因是他在三年学业中有诸多挫败感 , 得不到帮助和支持 , 实验的不顺利导致要延期毕业 , 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但在遗书的字里行间 , 我也看到了家庭在他的内心种下的信念 。
这个信念 , 才是真正的最后一根稻草 。
当他在做人生中最后的决定时 , 他内心反复上演的是这样的对白——
“不对啦!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
“我……我哪出问题了?”
“你少玩点游戏、少刷些视频还会这样吗?”
“可……可我确实尽力了啊?”
“那就是你笨 , 懒 , 没用 。 这二十几年家里人给你这么多关怀 , 结果养出了一个废物出来 。 ”
“那…咋办?”
“你这样下去肯定延毕了 , 真丢人 , 几百万研究生 , 不缺你这么一个废物 , 去死吧 。 ”
“那好吧 。 ”
我真是个够无聊的人 , 这样无聊的小剧场我居然能自己演好几回 。
深深叹息 。
哪里是“无聊的小剧场” , 分明是他把父母平日对他说的话内化成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 当他徘徊在人生边上 , 本能地想向家人求助时 , 这个声音让他退缩了 。
不仅如此 , 这个声音还推了他一把 。
2父母们 , 请留意你日常所说的话吧 。
你日常的话语中 , 藏着你固有的认知模式 , 藏着你的创伤和心结 , 藏着你的三观、你对自己的信念 , 在和孩子的朝夕相处中 , 话语携带着这些信念、模式 , 就像一颗颗种子 , 深深扎根到孩子的生命深处 , 根深蒂固 。
它会变成孩子内心的声音 , 变成他的潜意识 , 即便孩子长大成人 , 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 这个声音会一直跟随着他 , 时时刻刻在头脑里对他说话 。
时间久了 , 他就会认为 , 这就是自己的声音 , 这就是自己的想法 , 这就是自己的信念 。
这 , 就是内化 。
这些内心的声音 , 顺风顺水的时候还看不出什么来 , 当孩子陷入困境、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 , 这些声音就会在他的心中一遍遍地重复播放 , 或窃窃私语 , 或声如洪钟 , 终日不停 , 最终影响着他的命运走向 。
3一个女孩 , 30多岁了 , 想要追寻自己的兴趣做些事情 , 却又没有勇气离开现有的稳定的工作 , 一时陷入进退不得的困境 , 每天都处在纠结中 , 内心被两股力量撕扯 。
她求助于咨询师 , 咨询了几次 , 每次都是刚做完咨询的那两天好一些 , 过不了多久 , 又重新陷入纠结、无力的困顿中 。
面对这种状况 , 咨询师在久久的沉默后 , 让女孩对自己说:“我怎么做都是对的 。 ”
女孩听话照做 , 喃喃低语:“我怎么做都是对的 。 ”
咨询师说:“声音大一点 。 ”
女孩努力放大声音 , 但不知为什么 , 就是大声说不出来 。
咨询师说:“再大点声 , 反复说 。 ”
女孩重复了两遍 , 但总感觉这话不是自己的 , 说出来总带着一些迟疑和别扭 。
说着说着 , 女孩脱口而出:“我怎么做都是错的!”
这才是我想说的话!我想说的是这句话!
这才是发自内心的话 , 几乎是自己冲出来的 。
女孩震惊于自己内心原来一直有这样的信念 。
咨询师说:“那就反复说这句话 。 ”
“我怎么做都是错的!”
“我怎么做都是错的!”
