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老师》道出了中国教育多少悲哀!

《我只是个老师》道出了中国教育多少悲哀!


《我只是个老师》道出了中国教育多少悲哀!

“今天,专门说一说这么多年和老师们交心的故事。”

——本刊编辑部

对不起,我只是个老师。



——这里有人懂你

1. 我很困惑,我只是一个老师,为什么还要当作家,需要整天写计划和论文……为什么在有的人眼里,我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的闲人?

2. 别把学校当成解决学生一切问题的圣贤;别把教育当成背负一切责任的机器;别给我赋予太多不能承受之重……

3. 我承认学生的成功并非我的功劳,他们靠自己的聪颖和勤奋成就自己;同样有些学生的失败也不是我所能左右的,我用尽了全力,可还是一无所获。

这是一篇教师来稿《我只是个老师》,最后刊登出来,文章里写到的教师的“被迫”与“无奈”,让人想和她握握手。

情感之真之切让另一位老师(新浪博友:雪花)读后忍不住劝劝这位同行:

教师,本来就是一个背负很多无法脱掉干系的责任的职业。比如,学生从高高的台阶上跳下,我们准会担心他摔伤。再比如,孩子伸出脏兮兮的小手,我们准会担心他的健康。

《我只是个老师》道出了中国教育多少悲哀!

是啊,尽管你只是个老师,却要承受社会上对教师群体普遍的不信任,一有突发事件就要被骂“补课、收礼、专业能力差、素质差”;

尽管你只是个老师,却要承担几十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性格养成、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等,以及背后上百位家长的期望和“监督”;

尽管你只是个老师,是教别人的,却要自己终身学习,不像其他职业,混日子也不安心,寒暑两个大长假奔波全国各地学习。

《我只是个老师》道出了中国教育多少悲哀!

图片来自网络,这样的身影,在多少所学校、多少位老师家中出现

曾有一位乡村教师,给我们来信建议——

我认为,《当代教育家》改为《当代教育者》更好。这样,我们这些农村地区的普通教师就有一丁点的发言权了.

我们回复 ——

《当代教育家》创刊号卷首语《谁是教育家》中提到,专家对教育家的英文翻译是educator,意为教师、 教育工作者,教育家;而非educationist(教育学家,教育理论家)。

如此定义,一线教师就是教育家!

而《当代教育家》关注的始终是那些在一线奋斗、求索的老师!

可是,今天,一线教师大多谁也不敢说自己想当教育家,这才是中国教育最悲哀的地方!

 

中国教育有这么多人在努力你知道吗?



——教育家不要被神圣化,身边就有教育家。

曾经登上《当代教育家》杂志封面人物和个性教师的草根、名家太多,无法一一列举。

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少次,他们的故事让人越读越激动,原来在体制中也可以有所作为!原来课程可以突破想象!原来这些后来被认可的名家也是从普通和平凡中成长起来。

以山东泗水县济河街道北孙徐小学张学勇阅读蔡朝阳的故事后有感为例,彼时蔡老师在体制内:

读着蔡朝阳老师的故事,从“蔡朝阳是谁”的疑问到“他就是蔡朝阳”的理解, 再到“中学教师还可以这样子”的敬意,我越读越激动。

难以想象,蔡朝阳在从教之初竟然如此“不堪”——有七年时间“处于极度的颓丧之中”“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教育的问题”“从没有主动写过任何一篇与教育有关的文字”。在我原来的认识中,能成为《当代教育家》封面人物的老师,应该在初登讲台之时就立志献身教育,就是一个勤奋好学之人。

幸运的是,蔡老师没有放弃阅读和思考,没有把责任全部推给体制。痛定思痛之后,他开始关注教育,变身“暖男”,进而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成为当今教育界充满正能量的“朝阳”……

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中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偏远山区教小学。在一个近乎封闭、狭小的空间里,我怡然自得,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后来,工作调动,进了城郊一所学校,我才发现外面的天空竟然如此广阔,自己原来如此渺小。领导“考验”我,把不爱学习的调皮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班,让我当班主任。我很失望,觉得太不公平,从此像蔡老师当年那样“放弃全部思考”,靠打牌消磨时光。

可是,内心的纠结一直没有平息,沉沦几年后,还是捡拾起尘封的书和笔,重新开始阅读、思考和写作。

读着蔡老师的故事,想想自己的经历,确实可以印证 “自己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和“阅读和思考可以抵抗荒诞”这两个观点。

 转变源于自我,成长不可替代,我愿意和《当代教育家》的名家们一起走在成长的路上……

我们一直觉得,一份杂志办得让人赞叹教育家?容易!

办得让人想成为教育家?难!

如果不是用真故事唤起真心,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的变化怎么会发生?

杂志上有位讲作文的老纪,网友雪花老师评说道:

每一句话的字里行间,犀利里透着率真,这便是老纪。因为这份毫无保留的“真”,让人觉得喜欢。

她还引用老纪的原话——

“从小的时候,我就对自己不认可的信息有一种天然的屏蔽能力。比如开会,人坐在那儿,却从来不知所云,所以,做老师好久,我都不知 道我们那儿那几个教研员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到十多年后,我才知 道职称很重要。”

然后笑评:哈哈,怎么好像说我呢?

