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期望《管理标准》成为解决重点班的契机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评论:期望《管理标准》成为解决重点班的契机》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控制考试次数。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日前,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下简称《管理标准》),分6大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内容。12月1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管理标准》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管理标准》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基本框架、基本要求,有88条之多。这不仅是对义务教育管理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标、拉齐各地义务教育质量和管理的一把尺子。从负责人答记者问能了解到,制定《管理标准》过程中,教育部门充分调研、分析,力保标准的科学性。“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实现《管理标准》的“真正落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下定决心,联合有关职能部门,针对教育领域的违法行为、不当行为进行重点监督管理,逐步攻克一些老大难问题。





比如,“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班”。这是一个老话题了,此次亦被列为《管理标准》“保障学生平等权益”的第一部分内容。其实,这是1986年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的内容,但现实中,这一法条却长期在多地、多校执行不了。不执行的情形分多种,有的学校知道不合法,偷偷摸摸地分,有的学校则光明正大地举办分重点班的考试,大张旗鼓地干着违法的事儿。对此,群众反映,媒体曝光,主管部门不可能不知道,问问学生就能查实的事儿,多少年了就这么拖着,显然难以让人满意。





当分重点班的客观事实存在久了,不免让人怀疑“不分重点班”的必要性;当分重点班的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职能部门的监管查处,不免让人怀疑法律规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当违法行为长期存在,不仅公众认识难以正确化,国民心中法律的权威和教育部门的形象也在逐渐地销蚀着,更重要的是,尊法守法的根基难以在孩子们心中打牢。





30余年义务教育法难以规制的行为,期望此次教育部门出台《管理标准》解决掉,也许有难度。但《管理标准》的再次重申和强调的确给了改变一次契机。就如何确保《管理标准》落地,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讲道:“要部署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聚焦《管理标准》目标任务,认真制定落实方案,一校一案,对标研判,依标整改,确保逐校覆盖。要按照《管理标准》和新研制的《评价标准》做好督导评价,了解实际效果,强化落实责任,督促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确保《管理标准》真正落地。”如果对一校一案的审核、督导和督促能够严格按照《管理标准》来,那么,包括重点班在内的被大家长期关注的义务教育阶段老大难问题,真的有可能自此慢慢退出公众视线。期望这一天早点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