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红楼梦|周礼文化的遗风—西府臊子面

周族的祖先也没有占到好地盘 , 夏的时候住在中国的西北部豳州 , 这是个戎汉交接的地方 , 就是如今的陕西旬邑、彬县一代 。
当时的西戎 , 穿皮草、留长发 , 上马橫槊 , 下马做贼 , 潇洒自由 , 游牧为生 , 是个相当厉害的主儿 , 周的先人文文弱弱 , 常常被西戎一顿胖揍 , 有一天终于不堪忍受 , 便惹不起还躲不起 , 于是全族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一百里多公里 , 迁徙到渭河北岸、岐山之南的周原 , 住着夏、商遗老的地方 。
周原这地儿地势平坦 , 土地肥沃 , 气候温和、雨量还好 , 你说他何不早点占这地儿呢?落下脚以后 , 爷孙三代发奋图强、励精图治打 , 经过100多年的辛苦打拼 , 实力得到了空前壮大 , 又左突右冲收拾了周围的那些野蛮羌戎 , 这真是君子报仇 , 一百年不晚啊!地盘一扩再扩 , 到了文王末年 , 殷商只能“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了 , 朝歌朝不保夕的时候到了 , 因为周的脚步已经势不可挡 。
那么 , 周原到底何处呢?史书上说:在岐山、扶风一带 。
《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乃与私属遂去豳 , 度漆沮 , 逾梁山 , 至于岐下 。”
《国语》:“周之兴也 , 凤凰鸣于岐山 。”

先秦时代,红楼梦|周礼文化的遗风—西府臊子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口说无凭 , 有文字为证 , 再挖地三尺给你看铁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在岐山县、扶风县一带发现了一大批西周早期的文化遗存 , 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甲骨、车马等窖藏文物 。《中华根与本》文怀沙):自周人弃豳迁岐后 , 史称周原的扶风、岐山遂成为周文化的发祥地 。”
毛公鼎还记得不?国之重器!被蒋公当年带去了台湾 ,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它就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 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来的西周青铜器 , 上有铭文500来字 , 记载了周宣王即位之初 , 请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的事 , 被史学家认定为周原出土的最有周之特色的遗物之一 。

先秦时代,红楼梦|周礼文化的遗风—西府臊子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周原成了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 政治经济繁荣昌盛的同时 , 形成一套具有西周特色的文化 。在羌文化、戎文化影响下 , 郑家坡和碾子坡两个文化族群交错相融形成了先周文化族群 , 迁周原后 , 与夏、商遗民杂居 , 演绎成一种多元化文化 。
《史记·周本纪》记载:姬昌遵先祖之业、之法 , 倡导“笃仁 , 敬老 , 慈少 , 礼下贤者”的社会风气 。
《史记·周本纪》还记载 , 诸侯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 , 闹得不可开交 , 没办法想请姬昌仲裁 。等到了周地 , 看到周国人相互谦让 , 长幼有礼 , 非常惭愧 , 说道:“吾所争 , 周人所耻 , 何往为 , 只取辱耳 。”
可见 , 那会儿周风已经让周边诸侯自惭形秽、望尘莫及 。

先秦时代,红楼梦|周礼文化的遗风—西府臊子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及至到了春秋 , 周天子成了挂名天子 , 他的一条祭肉仍是诸侯们的抢夺的资格证 , 当然这是文王当年研究《周易》、成功地将“至上神”改造成为“君权神授”的功劳 , 思想体系建设的好呀 , 再过了一阵 , 孔子创立了那么高级的一套儒家学说还说是源于周礼 , 自己是克己复礼 。“周监于二代 ,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扯远了 , 回来说周原遗风—臊子面吧 。时间如白马过隙 , 一晃 , 3000年过去了 , 周天子不再 , 可是周原的土地和人民犹存 。分页标题
岐山、扶风一带仍然有周原之风轻轻吹拂 。
周礼之乡不仅保有天度、召公、毕公、周公、鲁马(鲁国驿站)……周国相关的地名 , 依然“笃仁 , 敬老 , 慈少 , 礼下贤者”、“相互谦让、长幼有序” , 甚至还有一种别具特色的饮食——臊子面 , 则完全是周原遗风 。
这和刚才扯到的周天子的祭肉还有关呢 , 因为西周文化中最讲究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祀 。
讲究的一是祭品 , 二是过程 , 三是吃 。祭品有猪、牛、羊三牲 , 还有瓜果、麦菽等 , 祭祀过程包括程序、场面、祭词、音乐、歌舞等 , 最后就是吃 , 即“馂馀之礼” 。

