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杨绛《我们仨》:人到晚年,最亲的不是老伴儿和子女,而是这个人


杨绛《我们仨》

我们仨|杨绛《我们仨》:人到晚年,最亲的不是老伴儿和子女,而是这个人
本文插图
杨绛先生在写散文集《我们仨》的时候 , 已经九十二岁了 , 那时候 , 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已经离世 , 但对于一个老人来说 , 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 但一味沉浸在悲痛里并不是杨绛先生的格局 , 她依然乐观 , 依然对于生活饱含热情 。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 这是杨绛先生的散文集《我们仨》第三部里的一句话 。
她以一位旁观者的身份 , 回首他们一家三口的人生历程 , 像回看一部挚爱的老电影 , 当一幅幅画面重新在脑海里回放的时候 , 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心安 , 同时又对他们止不住的思念 。
这本书语言质朴、真诚且感人 , 一经出版便风靡海内外 , 即便是再版 , 销量也高达一百多万册 。 在这本书里 ,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一家三口相处的点点滴滴 , 不仅可以看到何为高质量的婚姻 , 更能体会到 , 什么是最好的家风 。

我们仨|杨绛《我们仨》:人到晚年,最亲的不是老伴儿和子女,而是这个人
本文插图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部 , 第一部只有一篇短文 , 正是这篇短文让我们明白:一个人到了万年以后 , 最亲近的人可能不是老伴儿 , 也不是子女 , 而是自己 。
这篇短文 , 讲的是杨绛先生曾经做过的一个梦 。
在梦里 , 她和钱钟书在一个地方散步 , 说说笑笑 , 但是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 。 太阳渐渐下山 , 天变得昏暗起来 , 忽然在一片苍茫中 , 钱钟书消失不见了 。
杨绛很慌张 , 拼尽全力大声喊他的名字 , 但是没有人回应 , 一声声像是被吞吃了一样毫无痕迹 。 她独自站在荒郊野地里 , 往前望去 , 一片黑暗 。
脚下是沙土路 , 旁边是林木 , 身后好像是房屋 , 但不见灯火 。
杨绛心想:钟书是独自回家了吗?那我也要赶紧回家 。
在她正在寻找归路的时候 , 一个拉着黄包车的老人出现了 , 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 不知道该怎么跟这位老人说 , 越是着急越是想不起 , 然后 , 她从梦中惊醒了 。
醒来发现 , 钱钟书正在旁边睡得香甜 。

我们仨|杨绛《我们仨》:人到晚年,最亲的不是老伴儿和子女,而是这个人
本文插图
后来杨绛心有余悸 , 告诉钱钟书自己做了一个这样的梦 , 埋怨他:“你为什么一声不响地抛下我 , 自顾自地走了 。 ”
钱钟书没有为自己辩解什么 , 也没有责备她把梦当真 , 而是安慰她说:这是老人的梦 , 自己也经常做 。
这是老人的梦 , 简简单单六个字 , 我好像忽然明白了“少来夫妻老来伴”的意义 。 每个人都会老去的一天 ,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 , 谁也无法躲避 。
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 , 就会对于身边的人格外珍惜 , 尤其是自己的家人 , 自己的子女和自己的老伴儿 。
做这样的梦 , 无非是因为害怕失去 。
杨绛后来说 , 这样的梦她经常做 , 经常梦到自己在空无一人的荒地里 , 找不到钱钟书去了哪里 。 她想回家 , 但不知道家在哪 , 喊钱钟书的名字 , 也无人回应 。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从梦中惊醒 , 好像是某种征兆似的 , 没有过多久 , 钱钟书就因病离世了 , 还有自己的女儿钱瑗 , 也因脊椎癌离开这个世界 。

我们仨|杨绛《我们仨》:人到晚年,最亲的不是老伴儿和子女,而是这个人
本文插图
散文集《我们仨》的第二部 , 讲的是女儿钱瑗和钱钟书先后离世的过程 , 这一部的主题是:我们仨失散了 。
这一部是最戳心的 , 最动情的 , 也是最让人忍不住泪目的 。
当时的钱钟书已经八十多岁 , 女儿钱瑗也已年过六十 , 他们先后因病住院 , 和钱钟书一样八十多岁高龄的杨绛 , 要同时照顾两个人 , 不幸的是 , 他们还是先后离开了 。分页标题
很难想象这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 很难想象当时的她是怎样扛过来的 , 但先后失去女儿和失去丈夫的悲痛 , 并没有将她彻底打垮 。 她很快从悲痛中走出来 , 继续自己热爱的事业 。
他们一家三口有共同的爱好 , 喜欢看书 , 喜欢写作 , 这本散文集《我们仨》原本是钱瑗要写的 , 但她当时卧病在床 , 只写了前面的几篇手稿 。
对于杨绛来说 , 从悲痛中走出来 , 继续她热爱着的写作事业 , 不只是为了她自己 , 更是为了丈夫和女儿 , 因为当时的她 , 是一个人带着三个人的梦想在写作 。
正如《我们仨》第三部的那句主题: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

我们仨|杨绛《我们仨》:人到晚年,最亲的不是老伴儿和子女,而是这个人
本文插图
人到晚年 , 最亲的人是老伴儿吗?是子女吗?都不是 , 从杨绛先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最亲的人应该是自己 , 只有自己才会陪着自己走到生命的尽头 。
老伴儿和子女对于自己来说 , 是生命里最重要的、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但谁都不知道 , 他们会在什么时候突然离开 。 只有守住自己内心的平静和特有的节奏 , 才能不至于在他们离开以后乱了分寸 , 无法继续往后的生活 。
杨绛先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 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 , 她在九十三岁的时候出版散文集《我们仨》 , 在九十六岁的时候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 在九十七岁的时候 , 正式开始跨界到哲学 , 研究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的《斐多》 。
她是一个内心有信仰的人 , 哪怕只是靠信念也能支撑着自己 , 将余生的每一天都活得格外有意义 , 这便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所特有的格局 。
杨绛先生享年105岁 , 在104岁的时候身体依然很好 , 思路清晰 , 精神矍铄 , 而且为人积极乐观 , 始终从容 , 始终岁月静好 。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 , 这一点我们无法改变 ,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 , 是自己的心情和状态 。 如果我们能笑看人生的风风雨雨 , 笑看人生的每一场离别 , 那么即便到最后 , 亲人先后离去 , 自己一个人依然可以活得无比充实 , 无比心安 。
人只有学会和内在的自己做朋友 , 灵魂上和精神上 , 才能不孤独 。
希望将来的某一天 , 我们活到了人生的某一个年龄 , 蓦然回首 , 发现自己走了很长的路 , 发现自己活得比想象中更要辛苦 , 但即便如此 , 内心依然是踏实的 , 欣喜的 , 无憾的 , 那么我们便可以和自己说:这一生 , 没有白活 。
不要等到晚年才懂 , 这一生最亲近的人不是老伴儿 , 不是子女 , 而是自己 。 当一个人学会自爱 , 整个世界都会来爱你 , 反之则亦然 。
愿我们懂得为自己打算 , 愿我们哪怕到了晚年 , 依然活得心安 。

我们仨|杨绛《我们仨》:人到晚年,最亲的不是老伴儿和子女,而是这个人
本文插图
END
【我们仨|杨绛《我们仨》:人到晚年,最亲的不是老伴儿和子女,而是这个人】今日话题:你们觉得人这一辈子 , 最亲近的人是谁?一个人怎样做才是自爱?来留言聊聊你的观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