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大陆的孤独和奋斗 / 邱华栋


_本文原题: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大陆的孤独和奋斗 / 邱华栋

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大陆的孤独和奋斗 / 邱华栋
本文插图
1??
加夫列尔· 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名气太大了 , 谈论他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 我觉得 , 在所有形容他的话里面 , 略萨的命名最为贴切:“ 拉丁美洲的弑神者”。 这个称谓一般是给君王和大祭司的 , 但是 , 略萨曾经毫不犹豫地把它戴到了马尔克斯的头上 。
1927 年 , 马尔克斯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的一个小镇上 。 他的父亲曾经在大学的医学系学习过 , 没有正式毕业 , 后来做了报务员 。 他和马尔克斯的母亲的爱情经历了很多曲折 。 后来 , 马尔克斯以父母亲的爱情经历为素材 , 写出了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 而影响马尔克斯最终走上文学道路的 , 主要是他的外祖母 , 这是一个相信万物有灵和鬼怪世界的女人 , 善于讲故事 , 马尔克斯的童年都是在外祖父母家度过的 , 因此 , 从小他就在外祖母的膝盖旁听她讲故事 , 这给他的想象力增添了最早的动力 。 他也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涯 , 据说 , 七岁的时候 , 他就读过《一千零一夜》了 。 上中学的时候 , 他曾经给喜欢的女同学写过十四行诗 。
马尔克斯的外祖父曾经是一名自由党军队的上校 , 多年之后 , 马尔克斯根据自己外祖父的形象和遭遇 , 写了一部很有名的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 而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中也有以两位老人为原型的小说形象 。 1947 年 , 20 岁的马尔克斯进入首都波哥大大学法学系读书 , 但没过多久 , 1948 年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展开的全国内战导致的政局动荡 , 使马尔克斯辍学了 , 他开始在波哥大的新闻界工作 , 很快 , 作为《观察家报》派驻欧洲的采访人员 , 他又来到了欧洲 , 在巴黎、巴塞罗纳、罗马、纽约、哈瓦那四处漂泊 , 一方面作为采访人员观察、记录、报道和了解世界 , 另外一个方面 , 孜孜不倦地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写作 。
早在1948 年 , 马尔克斯就想写一部家族史小说《家》 , 这是后来《百年孤独》的雏形 , 但是下笔之后他就感到有些困难:把握一个大家族的命运 , 在他当时还有些力所不逮 。 于是 , 他就写了一部中篇小说《枯枝败叶》 , 五易其稿之后 , 于1955 年正式出版 。 同一年中 , 他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 , 但是这两部书都没有获得读者和评论家的注意 。 在欧洲担任驻外采访人员期间 , 他开始写作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 1957 年在9 次修改之后最终完成 , 后来于1961 年出版 。 此时 , 他身在欧洲 , 《观察家报》被哥伦比亚当局查封 , 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了 , 穷困潦倒 , 朝不保夕 。 这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 1959 年 , 他开始为古巴的一家通讯社工作 , 发表了报告文学《铁幕内的90 天》 , 1961 年在墨西哥定居下来 。 在这一年 , 他的一部篇幅不大的长篇小说《恶时辰》获得了美国埃索石油公司设立的小说奖 , 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 他又鼓起了写作的信心 , 次年 , 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格兰特大妈的葬礼》 。
这一个时期 , 应该算是马尔克斯创作的早期阶段 。 这个阶段的成果我盘点了一下 , 包括了一部12 万字的小长篇《恶时辰》、2 部中篇小说《枯枝败叶》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 2 部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和《格兰特大妈的葬礼》 , 还有一部1955 年在报纸上连载的长篇报告文学《水兵贝拉斯科历险记》 , 以及报告文学《铁幕中的90 天》等 。 但是 , 这些作品都没有给马尔克斯带来他想要的文学名声 , 也没有给他带来金钱回报 。 不过 , 我觉得 , 恰恰是这些作品 , 给他未来的写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 使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 写出了《百年孤独》等几部伟大的作品 。 比如《枯枝败叶》 , 就很像是《百年孤独》的一个草稿 , 小说采取了多个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 , 描绘了一个叫马孔多的小镇上的生活 。 村民们被美国的跨国资本企业所控制 , 人们生活陷入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 小说的形式实验为他后来写《百年孤独》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 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以马尔克斯的祖父为原型 , 描绘了一个退役的上校 , 一直在等待养老金的到来 , 但却不断地落空 , 不得不去斗鸡 , 但斗鸡最终也失败了的故事 。 75 岁的上校以“ 吃屎!” 来回答同样为吃饭发愁的妻子的提问 , 描绘了一个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老军人晚年贫困潦倒、无人关心救助的悲剧形象 。 长篇小说《恶时辰》是他早期作品中篇幅最长的 , 没有章节 , 一共分30 多个片段 , 描绘了一座小城市令人窒息的生活 。 这些没有希望的人制造了一连串揭露别人隐私的匿名帖事件 , 小说塑造了神甫、镇长等多个后来可以在《百年孤独》等作品中找到蛛丝马迹的人物形象 。 他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两个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和《格兰特大妈的葬礼》中所收录的小说 , 还没有形成他个人鲜明的风格 , 故事带有变形、夸张和魔幻的色彩 , 可以看出卡夫卡、福克纳与海明威等作家的影响 。 这些篇章从小说的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师承:《死亡三叹》、《死亡联想曲》、《在猫身上转世的爱娃》、《三个梦游症患者的痛苦》、《与镜子的对话》、《有人弄乱了玫瑰花》、《超越爱情的永恒之死》、《伊莎贝拉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等等 , 死亡、镜子、转世、梦游、爱情等充斥其间 , 可见他最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受到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 。 这其中 , 《格兰特大妈的葬礼》最有代表性 。 写于1962 年的这篇小说实际上是一篇象征小说 , 小说中的格兰特大妈 , 是拉丁美洲的化身 。 加西亚· 马尔克斯以细致的笔法描绘了这么一个“ 大妈” 的葬礼 , 间接地表达了他对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和经济、政治、文化在美国影响下的担忧 。分页标题
2??
