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心理大学堂为什么上周刚要到生活费,这周我又吃土了?
_本文原题:为什么上周刚要到生活费 , 这周我又吃土了?
编译 | 鹿角湾
现在请你仔细想想下面几个问题:
每个月你的收入是多少?
支出是多少?
支出中有多少软妹币用来吃东西?
多少用来买衣服?
冲动消费占比如何?
会定期给自己旅游经费吗?
本文插图
学堂君猜你已经两脑空空、眼冒金花啦!或许你纳闷:明明我每个月都会为自己的小金库做计划 , 为什么现在却一头雾水呢?
今天我们来认真谈一谈 财务预算这回事 。
预算的神奇魔力
从读小学起 , 我们就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 是买好看的贴画 , 还是买热气腾腾的炸鸡腿 。 预算的好处大概是用脚指头想都知道的 。
便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
预算的准备阶段是帮助我们厘清个人当前 财务状况的绝妙时机:月收入是多少;有多少债务;各种消费如何分布 , 租房、食物、娱乐在其中的占比 , 等等 。
对自己的资产、负债、消费等财务状况的觉知叫做 财务自我意识(Financial self-awareness, FSA) 。 有研究表明 , 良好的财务自我意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 财务决策 , 而且能够增强我们的自我效能感 , 使我们更有信心去维持和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1] 。
本文插图
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财务目标
写下预算是一种设定 财务目标的形式[2] , 帮助我们决定今后在娱乐和外出就餐等非必需品上花费多少 , 每个月偿还多少债务、存多少钱 。 这些都是重要的决定 , 预算使我们不会在光怪陆离的诱惑中误入歧途 。
如果我预算每周花费500元外出就餐 , 我就会很清楚自己现在还有多少余地 , 决定是否要挥霍一个昂贵的晚餐 , 然后在食堂吃几个星期来弥补它 。
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因为一笔额外的消费支出意味着不小的 痛苦[3] , 我们会通过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规避这份挣扎与痛苦 。 因此 , 努力遵守预算的过程就是 磨炼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 。
预算的力量如此强大 , 我为什么却一直吃土?
在浏览朋友圈、微博、知乎等媒体平台时 , 我们会发现 , 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就是个人不容乐观的财务状况 。
本文插图
消费有规划的大学生人人相似 , 消费无规划的大学生各各不同 。 其中 , 有两个主要原因会导致我们的消费的无规划性 。
不做预算
加拿大金融消费者局在研究家庭预算时发现 , 5942名参与者中 , 有54%的参与者近期有财务预算 ,46%的参与者没有做预算 。 当询问参与者为什么不做预算时 ,其中44%的人报道“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 13%的人报道“我没有时间做预算” , 也有参与者报道“我没有足够的钱去做算”、“我不需要预算”等等 。
除此之外 , 这五千多名参与者中有49%的人认为 , 他们很难区分什么东西是他们需要的、什么东西是他们想要的 。 无论是有预算的人 , 还是没有预算的人 , 都很大程度上出现这一问题[4] 。
本文插图
预算不正式、不完整
荷兰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 , 大多数人在做预算时只是在心理构想 , 并没有记录下来 , 预算过程不够正式 , 财务分类也残缺不全 。 4280名参与者中 , 只有27.9%的人会为各种未来开销预先存钱 , 只有25.3%的人给自己的消费确立上限并严格遵守[5] 。分页标题
如何华丽丽地蜕变成为“理财达人”?
