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三家分晋|战国时代没有永远的朋友──何谓战国时代?
何时开端?
首先 , 不同史家对战国时代的开端都有各自的看法 , 我则采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版本 , 也就是以「三家分晋」作为开始 。那何为三家分晋?这又要从「晋国」的历史背景开始说起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话说周朝建立时 , 周将土地分给许多位诸侯 , 让诸侯去管理基础不稳的地区 , 晋国就是封建的诸侯国之一 , 他的首任君主是周成王的弟弟 , 与周王室关系相当亲密 。到了东周时代的前期 , 也就是大家较熟悉的「春秋」时代 , 此时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 许多强大的诸侯国在实际地位开始凌驾于周王室之上 。
不过 , 此时因为外族入侵严重 , 诸侯们会推举一个「霸主」 , 来团结、领导各国诸侯对抗外族的威胁 。晋国在春秋时代长期居霸主地位 , 其中最著名的事迹 , 莫过于晋文公击败挑战周王室权威的楚国 。
可到了春秋中后期 , 许多国家的「大夫」开始凌驾「诸侯」 。
所谓大夫 , 本来是诸侯的臣子 , 但随着大夫深耕地方并长期执政 , 他们的影响力开始超越上司 , 甚至是上司的上司 , 也就是周天子 。
例如:孔子有一次看到鲁国的大夫季孙氏 , 在自家庭院摆出「八佾舞」 , 让重视礼制的孔子愤怒大骂:「是可忍也 , 孰不可忍也!」
原来按《周礼》规定 , 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也就是 8X8 , 共 64 人舞蹈)、诸侯为六佾、卿大夫四佾、士用二佾 。结果身为大夫的季孙氏用周天子礼仪(这概念可以想像成市议员摆出总统级国宴) , 可见他超级藐视礼制 。
昔日强大的晋国也没躲过大势所趋 , 最终被原本侍奉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了土地及人民 。随后 , 周天子追认三家分晋的合理性 。
为何老ㄕ以三家分晋作为战国开端?因为此事代表周朝礼乐制度的进一步崩坏 。
春秋时代 , 虽然诸侯国已经藐视周天子 , 但仍会把作为立国基础的礼仪拿出来做样子 。比如做为春秋首霸的齐桓公 , 当年他率领各国联军对抗楚国 , 楚国派人去问:「老兄 , 你干嘛派大军逼近我国?」齐桓公回答:「我要打你 , 原因之一是你竟然没给周天子贡品!」这话其实非常搞笑 , 因为齐桓公跟周天子并不亲密 , 这很像一个学校孩子王 , 领着一大群同伴去堵其他学校的熊孩子 , 然后说原因是:「因为你没还我隔壁班小明的橡皮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从齐桓公凡事都要使用周天子的名义 , 就知道这人多少是讲规矩的 。所以有次 , 齐桓公跟鲁国谈判 , 结果一个叫曹沫的鲁国将领突然就在会议上胁持齐桓公:「把你侵占鲁国还来 , 不然我要你命 。」齐桓公无奈之下 , 只能接受 。
结果等到曹沫放走了齐桓公 , 齐桓公立刻跟他手下表示:「把曹沫给我抓过来剁了!」此时 , 辅佐齐桓公的超级政治家─管仲 , 立刻说:「算了吧 , 与其出尔反尔 , 不如就守信用的归还鲁国土地 , 各国看您这么守规矩 , 一定听您的号令 , 这样能获得的好处一定更多 。」之后形势的发展果然如管仲所料 。
春秋时代 , 大家还讲究表面规矩 , 但到了三家分晋 , 却是直接把上下尊卑的规矩打破 , 身为规矩的名义老大─周天子 , 对此却是一点异议都没有 。可见此时是真正的礼崩乐坏 , 凡事只讲拳头而不讲道理 。如果说战国时代是以背叛、霸凌、坏规矩做为开端 , 那用一个字就可以定调这个时代的氛围 , 就是──「乱」 。战国认知的误区
再来 , 战国时代何时结束?我采用司马迁的说法 , 也就是西元前 221 年 , 秦灭六国 。这时我们就要提到一个名词:战国七雄 。分页标题
拜旧课纲的教科书内容所赐 , 不少人对秦、楚、韩、赵、魏、齐、燕 , 这七个战国强权有些记忆 , 而教科书通常还附赠一张战国七雄的形势图去强化莘莘学子们的印象 。但其实教科书提供的是战国晚期的形势图 , 虽然也没错 , 却容易造成两个错觉 。第一就是:战国国家数目很少 。
实际上 , 战国初期仍有不少中小型国家 , 像是老牌诸侯国:鲁、卫、宋 , 或是边疆民族建立的国家:越、中山、巴、蜀 , 甚至是一些有功之臣的私有土地也可成为一个国家 。
【先秦时代,三家分晋|战国时代没有永远的朋友──何谓战国时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中代表有:战国四公子的孟尝君领地薛国、商鞅因改革有功而获得的封地商 。这些名不经传的国家 , 有些实力不容小觑 。像是越国曾屡败楚国及齐国 , 所以战国初期当时的天下大势其实尚未明朗化 , 闻名后世的战国七雄更是尚未成形 。第二就是:用土地面积衡量国家实力 。
乍看战国七雄地图 , 楚最大、秦次之 , 接下来是燕、赵两国 , 而韩国土地小的可怜 。这一方面容易让人觉得 , 土地越大的国家实力就越强 , 另一方面也会让人疑惑:就韩国这个份量 , 怎么也能被称为七雄之一?
