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孙明明后来曾客串出演《尖峰时刻3》,

与成龙、克里斯-塔克等好莱坞巨星飙戏)

口述 | 孙明明(前北京男篮中锋)

采访、整理 | 黄祎(阿鱼)

我第一次接触张指导是在2003年,当时入选了奥运希望队,他是队里的领队兼总教练。以前经常在电视上能看见他,第一次见到真人,第一印象是比较和蔼,平易近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张指导在我心目中几乎一点变化都没有。唯一的变化是白头发多了,不像过去那么年轻了。

张指导私下里比较诙谐幽默,喜欢给我们讲一些风趣的故事,几乎很少看他发脾气。唯一一次看他有点儿急眼,是我们奥运希望队第一次去美国,在洛杉矶跟一支叫小马队的球队打比赛。

没打之前,他就跟我们说,这支队伍很少输球,以前国青队去都打不过他们。小马队是一支由越南籍华裔组成的球队,身高不高,但是特别快、准、灵。当时虽然张指导提前给我们打了预防针,我们还是没有重视,打到第几节了比分还是比较胶着。最后张指导叫暂停,特别生气地跟我们说,之前告诉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你们不重视,结果现在打成这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他急眼,所以印象特别深。最后,那场比赛我们还是赢下来了。

但即便是生气,他也不是急赤白脸、气急败坏,只是把我们一顿说,比平时严厉许多。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孙明明跟随希望队在访美比赛中)

张指导平时的执教风格不是太严厉,对人始终是和风细雨,有点儿像现在新疆队的李秋平李指导。每个教练有不同的执教方式,执教风格也不一样。有些其他教练可能会生气、急眼,把脾气发泄给队员,发泄到训练和比赛的执教当中。但张指导从来不会这样,总是笑呵呵的,只有那一次有点儿例外。

他带我们的时候非常用心,我至今还记得当时他教给我们的一些篮球技巧,特别是抢篮板的时候应该怎么卡位,怎么用屁股和身体去挡住别人,怎么判断篮板球的落点等等。

他对我们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对每一名队员都非常关心。我的脚比较大,在国内一直很难买到合适的鞋子。那时候也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各种网购、代购都很发达。我当时英语不太过关,张指导就一直帮我惦记着这个事儿,到了美国见人就问。当时带我们训练的一位教练就跟他一起,把我带到他们球队的鞋库,从里面挑了两双合适的鞋子给我,我就特别高兴。后来有一回去逛街,他还特意问店员有没有超大尺码的球鞋,店员真给找出来一大批我能穿的鞋子,又合脚、又便宜,当时把我给高兴坏了,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一下子买了两箱子回去。如果不是张指导一直惦记着,也许我就碰不到这样的机会,所以一直都特别感谢他。

张指导带我们的时候,不光教我们打球,还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我们的精神品质。当时我们跟当地的中学打比赛,赛前两个球队要相互交换礼物。我们觉得挺好的礼物就收下了,觉得不太好的,有人就给扔掉了。有一次,有一支球队送我们一个他们学校的校旗,特别小的一个牌,好多人就给扔掉了。后来张指导跟我们开会,说谁手里还有那个校旗,每人奖励100美金。我记得特别清楚,加我在内一共还剩3个牌,每人都得了100美金,其他人都给扔掉了,或者在球馆就没有拿。张指导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大家,待人接物要有起码的尊重,不能太物质、太势利。

(参见:《中国篮球少年PK尼克杨谁赢了?一块小橡皮难倒了英雄汉》)

那时候我们是第一次去美国,什么都觉得很新鲜。奥运希望队当时是住在酒店,后来跟其他的球队再去,一般就住在公寓里,或者是朋友的家里。吃住条件上的差别我觉得还可以接受,主要是第一次去比较新鲜,以后再去就顺其自然,习惯了很多。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孙明明在美国受到当地球迷的热情欢迎)

在美国的时候还有一件事对我影响特别大。当时去了美国,查出我的身体有一些问题,需要尽快开刀做手术,但手术费特别高,我根本承受不了。张指导和我的经纪人查尔斯就一直帮我想办法,包括开新闻发布会、发动身边的朋友捐助等等。虽然最后筹到的钱跟医院的要求还是有不少差距,但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医院同意先给我做手术,剩余款项可以暂时赊欠着。张指导他们又想办法跟Discovery电视台取得联系,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填上了手术费用的差额,进一步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手术完成之后,我住在经纪人查尔斯家里,很快就康复了。如果不是张指导和查尔斯热心帮助,很难想象会发生些什么。

从奥运希望队之后,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了,但是一直都有联系,经常会通电话、发邮件,彼此还是非常想念。

我觉得张指导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和他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他给我们讲过他自己的故事,像他在练球的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好的训练器材,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完全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够在国家队站住脚,证明自己。后来不在国家队打球了,他去美国打工,那么大的年龄从零做起,一点点熟悉陌生的环境,适应国外的人际关系,想尽办法攻克语言关,真是很不容易。

张指导虽然年龄比较大了,但他的心态一直非常好,从来都是平易近人,而且很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没有跟这个社会脱钩,跟年轻人也没有什么代沟。这就是为什么他很容易跟年轻人打成一片,深受广大年轻球迷的喜爱和支持。

我知道网上有人说他是个“科蜜”,特别喜欢科比,解说中总是对科比有所偏向。其实我觉得解说时就算真的有所偏向,也没什么大不了吧?可能有人认为,解说员应该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但我觉得不是,任何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球队、球星,解说员也是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情感偏向。换了我的话,也会有所倾向吧,没什么毛病。

张指导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对我现在和以后的生活都有很大的鼓励和帮助。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形容张指导,我会说:张指导是一个非常好的、特别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孙明明在CBA赛场上)

预告:

他的身高超过2米30,

曾被世人誉为“下一个姚明”,

在奥运希望队的访美之旅中刮起旋风,

但你可知道,

正是在这次美国之旅,

他被查出罹患脑垂体瘤症,

如果不及时医治,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危难之际,张卫平做了什么举动?

……

明天上午10点,请看《非常合理:张卫平传》第49章。

《非常合理:张卫平传》

每天上午10点,全网独家连载

口述:张卫平

写作:黄祎(阿鱼)

策划、推广:宋忠冬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长按二维码,收听“鱼乐NBA

孙明明:如果不是有他在,那年去美国出了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赞或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