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墨香」时代的高歌:文学巨著《孙子兵法》的成型


春秋两兵圣的代表是孙武和《孙子兵法》 , 我国有很多伟大的思想家 , 其中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 ,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 ,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 那么兵家的代表人物只能是孙子 。
历史上的伟大名将田穰苴应该比孙子早出世近百年 , 而且他们是同族 , 都是田完的后人 , 有直系关系 。 孙子之所以姓孙 , 不姓田 , 是因为孙子的祖父田书因功被齐景公这个老混子封在了乐安 , 并赐姓为孙 , 这就是孙姓的由来 。 一、孙子的出身

「文史墨香」时代的高歌:文学巨著《孙子兵法》的成型
本文插图
"孙子" , 按现代人的语言习惯 , 有三种解释 , 一是儿子的儿子 , 一是骂人的脏话 , 一是春秋时代的兵圣孙子 。 孙子其实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 就像孔丘被尊称为孔子 , 墨翟被尊称为墨子一样 , 他真正的名字应该姓孙 , 名武 , 字长卿 。
虽然《史记》有一篇《孙武列传》 , 但对孙子早期的活动没有记载 , 不如《司马穰苴传》记载得详尽 。 关于孙子的出生年月 , 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 , 据一些学者考证 , 孙子应该和孔子同时代 , 但比孔子略晚几年 , 出生时应该是在齐景公统治初期 。

「文史墨香」时代的高歌:文学巨著《孙子兵法》的成型
本文插图
作为田氏子孙 , 和田穰苴一样 , 孙子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 , 这一点 , 孙子要比韩信幸运 , 韩信生下来穷得四面不落地 。 孙子在童年时代享受着作为贵公子所能享受到的一切 , 孙子的知识基础应该就是在早期教育时打下的 。
可惜好景不长 , 在齐景公十六年 , 齐国爆发了著名的"四姓之乱" , 齐国的四大贵族 , 即田氏和鲍氏的利益集团与栾氏、高氏的利益集团大打出手 , 栾氏和高氏在这场利益之争中战败 , 只好逃离齐国 , 去鲁国做了寓公 , 两家的财产被田氏和鲍氏瓜分 。 二、最为明智的选择
按道理讲 , 孙子作为田家子孙 , 田氏的得势 , 对孙子在齐国的生存是非常有利的 , 但年轻的孙子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离开齐国 。 其实孙子的做法很好理解 , 田氏在齐国虽然树大根深 , 但政治斗争向来非常残酷 , 难说田氏就一定能笑到最后 。 覆巢之下 , 安有完卵 , 一旦田氏栽了 , 孙子也肯定跟着吃刀头面 , 所以孙子离开齐国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

「文史墨香」时代的高歌:文学巨著《孙子兵法》的成型
本文插图
而孙子选择的人生下一站 , 则是南方新兴的超级大国——吴国 , 这也是孙子做出的明智选择 。 在齐国时的孙子 , 应该已经开始了对军事理论的研究 , "学得文武艺 , 货卖帝王家" , 孙子渴望用世于江湖 , 青史留下不朽将名 , 这就需要一个形势相对平静、政治相对清明的国家 。
春秋中前期强盛的国家 , 除了齐国之外 , 晋、楚的政局都非常不稳定 , 各派势力来回厮杀 , 孙子可不想去当炮灰 。 至于鲁、宋、卫、燕等中等国家 , 要么自身实力不济 , 要么内政乱七八糟 , 都不是孙子理想的去处 。
而选择吴国 , 大致的原因是吴王僚雄心勃勃 , 有横天下之志 , 旗下又有英明豁达的堂弟公子光、谋算无差的超级谋臣伍子胥 , 国势蒸蒸日上 , 但还缺少一名军事主将 。 对孙子来说 , 这里就是一个铺满黄金的国家 , 随时都能找到发财的机会 。 三、研究兵法 , 《孙子兵法》成型
孙子南下入吴 , 对自己的人生至少有两方面的规划:一、吴国地广人稀 , 孙子随便找个地方猫起来 , 都不会轻易被人发现 , 这样有利于孙子撰写兵书 。 二、等撰成兵书后 , 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 自荐吴王阖闾 , 成就一番伟业 。
由于吴国在春秋早期属于"不毛之地" , 开发程度远逊于中原诸国 , 甚至还不如同处长江流域的楚国 , 经济发展较慢 , 属于后发国家 。 吴国除了国都姑苏 , 实在没有像样的城市 , 所以孙子很轻易地"偷渡"到吴国 , 在一处深山老林里安下身 , 盖了几间茅草屋 , 没日没夜地研究兵法 。分页标题