实际上 , 对于古代国家 , 国土面积并不是最重要的 , 真正重要的因素有二──地力及人口 。
试想你拥有一望无际的土地 , 可却是一片荒漠 , 那有价值吗?就算土地资源很多 , 但没半个人居住 , 那这块土地能够有效开发吗?所以燕、赵、秦三国看起来土地虽大 , 但很多地区土地贫脊又靠近边疆民族 , 对国家的 GDP 贡献也就难以期待 , 而生活条件这么恶劣的地方 , 自然无法期待有大量人口定居 。
韩国虽小 , 但它的国土全是高度开发地区 , 人口密集且经济上量小质精的搭配 , 甚至让韩国在科技表现上居于各国的前段班 。像是远程武器的弩 , 当时人有「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远者括蔽洞胸 , 近者镝弇心」的评价 , 近战武器的剑也是「陆断牛马 , 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 所以韩国在初期还是拥有一定竞争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燕国虽大 , 但位置偏僻 , 又大多土地贫瘠 , 导致这个国家的国力长时间处于弱势 。史记纪录燕国 , 提到该国的第一代君主是燕召公 , 然后是「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 。啥意思?就是开国第一代君主挂掉后 , 接下来有好几代君主连名字都不知道 , 简直边缘到了极点 , 若是强国 , 又岂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一个强权的崛起
那有没有土地大、资源好、人口多的国家呢?其实是有的 , 那就是魏国与齐国 。
先说齐国 , 背靠大海拥有渔盐之力 , 尤其是盐 , 这是人生活的必需品 , 甚至在汉朝还被列为国家专卖以敛财 , 可见齐国占有不小的天然优势 。另外齐国的开发历史很早 , 是西周最初建立几个诸侯国之一 , 历经数百年的经营 , 此地的人口发展极具规模 , 当时人形容齐国首都临淄「张袂成阴 , 挥汗成雨 , 比肩继踵」白话翻译就是 , 人多到展开衣袖可以遮住太阳 , 每人挥一把汗就像下雨 , 走路时彼此会肩碰肩、脚挨脚 。
相比之下 , 魏国就是个年轻的国家 。魏国本属于春秋大国─晋国的一部分 , 后来三家分晋 , 魏国就以今日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立足 , 而这些地区很多是周朝时代高度开发的蛋黄区 , 用的电玩术语来说 , 魏国就是开局即土豪的优势状态 。
不过凡事有一好无两好 , 齐、魏两国也有各自的毛病 。分页标题
先说齐国 。齐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军事能力很菜 。生活在战国时代的荀子曾这么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 , 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就是齐军比魏军烂 , 魏军又打不赢秦军 。就连在齐国训练部队的军事家─孙膑 , 都曾说:「齐军以怯战闻名 。」
再说魏国 , 翻看地图 , 不难发现魏国位处中央地带 。好处是这国家的交通四通八达 , 坏处却也因此而生:四面都是敌人 , 而且有方便的通交随时来揍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或许 , 也因为是位处四战之地的危机 , 魏国在所有国家当中最先做出革新的行动 。
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聘起李悝为相 , 按《法经》的内容治国 。法经的具体内容可以先不用理会 , 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它的核心意义─使用成文法 。