尽管预算使一种有用的做法 , 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 但事实证明 , 预算也是一种困难的做法 , 尤其是对那些从未进行过预算的人来说 。 在写第一份预算之前 , 有很多东西需要了解和思考 , 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更是难上加难 。
下面的一些小贴士可以帮助大家充分利用预算的优势 , 实现咸鱼翻身 。
本文插图
区分“需要”和“想要”
如果完美想要制定一份完美的预算 , 我们要努力区分自己的“需要”和“想要”以及在维持两者的平衡 。
“需要”是生存所必须的 , 我们饥饿的时候需要购买食物 , 生命的时候需要看医生 。“想要”建立在需要之上 , 它是对需要的丰富 , 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有趣 , 比如我们想要去高档餐厅吃饭 , 生病时想要去最好的医院、挂最贵的专家号 。
每个人对于“需要”和“想要”的度量标准不同 , 我们要积极与自己对话 , 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标准 。 我们不妨设置一个“需要&想要”清单 , 将物品归类到清单中 , 并附上文字说明理由 。
此外 , 在遇到决策困难时 , 向朋友 求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当你在苦苦挣扎一只最新色号的口红是“需要”还是“想要”时 , 客观冷静的朋友会给你一个直截了当的回答 。
本文插图
分类要明确、齐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haler在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理论中表明 , 人们会根据财富来源与支出划分成不同性质的多个分类 , 每个分类内有单独的预算和支配规则 , 金钱并不能容易地从一个分类转移到另一个分类 , 即金钱的 “非替代性”[6] 。
这就好比在读大学时 ,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费划分为储蓄、人情、服装、吃喝、交通、教育、追星等多个详细且明确的类别 , 并逐一给每个类别都严格地设定上限 。
因为“非替代性”的存在 , 我们很难将逛吃逛喝的预算划分给追星 。 这种精细预算的效果一定会比只划分出“享乐”和“非享乐”的效果要好得多 。
动动小手指
本文插图
我们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 , 脑海中一闪而过的预算难以被我们回想和重视 。 有一句俗话 ,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可以借助纸笔、电子文档、各种有趣的预算和记账APP , 来辅助自己的记忆, 减轻记忆负荷 。
另外 , 动手记下来还可以给予我们一种 仪式感 。 仪式往往可以减轻人们的焦虑感并提高人们在任务中的表现 , 给人一种掌控感[7][8] 。
希望学堂君今天的建议可以给你一些帮助 , 成为理财小达人 , 你也可以哦!
学堂君觉得做预算不仅有助于厘清现实财务 , 还有助于让心理账户明白自己到底有几个臭铜钱 。 有一次学堂君在微博中奖了20块 , 就开始开心地算到底要怎么用 , 奶茶也想喝 , 炸鸡也想点 , 在心理账户里就像中奖了200块??于是最后我因为中奖反而多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钱 。
参考文献
[2] YiChun, Chen. (2011).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budgeting: effects of goals, Categorization processes, and psychological distance. Dissertations & Theses Gradworks.
[3] Harnish, R. J., Bridges, K. R., Gump, J. T., & Carson, A. E. (2018). The maladaptive pursuit of consumption: the impact of materialism, pain of paying, social anxiety, social support, and loneliness on compulsive buy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 Addiction, 17, 1401-1416. 分页标题
[4] Financial Consumer Agency of Canada. (2017). Initiating budgeting behavior among non-budgeters.
[5] Antonides, G., Groot, I. M. D., & Raaij, W. F. V. (2011). Mental budget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household finance.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32(4), 546-555.
[6] Thaler R. (1985). 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 Marketing Science, 4(3), 199-214.
[7] Brooks, A. W., Schroeder, J., Risen, J. L., Gino, F., Galinsky, A. D., & Norton, M. I., et al. (2016). Don’t stop believing: rituals improve performance by decreasing anxiet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37, 71-85.
[8] Norton, M. I., & Gino, F. (2014). Rituals alleviate grieving for loved ones, lovers, and lotteri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43(1), 266-72.
编译 | 鹿角湾
编辑 | 大大
(【京师心理大学堂为什么上周刚要到生活费,这周我又吃土了?】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编译 ,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 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TB|尿糖异常就是糖尿病吗?3种情况会造成尿糖,但达到1个标准要注意
- 说爱|心理学: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女人的善良,要带点锋芒
- 情感|心理测试:三把扇子你更心仪哪一个?测出你内心是软妹子还是女汉子
- 朋橙心理|孩子太过“害羞”怎么办?
- 心理FM|3分钟心理学 | 如何打破“被动沉默”的社交怪圈?
- 头像|心理学:微信头像决定了你给人的第一印象,也能了解一个人的性格
- 心理学|真正不好惹的人,往往具有这三点特征,小心了
- 心理|经常说“无所谓”的人都很自卑?
- 情感|心理测试:三套别墅,你最想住进哪一个?测你未来恋人是什么身份!
- 嘴唇|心理测试:你最先把下图看成什么?测目前有多少人正在暗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