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重庆小面很难火遍全国

为什么重庆小面很难火遍全国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小面,重庆本土面食,自从在《舌尖上的中国2》中露了回脸,知名度一夜飙升,小面协会和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努力把小面打造成重庆的地标性美食。

作为一个旅游产品,重庆小面是成功的,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尝试;同时,重庆小面也逐步开到全国各地,但离“火遍全国”还差得远,甚至不可能像火锅那样火遍全国。

(1)可替代性强

众所周知,面食的窝子在北方,北方面以手工面为主,筋道好,汤浓郁。即便是葱油面、虾子面、竹升面、热干面、海鲜面这些南方面条也足以独霸一方。况且出产于西北旱地,华北沙地的小麦筋道本身就要好很多。

即便是四川和重庆地区,四川诸多州市县的面条口感跟重庆小面都不相上下,诸如担担面、勾魂面、怪味面、广汉金丝面、渣渣面、内江炝锅面、叙永豆汤面、资中兔子面、宜宾燃面等。重庆本地还有跟正宗重庆小面风味不同的,比如猪油浓郁的万州风味面,汤味浓郁的荣昌铺盖面,等等。

也就是说,仅仅在面条领域,重庆小面的可替代性是比较强的,好吃美味,但还不足以称霸面条界。况且,主食或早餐的选择还有米粉、馒头稀饭、豆浆油条及各类饼食。

(2)普适性不高

重庆小面更多情况下吃的是调味,重油重辣椒重花椒,各种配料都很重;面条是机器面,本身口感不太好;部分面馆浇头挺有特色,但也以红汤为主;普遍不太重视汤头,素面极少用老火汤,用白水的偏多;干馏的话佐料味又会更猛。

这样重的口味很多外地人是无法接受的,吃不了辣就会吃清汤,清汤小面真的不好吃。食客必然会把清汤面拿来跟全国其他名面相比,那就差得不是点把点了。

也就是说,重庆小面的口感和重口味不太能适应非麻辣地区的食客,尤其是面食窝子的北方食客,适应性不太广。

(3)个人性消费

吃火锅,成群结队,有群体内互相鼓动和影响效应,刺激食客尝试。吃小面,个人消费比较多,判断和决策受个人影响比较大,一旦体验跟自己习惯了的差别很大的话,排斥效应明显。就像我们去吃了某些地区偏清淡味的面条,就会觉得超难吃,以后都是会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