前面提到 , 周朝的统治基础是礼乐制度 , 也就是规矩 。但很吊诡的的是 , 《礼记》却又提到:「刑不上大夫 , 礼不下庶人 。」也就是平民老百姓是不知道规矩怎么玩的 。
之所以如此 , 其实是周初的统治者很刻意的要做初社会阶级的差别 , 这本来没什么问题 , 因为平民跟贵族的资源不一样 , 自然无法让两者享受相同待遇 。可随着时间发展 , 上层人士已经不遵守礼乐制度 , 这时如果还不置定新规矩将平民阶级动员起来 , 那整个国家将毫无动力 , 更无法在乱世中竞争 。
所以李悝用《法经》 , 就是告诉极具潜力的平民老百姓 , 以后怎么跟着国家玩 。同时 , 也制定出明确的升迁制度 , 让有心发展的人才看到具体的发展方向 。所以在魏文侯时代 , 武有吴起、乐羊等强将 , 文有擅长文学的孔子弟子─子夏、技术官员有治水达人─西门豹 , 堪称是面面俱到的豪华人才团队 。
另外 , 魏文侯本人也十分聪明的运用外交手段 , 减少自己四面受敌的处境 。像韩、赵两国曾经发生战争 , 然后两国都派使者拉拢魏国 , 结果魏文侯没有趁人之危或坐地起价 , 反而调解两国纷争 。此举让韩、赵两国感恩于文侯的德行 , 而与魏国组成同盟 , 魏文侯得以解除南北两面的军事压力 。
随后 , 魏文侯凭借着改革后的强大国力 , 加上韩赵联军的支持 , 向东大破齐国 , 甚至当场俘虏领军出战的齐国君主;向西猛攻秦国 , 取得河西之地后 , 秦国只能龟缩一隅;向南击败楚国 , 攻掠下不少土地;另外由异族建立的中山国 , 也被魏文侯消灭 , 这几场战争的胜利 , 代表着魏国自此成为率先崛起的战国首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这美好光景却在魏惠王的时代 , 完全变调了 。乱世无信义
魏惠王的名字叫魏罃 , 是魏文侯的接班人 , 魏武侯的儿子 。由于武侯在死前并未确立继承人 , 结果造成魏罃与同族的魏缓互相争夺领导权 。
起初 , 魏罃占优势 , 将魏缓打得逃往赵国 , 此时韩国君主却怂恿赵国:「魏罃现在只掌握一半的国土 , 根基尚未稳固 , 不如我们扶持魏缓趁隙进攻魏国 , 如此必能捞到好处 。」于是韩赵联军介入政争 , 不仅迅速击败魏罃还将他团团包围 。
眼看魏罃已处必死的绝境 , 没想到韩赵两国却起了内哄 。赵国主张:「把魏罃杀死后 , 咱们就拥立魏缓并要求魏国割地 , 接下来就可以退兵享受成果了 。」韩国却认为:「何不分裂魏国 , 让魏罃、魏缓各治理一半 , 这样魏国必然陷入长期内斗而衰弱 , 我们也彻底剪除一个威胁了 。」
综观两国想法 , 赵国想要立即兑现的收获、韩国则是放眼长期的收益 。由于各持己见 , 最后韩赵两国做出一个令魏缓傻眼的决定:干脆各自退兵 , 然后把魏缓当场抛弃 。于是 , 绝境逢生的魏罃反杀了魏缓 , 终于成为魏国新任君主 。分页标题
回想文侯时代 , 魏国对韩赵的矛盾尽心调解 , 但韩赵两国却在多年后趁魏国内乱兴风作浪 , 还让魏国差点灭亡 。如此恩将仇报的举动完全证明:「战国是乱世 , 没有什么仁义道德 , 更没有永远的盟友 。」这也彻底点燃魏惠王向韩、赵两国报复的念头 。
西元前 354 年 , 赵国攻打魏国的附庸卫国 , 魏国因此攻赵 , 并在隔年攻破赵国首都邯郸 。魏惠王饱经患难却复仇成功的人生经历 , 完全可以做为励志故事的典范 , 问题是……有那么一句话:「出来混 , 迟早要还 。」韩赵两国攻魏因此种下深仇大恨 , 但魏国以前就没有攻打过其他国家而结下梁子吗?就在魏国大肆扩张时 , 曾为手下败将的齐、秦两国也展开他们的反击时刻 。霸业崩坏
当魏国主力破赵之际 , 国内多个地区却防务空虚 。齐国趁机以救赵的名义 , 在田忌、孙膑的领导下速攻魏国首都─大梁 , 造成魏军回救本国时 , 在半路上的桂陵被埋伏已久的齐军打个措手不及 。