女孩一遍遍地说 , 声音越来越大 , 最后成了发泄般的喊 。
内心的委屈、无助、不甘随之喷涌而出 , 好像想把积压了多年的心声倾泻出来 。
女孩失声痛哭:我怎么做都是错的!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至此 , 女孩终于明白了 , 她遇事常常纠结 , 尤其在重要的问题上 , 迟迟做不了决定 , 一直没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 , 不单单是选择的问题 , 而是因为心底根深蒂固的信念:我不管怎么做 , 都是错的 。
这个信念牢牢地限制住她 , 让她动弹不得 , 困在其中 。
而这个信念 , 她知道从何而来 , 从小时候父母有意无意的话语中来 , 从父母的语气、眼神中来 , 从他们评价其他孩子的好恶中来 。
这一切 , 都在潜移默化中内化成了她对自己的看法 , 内化成她内心的声音 。
几十年来 , 这个声音像紧箍咒一样 , 把她紧紧地限制在好孩子、乖孩子、世俗主流的圈子里 , 一步不敢逾越 。
4童话故事里 , 有好心的仙女 , 也有恶毒的巫婆 。
在现实中 , 每个父母就是魔法师和预言家 , 他们对孩子的评判和预言 , 会真真切切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
只不过 , 有的父母是仙女 , 有的父母是巫婆——取决于话语携带的能量 , 取决于他们给予孩子的是祝福还是诅咒:
积极的、鼓励的话语对孩子的一生是祝福;
负面的、贬损的话语 , 对孩子来说 , 是一生的诅咒 。
作为父母 , 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魔力” , 不要单凭本能和冲动行事 , 而是养成觉察的习惯 , 留意自己说出口的话 , 留意自己的发心——
看看我们对孩子说的话 , 是真的为孩子好 ,
还是借题发挥借孩子的问题 , 倾泻自己的情绪 ,
或者是转移压力 , 把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 。
本文插图
一年多来 , 因为手机的问题 , 我和橙子斗智斗勇好多次 。 狠话也说过了 , 手机也摔过了 , 承诺书也写过了 , 他还是一不留神又偷偷地玩手机 。
有一次 , 又因为他偷偷解锁玩手机被我发现了 , 我气坏了 , 脱口而出:“算了 , 我不管了 , 我就当你是个没自控力的孩子 , 你没法管住自己 , 我也不管了!”
我知道这么说很伤人 , 可在冲动中 , 我还是忍不住说出口 , 甚至还有种隐隐的宣泄的快感 。
橙子确实被伤到了 , 他哭着说:“妈妈 , 难道我就没有好的地方吗?难道我就没有优点吗?”
听到这话 , 我的心酸疼了一下 , 理智回来了——我在说什么呀!
深吸一口气 , 我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好吧 , 这句话我收回 。 ”
我意识到 , 手机的事再严重 , 也比不上我在他心中种下一个“我是个没有自制力的人”的负面信念更严重 。
我抱住橙子 , 和他说:“妈妈相信你 , 你是个有自控力的孩子 , 我知道你也想控制自己 , 只是有时候没控制住 。 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 。 ”
橙子又哭了 , 这次 , 是那种委屈得到释怀的哭 , 是那种被看见的哭 。
从那以后 , 我就很注意这一点 , 即便在情绪中 , 也尽量就事论事 , 不再为了一时之快说出评判人格的、伤人的话 。
5教育 , 不只是发生在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给孩子讲道理时 , 不只是发生在刻意地夸奖时 。
信念的传递 , 更多发生在日常不经意的时刻 。
我们在闲聊时无意中说的话 , 我们不经意流露出的态度、神情 , 我们在情绪中的一时冲动 , 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 这些 , 都会暴露出我们内心真正的信念 。
而孩子总会敏锐地捕捉到这些 , 下意识地认同这些信念 , 进而 , 内化为自己内心的声音 。
在孩子的漫漫人生路上 , 即便你已经不能陪他在身边 , 但那个内心的声音会一直陪伴着他 。
这也是父母给孩子最深远的传承 。
那么 , 你希望这个声音是鼓励的 , 还是贬损的?是祝福 , 还是诅咒?
【凌想亲子心理|25岁研究生的遗书:不要一味听从内心的声音,它很可能是父母的“诅咒”】分页标题这取决于此时此刻的你 , 正在用言语施与什么样的魔法 。
更多育儿分享 , 都在我的新书里凌想:橙子妈妈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资深出版人 。 帮助千万父母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 , 著有《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 。
- |心理 | 固执、不听劝、好争辩?偏执性格了解一下
- 腾讯星座|【心理测试】测一测你还能逆风翻盘吗?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150位男女犀利“互怼”:伴侣是吵不完的对手,也是吵不散的爱人
- 心理|如何大器晚成?拜登当选揭示美国梦:用个人努力来创造不可能
- 华夏思源|9部必看的深度心理学电影
- 思丝如针|无法拒绝别人的人,都出于一种心理,应当舍弃
- |医务社工能否为患者解决更多心理及社会问题?
- 辽沈大活动家|心理测试:哪杯奶茶最合你口味?测你在别人心中是哪种小妖精
- 辽沈大活动家|心理测试:选一条你最喜欢的河流,测你以后靠什么挣钱?
- PLAY动漫控|心理测试:口渴时你会摘哪个苹果吃?测你最近有什么好事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