先秦时代,红楼梦|周礼文化的遗风—西府臊子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怎么吃呢?就是天神、祖先首先“享用”祭品 , 之后 , 再把这些祭品分给人们去吃 , 意思是 , 人们吃到的是天神或者祖先的恩泽和福禄 。
《封神榜》、《大秦帝国》中都不胜烦琐的演绎了祭祀的片段 , 赢稷还差点因为吃祭肉要了命 , 我又扯远了 。
继续说周人的“馂馀之礼” 。祭祀过程完成后 , 将祭品三牲肉剁碎 , 制成“汁” , 即肉臊子 , 加上面条 , 在王宫按照官职大小 , 依次食用 , 称之为“馂馀之礼” , 其实就是吃剩饭的礼仪 。《礼记·祭统》中对馂馀的次序交待曰:“尸谡 , 君与卿四人馂 。君起 , 大夫六人馂 , 臣馂君之馀也 。大夫起 , 士八人馂 , 贱馀贵之馀也 。士起 , 各出其具以下 , 陈于堂下 , 百官进徹之 , 下馀上之馀也” 。
这段话是说 , “尸”先用餐 , 吃完离开后 , 君王和身边的高级僚臣四人接着吃 , 后面依次类推 , 君卿吃完大夫六人吃 , 大夫吃完八位小官员们吃 , 八位小官员吃完老百姓吃 , 这种吃法表示的是下层接受来自上层的“福祉” , 剩饭当作福祉 , 先人们就这样认为的 , 我也没办法 。
其实《红楼梦》里也有这种现象 , 但见用餐都是贾母先吃 , 王夫人、王熙凤、李纨站在旁边伺候 , 老祖宗吃完离席 , 才轮到王夫人、王熙凤、李纨等 , 当然 , 老太太的孙子孙女常与老太太同席那是特殊待遇罢了 。

先秦时代,红楼梦|周礼文化的遗风—西府臊子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下来说祖先们吃的这个饭 , 就叫臊子面 。做法讲究但也不难 , 碗里放少许煮熟的细面条 , 浇上大量加了肉臊子、底菜的美味清汤 , 撒上葱花 , 一碗“薄、光、稀 , 汪、煎、香”的臊子面就OK啦 , 面条吃完后 , 汤倒回锅里 , 煮沸、继续浇下一碗面条 , 这样 , 下一层人就能吃到上一层人的“福禄”——汤了 。由于汤盛面条稀 , 一个人不吃个十碗八碗那才叫见怪呢 。

先秦时代,红楼梦|周礼文化的遗风—西府臊子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个臊子面的风俗一直遗留到了现在 , 并且是西府最特色的餐饮文化之一 , 不过根据现代人的卫生习惯做了改进 , 把“福禄汤”倒掉就是了 , 不会再倒回锅里重复使用 , 但偶尔在农村婚丧嫁娶宴席中 , 有些地方的臊子面吃法还完全传统 , 但坐席的顺序铁定是先宾后主 , 先外后内 , 先长后小 。

先秦时代,红楼梦|周礼文化的遗风—西府臊子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先秦时代,红楼梦|周礼文化的遗风—西府臊子面】历史说长很长 , 说短很短 , 周人早已成了云烟 , 但是 , 我们今天吃的臊子面竟然和2000多年前的他们吃的是一样的饭 , 让人无缝穿越两千年 , 细想一下 , 这种感觉真是很神奇、很奇妙 ,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啊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