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起观史|骁勇善战达奚武,如何于乱世保全自我,历经三朝恩泽不断

【奏起观史|骁勇善战达奚武,如何于乱世保全自我,历经三朝恩泽不断】
达奚武 ,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 曾经历经北魏和北周两朝 。 他出生在一个武将之家 , 从小便跟随父亲勤练武艺 , 拥有一身好本领 。 在成年之后 , 先是投奔于贺拔岳的队伍中 , 跟随他一起平定了关陇起义 , 被授予羽林监一职 。 后来 , 在贺拔岳去世之后 , 他便归顺于夏州刺史宇文泰 , 跟随他一起征战天下 。

奏起观史|骁勇善战达奚武,如何于乱世保全自我,历经三朝恩泽不断
本文插图
在西魏王朝建立之后 , 他担任秦州刺史一职 , 后来又参加了潼关之战 , 生擒窦泰 。 参加邙山之战 , 一举斩杀东魏高敖曹 。 除此之外 , 他还曾经率领军队攻打梁朝的将领 , 夺取了剑阁以北的地区 , 为西魏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 因此被封为大将军 。 在北周建立之后 , 更是被升任为太保 。 李延寿在《北史》这样评价他:"达奚武………并兼资勇略 , 咸会风云 , 或效绩中权 , 或立功方面 , 均分休戚 , 同济艰危 , 可谓国之爪牙 , 朝之御侮者也 。 "武将世家 , 初入官场
达奚武的祖父曾经是北魏王朝的边境守将 , 他的父亲也是继承了祖父的位置 , 镇守一方 。 在这样的武将世家长大 , 达奚武从小便喜欢骑马射箭 。 他年轻时豪放洒脱 , 凭借着一身好本领得到了贺拔岳的赏识 。 在他出征关西的时候 , 还特别推荐他成为了军队中的一个小将领 , 从此之后便跟随在贺拔岳身边 。

奏起观史|骁勇善战达奚武,如何于乱世保全自我,历经三朝恩泽不断
本文插图
因为立有战功 , 他还被任命为羽林监一职 。 却不料在后来贺拔岳被他的手下所杀害 , 达奚武便与手下的人一起为贺拔岳收敛尸体回到平凉城 , 后二人决定共同拥护宇文泰 。 在这之后 , 达奚武便一直跟随在宇文泰身边 , 和他一起出生入死 , 平定国内叛乱 , 朝廷也将他受任为都督 。 西魏统治初年 , 他还曾经出任东秦州刺史 , 在朝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 生擒窦泰 , 打退高欢
大统二年 , 东魏王朝的著名将领高欢等人兵分三路 , 进攻西魏 。 宇文泰收到消息之后 , 便想集中精力来攻击窦泰 , 其他的将领都有不同的意见 , 只有达奚武跟宇文泰的意见相同 , 认为这样才能振奋士气 , 打击东魏威风 。 于是达奚武便领兵出战 , 最终生擒窦泰 , 高欢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退兵 。 或许是这次战争的胜利 , 让宇文泰看到了扩充疆域的希望 , 因此他便决定趁势追击 , 派遣达奚武率领两名行动敏捷的骑兵前往前线 , 观察对方的动静 。 却不料达奚武与敌军的侦察兵正面相遇 , 甚至还发生了交手 。 最终达奚武斩首六人 , 俘获三人胜利而归 。 再说这高欢遭遇兵败之后 , 便立马奔赴沙苑之中 , 宇文泰便再次派遣达奚武前往观察 。

奏起观史|骁勇善战达奚武,如何于乱世保全自我,历经三朝恩泽不断
本文插图
这一次达奚武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上次的那种情况 , 特意穿着敌人的衣服 。 到了傍晚便在距离敌营一百步左右的地方偷听 , 知道了他们军队中的大概情况 , 在回到军营之后报告给了宇文泰 。 宇文泰按照他的信息 , 及时的带领军队进攻东魏 , 并成功地取得了胜利 , 达奚武也因为有功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 。 北周建立 , 为开国功臣
随着西魏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 , 逐渐在诸多国家中脱颖而出 。 西魏皇帝也不甘心于此 , 便命令达奚武率领三万大军夺取汉川 。 南梁一些将领畏惧西魏实力 , 甚至直接投降 。 达奚武便一边派人接手那些城池 , 一边率领军队继续进攻 。 在围攻梁州时 , 南梁将领奋力抵抗 , 坚决不降 。 直到达奚武包围了他几十天后 , 他才决定投降 , 达奚武便为他解了围 。 却没有想到南梁派遣将领率领一万军队前来救援 , 虽说守将在城池内不肯出来 , 但达奚武害怕敌人援军到来之后 , 遭遇里因外合 。分页标题

奏起观史|骁勇善战达奚武,如何于乱世保全自我,历经三朝恩泽不断
本文插图
便立即挑选了三千精兵 , 最终在白马城外迎击前来救援的敌军 , 并取得了胜利 。 第二年 , 宇文觉逼迫皇帝禅位建立了北周 , 达奚武也被任命为大司寇 。 其他地方的割据势力得到消息之后也纷纷前来依附 , 作为开国元勋 , 达奚武便悉数接受了他们的投降 , 手中实力不断增强 。
令狐德棻在《周书》中记载:"达奚武等并兼资勇略 , 咸会风云 。 或效绩中权 , 或立功方面 , 均分休戚 , 同济艰难 。 可谓国之爪牙 , 朝之御侮者也 。 "

奏起观史|骁勇善战达奚武,如何于乱世保全自我,历经三朝恩泽不断
本文插图
达奚武是一位难得的将帅之才 , 多次带领军队打败敌军的入侵 。 哪怕身居高位 , 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 , 仍然一心一意的辅佐皇帝 , 因此得到了历任皇帝的重用 。
参考资料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
《北史·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