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我是大医生|血压低于这个数,可能比高血压更危险!这类低血压60%的老年人都有,这样调理效果好
本文插图
常言道“高血压猛如虎” , 尤其现如今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 , 且逐渐趋于年轻化 , 让更多人有了恐惧之心 , 都希望血压低一点、再低一点就好了 。 但血压太低可能比高血压更危险!
生活中深受低血压困扰的人不在少数 , 前段时间就有很多粉丝在留言想了解关于低血压的健康知识 。 今天可可就给安排上!
低血压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多危险?应该怎样改善或治疗?一起学习下吧~
本文插图
1低血压
4大危害不容小觑
一般来说 , 成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就是低血压了 。
有的人天生血压偏低 , 但接近90/60mmHg , 这种称为生理性低血压 , 多与遗传或身体瘦弱有关 , 常见于20~50岁的妇女、老年人 , 一般没有不适症状 , 也不会危害健康 。
本文插图
除此之外的低血压就属于病理性的了 , 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要内容 。 相对来说 , 病理性低血压不如高血压“有名气” , 但它的危害性却不容小觑 。
1诱发脑卒中 血压 , 其实就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 当血压过低 , 心脏泵血量减少 , 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血液前进 , 这样一来 , 就好比灌溉庄稼却没有水 , 会造成全身血液灌注不足 。
此时 , 人体组织器官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 , 也容易引发脑供血不足 , 轻者可能出现头晕、眼黑、无力等症状 , 严重者甚至发生晕厥或休克 。
低血压带来的血流过缓 , 还会在促进血栓的形成 , 特别是一些患者本身存在血液粘稠、脑血管狭窄 , 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风险就更高了 , 尤其睡眠状态下更危险 。
本文插图
2导致便秘 低血压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 , 肠道功能相对较弱 , 因此比较容易便秘 , 常为“蜗牛型便秘” , 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慢性传输性便秘 , 粪便排出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 。
蜗牛型便秘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3天以上不排便、大便干硬且量少(一般排便总量不超过35g)、排便费力 。 而且肠道功能弱还会导致粪便越积越多 , 形成恶性循环 。
本文插图
3容易抑郁 有研究人员选取了数千名50岁以上精神健康的中老年人 , 对他们进行了为期2年的跟踪研究 , 包括血压和精神健康 。 结果发现 , 2年后有200人患上抑郁症 。
研究人员分析结果后表示 , 调查开始时收缩压低的人患抑郁的风险高30% , 这可能与低血压导致的大脑供血减少有关 。
本文插图
4影响器官功能 , 增加疾病风险 血压较低 , 血液循环相对就比较缓慢 , 人体远端血管就容易缺血缺氧 , 出现手脚冰凉、易麻木等症状 。 不仅如此 , 全身各器官组织的运作都会因为缺血缺氧受到影响 , 从而增加视力及听力下降、老年痴呆、跌倒骨折等各种病症的风险 。
生活中的低血压多是慢性 , 但低血压也有急性发作的情况 , 比如在发生心梗、严重感染、大出血等时 , 血压就会骤降 , 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 , 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
本文插图
2低血压
可能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分页标题
低血压是怎么发生的呢?一般来说 ,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体位性低血压 临床上 , 有些患者会说:起床或久坐后突然站起来 , 我就眼前发黑、头晕眼花了 , 真怕自己摔倒……
其实 , 这可能就是体位性低血压 , 它常发生在突然改变体位时 , 而且很普遍 , 约60%的老年人都存在 。 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说 , 人体血压有一个自我调节机制 。 卧位时血压偏低 , 但站立时为了让大脑供血充分 , 血压会迅速上升 。 一般来说 , 健康成人不会感到不适 , 但血压调节能力较弱的人 , 就容易存在体位性低血压 , 比如:老年人、小孩子、高血压患者等 。
【BTV我是大医生|血压低于这个数,可能比高血压更危险!这类低血压60%的老年人都有,这样调理效果好】
本文插图
特别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过高或过低时都可能出现头晕等症 , 如何区别?
