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读懂史记



按关键词阅读:

你读过《史记》吗?是否有兴趣读?

昨天 , 看到一篇文章 , 说写微信公号的读者朋友应该多读读司马迁的《史记》 , 因为里头的故事、语言、人性 , 具有长久绵延的力量 。

沈从文 1952 年的一封家书中 , 如此反映《史记》的迷人之处:在四川农村里参加土改工作队的一个难眠之夜 , 他从垃圾堆中翻出了一本残破不全的《史记》选本 , 在灯下读了李广、窦婴、霍去病、卫青、司马相如的传记 。

“不知不觉间 , 竟仿佛如同回到二千年前社会气氛中 , 和作者时代生活情况中 , 以及用笔情感中” 。 然后 , 沈从文感慨评断:“《史记》列传中写人 , 着笔不多 , 二千年来还如一幅幅肖像画 , 个性鲜明 , 神情逼真 。 重要处且常是三言两语即交代清楚毫不黏滞 , 而得到准确生动效果 , 所谓大手笔是也 。 ”

《史记》好看 , 而古往今来很多《史记》选本 , 都依循一个简单原则 , 就是考虑《史记》文章好看程度 , 将“不好看”的部分挑出来 , 只留“好看”的部分 。 那为什么司马迁要在《史记》里放那么多“不好看”的内容?为什么很多读者认定“好看”的内容 , 在《史记》中往往被放在很后面?为什么依照司马迁自己的编排方式 , 读者必须先读很多没那么好看的内容 , 挨着挨着才能挨到“好看”的篇章出现?......

“如何读史记” , 如杨照直白的书名《史记的读法》所揭示 。 这部作品根据看理想口碑节目《古今:杨照史记百讲》精编而成 , 是杨照耗时多年的心血之作 。 如果说 ,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好看却难读的书 , 那作家杨照《史记的读法》是一部好看也好读的书 。 在杨照笔下 , 且看如何在司马迁的世界里看到历史 , 司马迁又如何精准地捕捉人性的高光时刻 。

而回到最初的问题:今天 , 为什么还要读《史记》?

历史不是一堆“What” ,

重要的是“How and Why”

我们今天要读《史记》 , 首先会遇到两个问题:为什么读?用什么方式读?

和所有中国传统经典一样 , 《史记》是在与我们不一样的环境及时代中产生的 。 经典最简单的定义是“经过时间淘洗后存留下来的古书” , 久远之前的人们面对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课题 , 将他们思索的内容写成文字 , 然后一代一代传留下来 , 成为经典 。 分页标题#e#

「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读懂史记

「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 , 读懂史记//热点频道 /

荆轲刺秦王 引自容庚《汉武梁祠画像录》影石印本

较之同时代的书籍 , 传统经典可以使我们离开有限的视野和熟悉的现实 , 感受不一样的人类经验 。 当然 , 能够留下来的经典不仅在时间上古远 , 还包含了一些经过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反复检验的共同价值 。 这些可能是人类共同的遭遇或命运 , 也可能是不同世代累积下来的共同智慧 。

此外 , 今天我们读《史记》 , 还可以学习司马迁看待历史的态度 , 以及书写历史的方式 。 在一般的教育体制下 , 从课本里学到的往往是一堆固定的事实 , 往往让人以为历史就是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

用这种方式学习历史会有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 , 我们以为历史都是拿来背诵的 , 而为了应付考试背下的这些事实 , 绝大部分都会在考后迅速遗忘;第二 , 我们很难去思考究竟可以在历史中学到什么 , 尤其是与现实相关的智慧 。

「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读懂史记

「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 , 读懂史记//热点频道 /

扁鹊针灸画像石之一(山东省博物馆藏)

司马迁不是用这种方式看待历史的 。 在读《史记》时 , 我们首先要了解司马迁的“史识” 。 单纯看数字 , 《史记》有一百三十篇 , 多达五十二万余字 , 是一部很庞大的书 。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 , 《史记》横跨几乎三千年的时间 , 把中国发生过的所有事情、曾经存在的人、累积下的经验 , 只用这五十二万余字来记录 , 可以说是极为精简 。

司马迁在处理三千年来所发生的事情时 , 他在用一种清楚的意识 , 一个衡量历史轻重厚薄的标准 , 去判断到底应该把什么写进来 , 把什么排除在外 。 这样的选择标准用我们的观念来说就叫“史识” 。

分页标题#e#

「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读懂史记。“史识”与“史观”密不可分 。 当我们认为历史就是一些固定的事实时 , 就没有史观存在的空间 , 即不管什么样的人来写 , 历史总是那堆东西 , 不管是张三还是李四来写 , 都不会写出不一样的东西 。 但是 , 历史如果真是如此 , 就没有史学存在的必要 , 也不可能比较什么历史书是好的 , 什么样的历史学家比较杰出 。

