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疾病与极端气候相关,通过三种方式影响健康

阅读提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过早死亡、胃肠道疾病增多、心情抑郁……其实都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健康问题。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在21世纪所要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过早死亡、胃肠道疾病增多、心情抑郁……其实都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健康问题。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在21世纪所要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近日,由广东省科协主办,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实验室联合会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高峰论坛暨亚太地区气候变化与健康研究网络建设与国际合作研讨会今天在广州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气候与公共卫生专家齐聚广州。在研讨会上,专家们呼吁,必须重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否则未来地球的气候环境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本次会议深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气候变化与健康研究领域的理解与共识,为后续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据悉,这也是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之一。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存瑞教授是本次会议的召集人。他指出,“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特征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决定该地区长期稳定的大气状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

多种疾病与极端气候相关,通过三种方式影响健康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存瑞教授

气候变化通过三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人类自身对气候和天气的改变非常敏感,气候变化影响健康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通过极端天气事件直接影响健康,如高温热浪触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过早死亡;第二,是通过自然生态系统间接影响健康,如昆虫传播媒介和病原体的地理分布范围扩大、洪水泛滥和水质恶化造成胃肠道疾病的增多,以及城市中空气污染物活性增加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等;第三,是以人类社会系统为媒介间接影响健康,如极端天气频发导致人们流离失所或财产损失而产生的精神压力等。”

2030年气候变化导致超额因病死亡度可能增2倍

气温每上升1 ℃,居民超额死亡率为12%; 2000年至2016年期间,约有1.25亿65岁以上的成年人遭遇热浪天气,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极易引发中暑,影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肠道感染等其他疾病,气温升高使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空气污染更为严重等,则更加影响人类健康。

WHO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GCM)预测显示,2030年因气候变化引起的超额因病死亡危险度将增加2 倍,其中疟疾、营养不良、腹泻等疾病死亡数将明显增加。

补救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环境、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的复杂问题,并对更广泛的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国际性及代际性影响,这导致世界各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政治博弈非常激烈。然而,气候变化对本国民众造成的负面健康效应,或许是促使各国达成温室气体减排、建立国际气候治理新结构的关键切入点。”基于此,黄存瑞教授一直致力于亚太地区气候变化健康应对研究网络建设与国际合作,以发挥我国在该领域的重要作用和领导地位。

(责任编辑: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