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情中感念家国——读王学武《乡读手记》
文章图片
书中看不到一个爱字 , 读过却让人对乡土多了几分思量和理解 。 一个人时常牵挂的地方 , 就是初心出发之地 , 是责任之源、力量之泉 。 不忘出发的地方 , 才会有感恩之心
“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 。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牵念的地方 。 这地方 , 或是曾经养育你的一方水土 , 或是离家千里求学他乡的都市 , 抑或是你半辈子打拼、创业的地方 , 她会自觉不自觉地经常出现在你的梦乡 , 让你想起就温暖 。 读王学武新作《乡读手记》 , 内心有一种柔软被触动 , 一缕乡愁被牵动 。
这部作品语言近乎白描 , 平淡 , 朴实 , 却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 。 饮食起居、家长里短的故事让人不知不觉进入乡情、乡亲、乡愁的氛围 。 出版人张黎明评论 , “学武把稀释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间长河中 , 掩藏在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平淡生活中的人生最可宝贵的亲情打捞、提炼出来 , 让我们看到平淡生活中真正醇厚的东西 , 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所忽略、遗漏的” , 令人深有同感 。
问过作者新书为什么叫“手记” 。 他解释说 , 所有的文字都是随手随心的寻常生活记录 , 算不上严格意义的诗文 。 但通读过后 , 感觉《乡读手记》像城市民谣 , 时代感与岁月沧桑感交融在一起 , 带给读者一幅幅静好岁月和幸福记忆的画面 。 “淳安离首都远不远/远到总把过年过节盼/归乡的人都有回家的故事/这次我们坐首发高铁午发夕至” , 讲述作者老家千岛湖通高铁的喜悦 。 “故乡是既远又近的相思相望/故土故人故事此生难忘/那既近又远的地方/触不到时叫梦乡” , 读着这样的文字 , 每一个游子都会想起自己的故乡 。 “总是看到用‘伟岸’来形容父亲的身躯 , 而我的父亲却是步履蹒跚 , 佝偻着身体度过了晚年” , 则记叙作者对父亲的感怀 。 作为一部以乡愁为主题的作品 , 《乡读手记》以细腻、淡雅的笔调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 展现着乡土乡情之美 。
书中看不到一个爱字 , 读过却让人对乡土多了几分思量和理解 。 一个人时常牵挂的地方 , 就是出发之地 , 是责任之源、力量之泉 。 不忘出发的地方 , 才会有感恩之心 。 记得出发地的人和事 , 内心就会温暖且丰赡 , 就会感受到点点滴滴连成一线、连成一片时 , 这个世界的美好 。 乡土、乡情、乡愁 , 总是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牵挂 , 阐释着平凡生活里的温馨 。
【在乡情中感念家国——读王学武《乡读手记》】听几位朋友说起阅读《乡读笔记》的感受:想给远在老家的父母打个电话 , 或者内心涌起立马买票回老家看看的冲动 。 “很难想象 , 一个对亲情都不在意的人 , 会有很深的家乡情;也难想象 , 对家乡都没有深情的人 , 会对自己的祖国有感情 。 更难想象 , 为父亲母亲做点事都嫌烦嫌累的人 , 会很用心、很真挚地待朋友 , 会如何地不怕困难、工作上怎样地不辞辛苦 。 ”作者这样表达对亲情乡情的理解 。
乡愁 , 是家国情怀 , 是文脉延亘 , 是初心依归 。 无论我们来自哪里 , 都不会忘记那个出发的地方;无论我们远居何处 , 一定还记得梦里常出现的地方 。 作者写的不只是乡情、乡亲、乡愁 , 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每位他乡游子饱含家国情怀的吟唱 。 《乡读手记》创新性地采用文字、音频、新媒体联动的形式 , 更让读者在质朴文字和深情朗读中 , 感受着富有时代气息的乡愁意蕴 。
- 大排档|美国户外“大排档”烟火气十足 引发华人思乡情
- 家乡情味|这菜3块钱1斤,和鸡蛋一起做一盘,隔三差五吃一顿,安神助眠
- 家乡情味|立秋后,用它代替丝瓜和苦瓜,2元1根,炖上一锅,香甜可口降秋燥
- 家乡情味|萝卜这样做,荤素搭配,营养美味,好吃到一点都不浪费粮食
- 家乡情味|入秋后,这种“山珍”再贵也要吃,简单下锅一炒,多吃美白有养颜
- 家乡情味|入秋后这菜不能错过,每周连皮炖3次,美白养颜,越吃越年轻
- 家乡味道|农村可以上席的一道菜,简单的做法,不寻常的乡情味,好吃
- 愿笑着流泪|农村可以上席的一道菜,简单的做法,不寻常的乡情味,好吃
- 家乡情味|农村可以上席的一道菜,简单的做法,不寻常的乡情味,好吃
- 西畴县|【你笑起来真好看】西畴县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和谐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