还有老师告诉我们,他曾经因为那些浸润着教育思想的铅字,卸载了所有的电脑游戏软件,开始参加工作20多年来的第一次用心写作,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阅读与写作互生,随之而来的是几十篇文章的见刊。

真高兴文字唤醒心灵,是真的。

我要建议校长把你作为一份福利发到每一位老师手中。”



——一位老师的原话

一位自谦为“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前宁小学刘元文老师如此评论:

刊名很大,但办刊宗旨是为草根老师们提供一块土壤,提供一个平台,推动教师教育家的成长……于是我终于鼓起勇气,拿起笔,向你诉说我的仰慕和感激之情!

农村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是这本杂志告诉了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让我认识了很多卓越的人物。现在,在我的带领下,老师们也争相阅读《当代教育家》,每期发下来,我们每个教研组的老师都会从卷首语、名家讲述、教师叙事、看天下……一个栏目也不落地读完。

我要建议校长把你作为一份福利发到每一位老师手中。

谢谢你总在提醒我一些什么!



——那些学校已经订阅了杂志的老师这么说

为了让青年教师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学校为我们每位青年教师订阅了《当代教育家》。

 今天,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当代教育家》杂志里《于永正给老师的20条贴心建议》,心灵如拂春风,吹走些许的杂念。感动之余,我想我应该做的就是审视自己的工作了。

 “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但不要太厉害。”这是于老师给老师们的第十七条建议。于老师曾说过:“每当我因学生调皮乃至恶作剧而要动肝火时,便问自己:你这么大的时候又当如何?”这样一问,常常便会有另外一种心态出现,这种心态就是理解、宽容。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

 面对于老师的建议,我不得不回想自己这十几年的教学工作,有几次真正这样问过自己?有几次和孩子们换个角度?又有几次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玩游戏?

 于老师的第七条建议是这样说的: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是啊,一直以为,小手如林,你说我说,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低年级课堂上所应该呈现的,忽视了培养孩子们认真思考的好习惯。这样的做法,有可能让孩子们变得浮躁。宁静是心无杂念,专心思考。

要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告诉学生老师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孩子。(山东省寿光市实验小学 夏鹏奎)

这些几年前写下的文字,可有过时?

还有老师说——

杂志里,“全课程”是个高频词,这让我联想到我校开展的“学科统整”活动。它在围绕一个主题上与“全课程”十分相似。每当内心疑惑不定的时候,我们常常翻看《当代教育家》,里面关于“全课程”的介绍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借鉴,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报道有个性的教育人物、有特色的教改成果、有风格的学校文化;讲述自己成功抑或失败的成长经历;记录课堂里发生的故事;分享教育家的经验与智慧……

每个教师, 都应该有一本心仪的教育杂志。

 

 

成不了教育家不是我的责任,

没有教育家的梦想却是自己不可原谅的错误。

我用发自肺腑的赤诚,

捂热一个曾经慢慢变凉的梦想,

借你的火种点燃,

照亮我未来的路。

然后,风雨兼程。

——山东泗水县济河街道北孙徐小学 张学勇

当年,《第56号教室到底有没有奇迹》轰动国内教育界时,当代教育家杂志社率先促成雷夫中国行。之后,我们又撰文《第56号教室到底有没有奇迹》。一位老师阅读后忍不住提笔和我们交流:

翻到《第56号教室到底有没有奇迹》时,我着实震惊不小—— 难道雷夫也出了问题?我细细看完,原来这是对某些人质疑雷夫和第56号教室的言论、行为做出的回应,还原了事实真相。

放下杂志,我始终有一点想不通:为什么我们要如此纠结雷夫创造的是不是“奇迹”?雷夫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教室。凭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他创造了适合学生发展的系列课程,如莎士比亚戏剧课,理财课程等。这些事说大就大、说小也小、但他却坚持了几十年的,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国当今的教育,今天一个理念,明天一个举措,新花样层出不穷。我不得不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哪一天我们能够像雷夫一样静下心来,一年、两年,坚持做好一件事情;甚至用10年、20年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情;你一件,我一件,他一件,中国教育的许多难事都会被我们解决,教育改革的难题都会被我们攻克。那才真正是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最后我想说:质疑,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人或事。质疑,或许还将继续,但我们对教育的初心不容质疑。

山高水长,

别忘了,教育的初心。

2018,邀你与《当代教育家》共成长!

 

*《当代教育家》,全彩印高端教育人物杂志。2012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知网”全文收录。

《我只是个老师》道出了中国教育多少悲哀!


阅读和写作是教师的第二生命!

2018年,欢迎来稿!共话教育!

欢迎征订!对话一线教师名家!

【好礼相送】即日起,订阅2018年度《当代教育家》杂志(12期),可赠送第十一届“新经典大讲坛”精品演讲光盘一张(可根据目录自选)(需在微店完成订阅)

定价:15元/期,月刊,全年订阅180元。

长按识别二维码,微店一键下单!

《我只是个老师》道出了中国教育多少悲哀!

如有疑问,可电话咨询:021-64939093;021-64939092;18521309083  

点击“阅读原文”,光速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