同时间的秦国 , ???趁魏国注意力被东方齐国吸引时 , 先攻取河西地区的数座城市 , 之后更进一步打下魏国核心重镇─安邑 。就连楚国都发兵攻打魏国南部 , 造成魏国被三面围殴的窘境 。
虽然初期连吃败仗 , 但魏惠王很快重整态势 , 先在东线战场反击重挫齐军 , 逼使齐国联合楚国向魏请求休兵 , 之后再联合12 个小诸侯国率领庞大的联军兵临西方的秦国 , 吓得秦孝公认耸求和 。
从桂陵之战后的一系列操作 , 可以看出魏惠王颇有手腕 , 而魏国战国首????强的实力依旧生猛 。但这次危机却暴露了魏国身处四战之地的战略劣势 , 因此齐、秦、楚在战后有一致性的共识:「一次玩不死你 , 那还可以来第二次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元前 343 年 , 魏国攻打韩国 , 如同十多年前的的发展 , 齐国以救韩的名义攻打魏国 , 且这次在马陵一举歼灭 10 万魏国精兵 。同一时间 , 秦国又搞背刺 , 并一口气打下大部份河西地区 。
马陵之战的失败 , 使魏国损失相当大比例的青壮年人口 , 这个无法挽救的失败让魏国走向难以挽救的衰弱 , 而这当中最悲情的人物 , 莫过于魏惠王了 。他不只葬送了父辈所建立的优势 , 他还拥有远超同时代平均的长寿 , 惠王一直活到81 岁 , 统治魏国50 年 , 是战国史上统治期第二长的君主(第一名是统治56 年的秦昭王) 。
但在魏惠王统治中后期 , 眼睁睁看着各国相继崛起 , 自己还必须一再承认他国的权威 , 比如:统治的第36 年时 , 尊称齐国君主为王 , 统治第47 年一口气承认韩、赵、燕、中山为王 。是的 , 连曾经被打到灭国的中山 , 魏国都必须和它平起平坐 , 可见当时的魏国已经是多么无力 。这日薄西山的趋势 , 对一生都在奋战的人来说 , 那是何等的悲凉及折磨 。
虽然魏国霸业的衰落 , 魏惠王要负最大的责任 , 而我本来是想从他的事迹中总结出一些道理 , 可写到最后却发现:我实在找不到指责魏惠王的立场 。
若说魏惠王的失败在于穷兵黩武的扩张 , 可在乱世中又怎能不大动干戈?
若说他放弃先祖安稳韩赵两国的战略 , 可这并非他所愿 , 因为是韩赵两国先行背叛?
其实在桂陵之战被围殴时 , 魏惠王已展现出迅速的反制行动 , 甚至在之后的马陵之战 , 魏国将领已经对相同处境做出预备 , 但无奈敌方仍是技高一筹 。
而我自认如果坐在一个身处随时变动、充满背叛、人才流动极大的领导位置 , 想必是无能以对 , 那我有什么资格评论魏惠王?真要我说 , 那就是:不是惠王不努力 , 也不是惠王没实力 , 只是他没能比他的竞争者做的更好 。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经由魏国早期的兴衰 , 我们大致了解战国的形势转变以及时代氛围 。在斗转星移的天下大势中 , 不同时期、地区、出身的名将又会有何种际遇?
- 先秦时代,商纣|牧野之战为何商军大多士兵会临阵倒戈?
- 先秦时代,商纣|牧野之战商纣王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先秦时代,神话传说|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 先秦时代,神话传说|难怪纣王之子能定住杀气腾腾的女娲,你瞧他后来成了哪位大神?
-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管鲍之交千古佳话,临死不推荐他继任,管仲其实为了鲍叔牙
- 先秦时代|赵武灵王骑射训练骑兵的场所插箭岭
- 先秦时代,红楼梦|周礼文化的遗风—西府臊子面
- 先秦时代|姜子牙真是市井之徒?甘肃出土一西周青铜簋,揭秘姜子牙真正来历
- 先秦时代|庄子的四个小故事,人生的四种境界
- 先秦时代|被秦国按在地上摩擦的楚国,为何敢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