【自测体位性低血压】平卧休息3分钟 , 躺着测量一次血压;起身后休息3分钟 , 再测一次血压 。 如果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 , 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 , 说明可能存在体位性低血压 。
本文插图
如果有体位性低血压 , 在改变体位时就要慢一点 , 比如:起床活动做到三个“30秒”:睁开眼睛躺30秒 , 坐起来等30秒 , 原地起立站30秒 , 给身体足够的时间调节血压 , 然后再活动 。
本文插图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2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 , 是指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餐前收缩压≥100mmHg , 而餐后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 。 人体可表现为餐后头晕、黑蒙、意识模糊、跌倒以及心悸等一系列症状 。
这是由于进餐后 , 大量的血液分配给胃肠道 , 导致心脑血管供血减少 , 有些人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差 , 血压调节反射能力不足 , 就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 多发于老年人 。
有研究显示 , 在我国住院老年患者中 , 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80.1% 。 而且早餐后30~60分钟发生低血压的情况较多 , 约占65%;中餐和晚餐后发生低血压的几率分别为19%和16% 。
【建议】可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 , 每餐不要吃得过饱;食物尽量多样化 , 避免全部是精米白面 。
本文插图
3药物性低血压 某些药物 , 像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抗帕金森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 可通过降低循环血量或影响交感神经活性 , 而引起药物性低血压 。
另外 , 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使用不当 , 比如剂量过大等 , 也可能导致低血压 , 而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年龄>65岁、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等危险因素的人来说 , 低血压更加危险 。 所以 , 降血压不能着急 , 一定要遵医嘱合理用药 。
本文插图
【小贴士】夏季温度高 , 出汗多 , 水分、盐分丢失较多 , 血容量和血管紧张度降低 , 加之人体表血管阻力下降 , 血压也会有所下降 。
针对这种现象 , 轻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减少药量 , 以免出现低血压 , 造成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和缺血现象 , 甚至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肾功能不全等后果 。
如果自测收缩压经常低于120mmHg;或服药后出现虚弱无力、头晕、眼前发黑甚至跌倒等情况 , 也建议遵医嘱调整用药 。分页标题
但长期高血压合并急慢性心衰患者;某些糖尿病或肾病 , 尤其合并大量蛋白尿的患者 , 不宜随意停用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 , 以保护心脏及肾脏功能 。
本文插图
4疾病性低血压 部分疾病也可诱发慢性低血压 , 比如:帕金森病所致低血压的发病率达30%;糖尿病可致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 引发低血压 , 发病率约10%~30%……
此外 , 二尖瓣狭窄等心脏疾病、严重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紊乱等也可诱发低血压 。
突然发生低血压时 , 可以喝一杯淡盐水 , 能快速补充血容量 , 促使血压上升 。3怎样合理升高血压?
试试这几招
对于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 , 首先应该治疗原发疾病或遵医嘱调整用药 。 另外 , 也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 合理升高血压 。
1适当运动 , 增强心脏功能 长期适当运动可增强心脏功能 , 改善心脏泵血能力 , 使心脏每次搏动排出的血量增加 , 从而起到缓解低血压的作用 。
建议运动的强度以“心率=170-年龄”为宜 , 运动方式有氧运动为主 , 比如:爬楼梯 , 不过爬楼梯时 , 我们要考虑楼梯的坡度、踏步的宽度以及台阶的高度 。 最好能全脚掌落步 , 台阶高度在15~20厘米 , 坡度在27°左右比较合适 。
心脏功能也与核心肌群的健康相关 , 也就是颈肩部、腰背部、腹部等部位的肌肉 , 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抗阻运动 。 比如平躺抬腿 , 双腿并拢伸直 , 抬高45°并保持10秒钟以上 , 能有效锻炼腹部肌肉 。
本文插图
2补充精氨酸 , 增强血管弹性 精氨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营养物质 , 它能辅助保护血管 , 增加血管弹性 , 从而更有利于推动血液运行 。
生活中常见的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泥鳅、海参、芝麻、山药等 , 以下食物也都含有精氨酸 , 平时可适当多吃 。
酱香泥鳅焖茄子
食材:泥鳅、茄子、青红尖椒、啤酒、油、八角、葱姜蒜、鲜黄酱、料酒、酱油、盐、糖、豆豉 。
做法:
1.将洗净的泥鳅放入盆中 , 加入料酒和大量食盐爆腌三分钟 , 再用清水洗净;
2.茄子、青红尖椒切成8cm左右的条状;
3.锅中放入20g底油、3个八角煸香 , 放入大蒜炸至金黄色 , 加入切好的葱姜煸香 , 加入1勺鲜黄酱炒香;
4.倒入半杯啤酒、料酒、酱油、盐、糖、豆豉调味 , 再放入洗净的泥鳅;
5.小火慢煮10min后放入茄子 , 3min后放入青红椒 , 开锅即可 。
本文插图
3益气养血调血压 中医认为 , 血液的运行需要气来推动 。 如果气虚 , 血液运行不畅 , 就可能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 可以通过补益气血来改善 。
【做法】粳米100克、赤小豆50克、桂圆肉10克、花生米10克 , 加适量水煮粥即可 。
【功效】赤小豆能补血凉血 , 搭配热性的桂圆肉 , 有补气养血、养心安神的功效;花生有利于软化血管 , 适合气血两虚和血管疾病患者 。 但肥胖、湿热较重者慎用 。
本文插图
???
本文插图
更多知识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健康|二胎妈妈43周仍未发动,医生检查后紧急剖腹产,划开后味道刺鼻
- 牛小蘑健康说|25岁小伙被查出糖尿病,医生:这两个恶习不改,并发症很快会来临
- 食疗食补|苹果被称为“全科医生”!改善免疫力,保护心血管,常吃更强身
- |沪上医生成功使用首台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
- 胃癌|农村人查出癌症,是该治疗还是放弃算了?医生的回答真实在
- 胃癌|48岁男子,查出胃癌,提醒:1种食物引起的
- 烫伤|一女演员被烫伤后留痕半月,医生教你被烫后如何正确紧急处理伤口
- 39健康网|得了癌症,化疗和不化疗哪个活得久?肿瘤医生揭化疗真相
- 心脑血管|心脑血管如何预防?医生:生活中做好5件事
- 健健康康说|脑梗来临时悄无声息?医生提醒:身体若有这3个异常,要留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