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文史|两任宋国君主的妻子,都是寡妇,可她们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春秋》以鲁史为中心 , 所以很有多关于内女(称与王同姓的女子)的记载 。 而《左传》 , 则借内女之事来阐释礼法 。
如《春秋》曰:“春 , 公会杞伯姬于洮 。 ”杞伯姬是鲁庄公的女儿 , 已经嫁于杞 , 而鲁庄公却私会其女 。
《左传》在《春秋》的基础上 , 加了一句:“……非事也……卿非君命不越竟 。 ”可见 , 鲁庄公违反了礼法 。
左氏对《春秋》所记载的内女之事 , 大多不作出解释 , 但对宋共姬 , 却言之甚详 , 甚至还在“共姬卒于火”一事上 , 寄托了自己的思想 。
本文插图
鲁庄公剧照
宋共姬出阁
宋共姬是鲁宣公之女 , 宋共公夫人 。 因为春秋时期女子既要从夫之谥 , 又要冠以其字 , 故世人又称她为“宋伯姬” 。
《仪礼》记载当时的婚礼 , 有六种仪式 , 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与亲迎 , 此谓“六礼” 。 六礼见于《左传》者 , 唯有纳币与亲迎 , 以及宋共姬之聘礼 。
《左传》云:“宋华元来聘 , 聘共姬也 。 ”
行完聘礼后 , 又有纳币之礼 。
《左传》云:“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 , 礼也 。 ”
纳币 , 就是《仪礼》所载之“纳征” 。 由于行“纳征”礼时 , 男家有“币”相赠 , 因此春秋时期称之为“纳币” 。 宋共公使卿纳币 , 故《左传》认为他有礼 。
本文插图
春秋战国的“媵制”
诸侯之女出嫁 , 当时还有一个规矩 , 那就是“媵” 。
《左传》云:“卫人来媵 , 礼也 。 ”
当时 , 诸侯嫁女 , 同姓需要“媵”之 , 异姓则不用 。 除了卫国媵女 , 鲁成公九年 , 晋人、齐人也来媵女 。
《春秋》云:“夏 , 齐人来媵 。 ”
晋国是同姓 , 来媵可以理解 , 但齐国是姜姓之国 , 在当时人眼中 , 这是非礼的行为 , 故《左传》没有解释“齐人来媵” 。
本文插图
《左传》
完成聘礼后 , 共姬出阁 。
《左传》云:“二月 , 伯姬归于宋 。 ”
宋共姬之死
内女丧亡 , 《春秋》多有记载 , 宋共姬亦不例外 , 但《左传》却详细地记载了她的死因 。
《左传》云:“宋大灾 。 宋伯姬卒 , 待姆也 。 ”
共姬为了等“姆” , 而死在火灾之中 。 她在等谁?什么是“姆”?《左传》爱好者、名将杜预 , 说出了答案 。
杜预云:“姆 , 女师也 。 ”
在春秋时期 , 女子到了五十岁 , 若不改嫁 , 就能以“妇道”来教导别人 , 可被称为“姆” 。 换言之 , “姆”就是女老师的意思 。
本文插图
杜预画像
共姬为了等自己的老师 , 而死于火灾之中 。 《公羊传》详述共姬其事 , 以为共姬之死为“贤”;至于《谷梁传》 , 所载更加详尽 , 再三申明妇女之义 , 嘉许共姬能善尽妇道 。
【玲珑文史|两任宋国君主的妻子,都是寡妇,可她们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公羊传》、《谷梁传》皆称赞共姬因守礼而死 , 与《左传》不同 。
《左传》云:“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 。 ”
《左传》虽以“礼”论人 , 但更强调因时制宜 。 因为 , 在当时只有还没有嫁人的女子 , 才必须待老师而行;已婚妇人 , 应审度形势 , 因时制宜 。
共姬之行固美 , 但未能尽善 , 故《左传》称其“女而不妇”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刘向画像
《古列女传》亦记载了“共姬卒于火”之事 , 文与《谷梁传》大体相同 , 取《公羊传》之“贤”与《谷梁传》之“妇道” , 推崇女子守贞而死 。
这是因为《古列女传》的作者刘向身处汉代 , 相当重视女子的节操 。 从守礼的观点论之 , 共姬虽不知变通 , 但仍是执礼而行 , 仍是常人所不及的 。
同样是寡妇 , 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纵观共姬一生 , 未见逾矩之事 。
鲁成公九年她嫁给宋共公 , 鲁成公十五年宋共公卒 , 至鲁襄公三十年 , 她已守寡三十四年 , 其间未闻有不当行为 。
对比同样守寡的宋襄公夫人 , 即可见其德行 。
本文插图
宋襄公剧照
宋襄公夫人 , 《左传》记其二事 。
一是杀宋昭公之党 。 宋昭公是宋襄公的孙子 , 也就是说 , 宋襄夫人就是昭公的祖母 。 当时 , 宋襄公已卒 , 宋昭公即位 , 对宋襄夫人不敬 , 于是宋襄夫人派人杀了昭公的党徒 。
二是通公子鲍 , 杀宋昭公 。 宋公子鲍 , 是昭公之庶弟 , 为人有礼 , 抚恤人民 , 勤于政事 , 任用贤才 。 公子鲍“美” , 宋襄夫人欲与之私通 , 但遭到拒绝 。
宋襄夫人成了一名“女舔狗” , 开始帮助公子鲍施恩惠于民 , 而宋昭公无道 , 于是国人尊奉公子鲍 。
然后 , 宋襄夫人找到机会 , 使人杀掉了宋昭公;改立公子鲍 , 是为宋文公 。
本文插图
孔子剧照
在玲珑看来 , 宋襄夫人欲通公子鲍 , 有违伦常;又因宋昭公不礼 , 即杀昭公之党 , 实在残暴;后杀昭公 , 毫无人性 。
反观宋共姬 , 她一生依礼而行 , 无有逾越 , 实值得称颂;然其未能审度自己的身份 , 是“妇”而非“女” , 而误行女道 , 以致身亡 , 后人应引以为鉴 。
可见 , 孔子所提倡的“正名”思想 , 实是人立身处世之根本 , 不可不慎 。
- 虾扯文史|恭亲王奕?被慈禧压制一辈子,碌碌无为,他的女儿却能把慈禧压住
- 芙蓉文史|来自东方的盛宴—清代传统饮食文化为何在欧洲成为贵族风尚?
- 文史砖家|清初头号大汉奸,一封奏折害死数百万汉人,后被浑身插满猪毛处死
- 文史并蒂|明朝藩王朝觐皇帝又多难?以永乐朝为例说明
- 孤雁文史|伊丽莎白一世联姻外交丨没有感情因素的婚姻背后充满各国利益关系
- 鱼羊文史|朱元璋:“成功者”,他们的光环背后是为了胜利竭尽所能!
- 文史挺有趣|加拿大“女性主义”成社会“主流”,“民族精神”是发展“动力”
- 文史茶馆2018|一般纵队有三个师,这个纵队却有四个师,师长都是谁,什么军衔
- 文史广思|以色列最鼎盛的时期是大卫王当政期间,那个时代有着怎样的往事?
- 镜楼文史|秦国与楚国的最后战争,一场军事地缘上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