「文史墨香」时代的高歌:文学巨著《孙子兵法》的成型
本文插图
孙子在吴国具体的隐居时间已不可考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孙子兵法》就是成书于这段时间 。 这一点和韩信非常相似 , 只不过韩信中隐隐于市 , 成天跟着漂母混饭吃 , 而孙子则小隐隐于野 , 利用难得的清静撰写兵法 。
据说韩信也撰写过兵法 , 后来遗失了 , 不过以韩信光棍般的生存状况 , 他没有条件拥有笔墨 , 更不要说能系统地进行军事理论研究 。 孙子是富家子弟 , 离开齐国时应该带有一笔不菲的银子 , 生活上完全没问题 , 这也应该是《孙子兵法》在他出山之前就能成型的主要原因 。
孙子是个聪明人 , 他知道即使兵法写得天花乱坠 , 如果得不到君主赏识 , 也不过是一堆没用的竹子 。 在孙子蛰伏吴国的这段时间 , 他应该没有渠道与吴王阖闾取得联系 , 阖闾也不知道自己治下有一个军事奇才 。 即使孙子见到阖闾 , 阖闾对孙子也不了解 , 不会轻易拿吴国的前途命运冒险 。 韩信自信满满地去投奔项梁 , 结果只能当个普通卒子 , 后来又转投刘邦 , 刚开始也没受到重用 。

「文史墨香」时代的高歌:文学巨著《孙子兵法》的成型
本文插图
要不是丞相萧何拼了老命推荐韩信 , 刘邦是不可能重用韩信的 , 萧何在韩信拜将的过程中起到了吹喇叭的宣传作用 。 虽然是人才 , 但在与君主没有交情的情况下自荐和通过君主身边最亲信的大臣力荐 , 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
孙子要想阖闾重用他 , 只能先认识阖闾身边的重臣 , 由这位重臣力荐入阁 , 这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 阖闾身边有许多大臣 , 有两位是阁臣之首 , 一位是大夫伯嚭 , 一位就是伍子胥 。 伯嚭是佞臣 , 以溜须拍马为能事 , 孙子自然指望不上这种人 , 他只能通过伍子胥 。
关于伍子胥是如何认识孙子的 , 没有史料记载 。 不清楚孙子是否像南朝刘勰那样 , 双手高举《文心雕龙》文稿 , 在夕阳如血的黄尘古道边 , 跪在宰相沈约的车马前 , 从而引起沈约对一代文才的惊叹 。 还是伍子胥在山中闲逛 , 发现一间草屋 , 一位书生正在用力削着竹简 。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 孙子在吴国隐居的时间相当长 , 孙子一个人把兵法十三篇削刻成书 , 没有几年的工夫是肯定做不到的 。

「文史墨香」时代的高歌:文学巨著《孙子兵法》的成型
本文插图
伍子胥很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 他手下应该有一个专门寻找人才的机构 , 这些人四处撒网捕鱼 , 终于有人把孙子的情报搞到手 , 然后交给伍子胥 。 伍子胥亲自考察 , 发现孙子果然是军事奇才 , 和孙子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 , 只是暂时没有将孙子推荐上去 , 所以对于孙子 , "世人莫知其能" 。
伍子胥将孙子隐藏起来 , 估计和当时的吴国政治局势有关 , 吴王僚虽然不是昏君 , 但和公子光相比 , 还是逊色了些 。 伍子胥最中意的吴王人选还是公子光 , 而且伍子胥和公子光私交非常好 , 早就暗中穿了一条裤子 , 密谋改变 。 所以伍子胥在公子光发动改变夺位之前 , 一直让孙子生活在真空里 , 几乎没有任何闲杂人等知道有孙武这个人 , 甚至连公子光也蒙在鼓里 。
直到阖闾收买的刺客专诸在鱼中藏剑干掉了吴王僚后 , 逐渐巩固统治地位 , 伍子胥才开始运作孙子出山入阁的事情 。 阖闾和伍子胥的搭配 , 非常类似于齐景公和晏婴的组合 , 国君大权独揽 , 而伍子胥和晏婴都是首席阁臣 , 但身边都缺少军事主将 。 晏婴主动向齐景公推荐了一代名将田穰苴 , 而伍子胥也在一个合适的场合 , 隆重向吴王推荐了孙子 。
阖闾有意对外用兵 , 称霸天下 , 经常和伍子胥讨论兵家攻守 。 阖闾是军事外行 , 非专业人士 , 他非常迫切地想得到一名军事天才 , 就像齐景公得到田穰苴一样 , 伍子胥便趁机向阖闾推荐了孙子 , 以及孙子已经成型的《兵法》十三篇 。 结语 分页标题
《孙子兵法》作为揭示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 , 展现出引导人们走出现代竞争迷宫的理性之光" 。 这种"理性之光" , 通过一系列以智克力"、"以柔克刚"、"不战而胜"等深刻的战略理念展示出来通过蕴涵在其中的以德服人"、"天人合—"等深刻的哲学,即使是放到现代应用也依旧影响深刻 。
参考文献:
《春秋》
《资治通鉴》
【「文史墨香」时代的高歌:文学巨著《孙子兵法》的成型】《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