在墨西哥城居住和工作期间 , 马尔克斯读到了胡安· 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 巴拉莫》 , 这对他的触动和影响特别大 , 他仿佛被开了天眼 , 立即看到了自己写作的一种可能性 。 胡安· 鲁尔福的《佩德罗· 巴拉莫》中对时间的掌握、叙述方式的新颖是前无古人的 , 小说中人鬼不分 , 没有界限 , 这给马尔克斯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 1963 年 , 他和卡洛斯· 富恩特斯合作 , 一起将《佩德罗· 巴拉莫》改编成了电影剧本 , 还为一家电影公司撰写其他题材的剧本 。 这个时候 , 他发现 , “ 电影的艺术容量远远不如小说”, 于是 , 从1965 年开始 , 他茅塞顿开地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 , 找到了小说《百年孤独》开头的第一句话 。 14 个月之后 , 他完成了这部小说 , 1967 年5 月 , 《百年孤独》第一次出版 , 很快就引起了轰动 , 到处都是市场售罄告急的消息 , 于是 , 《百年孤独》就不断地被加印 。 40 年来 , 这本小说的发行量有数千万册 , 光是2007 年的“40 周年纪念版” 就发行了100 万册 。
《百年孤独》这部小说的篇幅不算很长 , 翻译成中文才30 万字 , 但是它的容量却很巨大 。 《百年孤独》一共分为20 章 , 它的开头十分著名:“ 多年以后 , 奥雷良诺· 布恩蒂亚上校面对行刑队 , 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 在这句话中 , 过去、现在和未来 , 三种时间全都包括在里面了 , 因此 , 《百年孤独》中对时间的运用和处理是它的核心技巧 。 小说描绘了拉丁美洲100 年的历史 , 以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的经历和一代代人的独特命运作为叙述的主线 , 气魄宏大 , 人物众多 , 那些不断重复和互相很接近的名字使读者很难分辨清楚 。 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代人是个怪胎 , 被蚂蚁吃掉了 。 同时 , 小说还描绘了象征整个拉丁美洲的马孔多小镇的兴衰史 。 马孔多 , 原来是一片无人的沼泽地 , 在迁居而来的人们的辛勤劳作下 , 这里渐渐变成了繁华的市镇 , 最后 , 它又在跨国资本的侵袭下遭到毁灭 , 飓风席卷了它 , 它在大地上消失了 。 在小说的最后 , 一场持续了4 年11 个月零2 天的暴风雨将马孔多重新化为了洪荒和虚无 , 暗示人类将在不断的循环和轮回中永劫往返 。 因此 , 这部小说带有创世神话和寓言的性质 , 在形式上形成了完美的封闭式内部结构 。
《百年孤独》还写出了拉丁美洲的山川、河流、动物、植物、人的命运和面孔 , 光是涉及到的动物就有四百多种 。 马尔克斯虚构了一个家族的命运 , 来代表拉丁美洲整个大陆的命运 。 小说中描绘了大量神奇和带有魔幻色彩的细节和故事情节:一个被杀的人的血会流好几公里;一个姑娘会坐毯子飞上天空;有人死后能够复活 , 有的人死了却阴魂不散地继续纠缠着活人 。 小说中 , 死亡和生命、时间和历史成了混沌一片 。 由此 , 一种被评论家称为“ 魔幻现实主义” 的文学风格也诞生了 。
可以说 , 《百年孤独》这样一部关于拉丁美洲大陆命运的大书的出现 , 改变了世界文学的版图 , 把世界文学创新的增长点转移到了拉丁美洲这个经济并不发达、但是历史文化丰富和社会问题复杂的地区 , 马尔克斯完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使命 , 功不可没 。 这部小说也成为了20 世纪影响最大的小说之一 , 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也很巨大 。
3??