历史真正重要的不是事实 , 而是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 或者进一步说 , 是解释“如何”及“为何” , 这是与我们当下学习历史的态度差异最大的地方 。 按司马迁的态度 , 历史不是一堆“What” , 重要的是“How and Why” 。

在个人层次上 , 一个人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讲话做事?作为一个群体 , 彼此行为之间的互动会产生什么模式 , 他们为何如此?某些事情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又选择何种手段?这些都在历史里 , 也是我们理解、研究史学时最重要的挑战 。

当我们以这样的视野和方式去整理丰富庞杂的史实 , 就会对人类行为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 从而碰触到普遍的人类经验 , 真正做到以古鉴今 , 让历史对当下现实有所帮助 。 司马迁在著作中清楚地展现了这种历史态度 。 他用了几个重要的观念解释《史记》的目的 。

首先是“究天人之际” 。 简单来说 , 在解释历史上人的行为、判断是非善恶时 , 必须区分这是不是意志可控的事情 , 有些东西人再怎么样努力也无法改变 , 比如说像命运般庞大的东西 , 或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限制 。 要公平地评价一个人 , 从他的行为因果中得到智慧 , 就一定要区分“天”与“人” 。

司马迁讲的“天”指庞大的背景 , 是与个人努力无关的部分 , 而“人”就是一个人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作为 , 在最后如何承担责任 。

司马迁还告诉我们 , 要好好在历史中学习 , 就要“通古今之变” , 即在时间之流中 , 不仅要看单一事件的来源、发生、变化 , 还要把眼光拉高 , 看长时段里的人在集体行为中如何运用权力 , 组构社会 , 进行交易 。

这类集体的行为 , 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就必然有一种特别的模式 , 在司马迁的语言里 , 这个模式就叫作“通古今之变” 。 这个概念的重点在于“通” , 即它不是个别事件的解释 , 而是能够归纳的、更明确的模式 。 我们掌握之后 , 不管是看待古人还是分析今人 , 都能够有一种超越时间的眼光 。

能够在历史中“究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 , 也就彰显出司马迁另一个巨大的野心 , 即“成一家之言” 。 这仍然与我们的历史观念不一样 , 历史怎么会是每个人说来都一样呢? 分页标题#e#

对司马迁来说 , 如果你说不出“一家之言” , 提不出自己的独特看法 , 比如周代怎么瓦解、秦始皇如何统一六国、汉武帝如何改造汉朝 , 就根本不配做历史学家 。 写历史就要写到“成一家之言” , 不能人云亦云 。

所以 , 我们今天读《史记》 , 就是学习如何解释历史 , 如何在其中区分出命运与人的意志 , 在历史里看到更加庞大或长远的模式 。 这些与我们今天对历史的观念差距太大 , 必然会给予我们很多刺激 。

「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读懂史记

「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 , 读懂史记//热点频道 /

「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读懂史记。

「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读懂史记

「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 , 读懂史记//热点频道 /

鸿门宴图(洛阳古墓博物馆藏) 楚汉相争 , 项羽率军进驻鸿门 , 谋士范增计划在刘邦前来赴宴时杀之 。


    来源:(曾国藩读书会)

    【】网址:/a/2020/0101/j1333197.html

    标题:「司马迁」在司马迁的世界里,读懂史记


    上一篇:黛玉@到底是贾母说谎,还是别有隐情,黛玉的母亲出嫁后从未回过

    下一篇:「书法」用毛笔写字,不见得就是书法!


    人文

    【运势】带着转运 RNA 挂件去实验室,导师都更爱我了

    阅读(50)

    加个样都能漫出来老板老是给钠揭捉?力开组会被批斗还遇不到一段良缘你须要一个可爱的崇奉帮你转转运!心境好,运势强,科研天然就顺啦!来,今天咱们一路迷信一波包邮送500个「转运RNA」只有科研人才懂的护身符!-礼品展示-转运RNA挂件展示瞅瞅这枚RNA挂件,小众又有内...

    人文

    只留1个人工通道:未装ETC就得挨堵?|新京报快评

    阅读(34)

    北京壹网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 :只留1个人工通道:未装ETC就得挨堵?|新京报快评 只留1个人工通道:未装ETC就得挨堵?|新京报快评 [北京壹网www.jing111.com] ▲资料图 , 图文无关 。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 文 | 陆仁忠 客观讲 , 在我国私家车保有量接近2亿辆的大环境...

    人文

    张近东致信家乐福中国员工:服务是零售业生存之本

    阅读(27)

    9月27日 , 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 , 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已经正式完成交割 。 紧随公告发布的 , 还有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致家乐福中国员工的一封信 。 在信中 , 张近东再提零售本质 , “作为零售企业 , 为消费者服务、为合作伙伴服务是生存之本 。 ” 201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