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古人执行死刑时,为啥讲究秋后问斩?午时三刻又是几点?

我们都知道 , 在古装剧里 , 古代官员在判处犯人死刑后 , 总会将处决的时间定为“秋后问斩” , 而且都会选择“午时三刻”过后执行死刑 ,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呢有什么具体原因吗别急 , 请听小编慢慢介绍 。

古人|古人执行死刑时,为啥讲究秋后问斩?午时三刻又是几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人对自然有一种朴素的鬼神信仰 , 在他们看来 , 春天是万物新生的季节 , 处斩犯人不仅不吉利 , 而且说不定会影响收成 ,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也强调帝王的行为要和四季相配合 , 春夏应该是赏赐的时节 , 秋冬才是问斩的时候 。事实上 , 我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赏在春夏 , 刑在秋冬”的说法 ,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一般用的也是秋冬刑 , 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及时处死外 , 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 。
隋唐以后 , 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复审 , 死罪更要多次复奏后由皇帝亲笔勾决 。古代对死刑的审核和执行也是相当严格的 , 电视剧里演的有些草草了事的死刑情节 , 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个时期的问斩时间 , 也视审核的具体情况而定 , 不一定都是“秋后问斩” 。

古人|古人执行死刑时,为啥讲究秋后问斩?午时三刻又是几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到了明清两代 , 再次引入了"秋审""和"朝审"制度 。每年霜降后十日 , 三法司同三品以上高官会审京畿附近的死囚 , 称为"朝审";而每年八月中旬复审各省死刑案件则称为"秋审" , 朝审与秋审后把死刑案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四类 , 除情实类由皇帝勾决后执行死刑外 , 其他三类均可免除死刑 。

古人|古人执行死刑时,为啥讲究秋后问斩?午时三刻又是几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人|古人执行死刑时,为啥讲究秋后问斩?午时三刻又是几点?】当然 , 除了秋后 , 古人行刑更讲究的还有午时三刻 。午时三刻相当于中午12点左右 , 此刻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刻 。在古代人看来 , 这是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候 , 十恶不赦的重刑犯选择在此刻行刑 , 用旺盛的阳气压制 , 让他死后连鬼也做不成 。这应该也是古人选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 , 古人对死刑的讲究 , 既有迷信的原因 , 也有时间上的考虑 , 更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