在《百年孤独》之后 , 长篇小说《族长的没落》是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于1975 年问世 。 这是一部反对拉丁美洲的独特产品—— 独裁者的小说 。 和《百年孤独》一样 , 《族长的没落》也是一部奇书 , 全书不分章节 , 仅仅分为6 个没有标题的大段落 。 在这部小说中 , 马尔克斯也没有使用写实的手法 , 而是研究了拉美历史上出现的很多独裁者的生平 , 把他们综合成一个带有象征意味的复杂形象 。 小说一开始 , 情节就十分离奇—— 大独裁者孤独地和成群的奶牛以及老鹰生活在自己的深宫大院里 , 因为 , 他对一切人都不信任 , 他深深地生活在一种孤独之中:“ 到周末时 , 一些兀鹰会抓破了金属窗栅 , 从窗户和阳台飞进了总统府 , 拍击着翅膀 , 使总统府的内室里‘ 停滞时期’ 的窒闷空气震荡起来了……”, 这个独裁总统的形象 , 带有鲜明的滑稽和黑色漫画的色彩 。 总统非常害怕被暗杀 , 因此 , 很多年来 , 他都在不断地消灭自己的政敌 , 以及政敌的朋友 , 他采取了一系列残酷的手段清除政敌 。 他前后砍掉了918 个下属官员的脑袋 , 为的是清除所有反对他的可能性;他连全国黑色的狗都不放过 , 因为 , 他曾经做梦梦见黑色的狗是他的政敌变的;他有5000 多个儿子 , 还有数不清的情妇 , 他仅仅是为了占有她们而从来都没有获得过爱情;他永远都一个人睡觉 , 甚至不断地变换睡觉的地点和时间;他母亲去世了 , 却要全国举哀100 天;他的儿子刚刚出生 , 就被封为少将军衔;最终 , 他死了 , 尸体被兀鹫所啄食 , 他的儿子也被猎狗吃掉了 , 人们终于迎来了独裁者倒台的那一天 。分页标题
在这部小说中 , 独裁者的孤独是马尔克斯刻画的重点 , 独裁者的孤独带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 就像是拉丁美洲本身的孤独一样 。 这样的深刻立意 , 已经超越了这本书所能达到的边界 。 小说的语言风格狂放不羁、气势如虹、波涛汹涌、泥沙俱下 , 在一种荒诞、离奇、魔幻和匪夷所思的想象的氛围里 , 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难忘的独裁者形象 。 1982 年 , 马尔克斯以“ 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像编织了一个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的世界 , 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存与命运” 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成为万众瞩目的事情 。 而且 , 他的获奖似乎是众望所归的事 , 这么多年来 , 从来没有遭到质疑 。 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是“ 死人之吻”, 一般的作家在获得了这个奖之后 , 往往再也写不出好作品了 。 但是 , 马尔克斯是一个例外 , 1985 年 , 他出版了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 再度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杰出作家的叙事才能 。
自《百年孤独》之后 , 马尔克斯的小说一直畅销全球 , 雅俗共赏、引人注目 , 大家总是热切地期待着他的新作问世 。 他从来不媚俗 , 他既有充沛的想象力和小说艺术创新的能力 , 又有直面社会现实和世界热点问题的批判能力 , 就像挥舞着两把菜刀的将军那样 , 他从不畏惧 , 所向披靡 。 他鲜明的批判性来自他多年的新闻采访人员实践 , 他的独立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也是拉丁美洲作家中最有战斗力的 。 他不断地批判不义和不公的社会 , 对拉丁美洲、对他的祖国哥伦比亚的历史和现实 , 都做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 他还善于描绘像爱情这样的人类美好的基本情感 , 鞭挞政治独裁者 , 最终 , 他被塑造成“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的大师 。 其实 , 马尔克斯看来 , 从来就没有什么“ 魔幻现实主义”, 有的只是拉丁美洲独特的社会现实本身 , 那些魔幻的东西其实都是真实存在在拉丁美洲人的生活中的 。
在“ 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的整个大潮当中 , 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胡安· 鲁尔福、博尔赫斯算是第一代开拓者和奠基者 , 在他们的作品的感召和影响下 , 更多的作家成为了新一波文学的弄潮儿 , 从而形成了在1960 年代彻底爆发的“ 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改变了世界文学的版图 , 把世界文学创新的中心和焦点从北美洲带到了拉丁美洲 。 而马尔克斯因为描绘了一个大陆的孤独和奋斗 , 他的影响和贡献在整个20 世纪后半叶至今都是非常巨大的 。 多年之后 , 瑞士的《周报》评选的“ 在世最伟大作家” 中 , 马尔克斯名列第一 。
文学本来没有冠军 , 但是 , 马尔克斯却一直坐在冠军的位子上 。
(完)
【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大陆的孤独和奋斗 / 邱华栋】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