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

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


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

今日教你中国大学改名套路速成大法

中国高校的改名大法,无非三大招。练就火眼金睛,不会“野鸡”“凤凰”傻傻分不清楚。

文/芝麻

大学改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多数中国高校都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时期,随上级管理机构变更而相应改过名。

 

进入21世纪,大学改名再一次成为潮流。就北京一地,除了清北人等少数几所声名在外的高校,多数大学也与时俱进地“更新”了一下校名,如北京广播学院就在此时成了中国传媒大学。

 

近来因为改名闹出了名的是泸州医学院。它先是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引来四川大学下属华西医学中心学子的不满——该校俗称“川医”,泸州医学院这么一改,以后谁才是“川医”?一番据理力争过后,泸州医学院又改名了,这次是西南医科大学。

 

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图/ 携程

隔壁学校也没闲着。四川理工学院在尝试改名四川理工大学失败后,又拟改名为四川科技大学。可这样一来,省内的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均同时感觉不同程度的不适。



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

曾经的泸州医学院校门

既然改名有风险,为何还有这么多大学热衷“换马甲”呢?

 

咱们看点实际的。

 

江苏教育学院自2013年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后,招生分数和质量明显上升;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办学层次提高了,可以在徐州以外的专科批次招生,来应聘的教授也多了起来。

 

改个校名,学校在学科设置和硕博点设立资格上分分钟能有质的飞跃,而且,在教育科研经费、建设资源投放方面也能更上一层楼,相关领导的行政级别说不定会相应提升。

 

所以说,学校一秒告别土味、走向巅峰,真的不是梦,只要名字改得好。不过,改名有套路,我们总结了中国高校的改名大法,无非三大招,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练就火眼金睛,不会“野鸡”“凤凰”傻傻分不清楚。



 

 

 ━━━━━

招数一

冠头区域知名度越高越好

 

作为一所高等教育院校,打头的名堂一定要响亮。

 

以地级市命名的学校尽量改成省区冠名,管不了原本就以省会开头的学校可能会有意见了。在此逻辑下,孝感学院改名为湖北工程学院,咸宁学院成了湖北科技学院。

 

模糊地理界限,就可以圈地更大,而且听起来马上就像个省属、部属高校,location差评的缺陷就更加看不出来了。

 

省区命名被瓜分完,全国性也没什么戏了,教育部2007年曾经出台《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规定新设立的高校校名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

 

但是,大区域概念可以大做文章!华东南西北中XX大学用完了,倒序一下,东南西北中华XX大学也是可以的。要是这轮也没抢着,东南西北随机组合可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中南、中北……基本就差中西/中东大学了。

 

合理利用此命名逻辑,位于四川成都的西华大学,湖南衡阳的南华大学,东北吉林的北华大学都挺满意,只有位于上海教育部直属的东华大学表示:???

 

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

东华大学——东南西北华大学中唯一的211院校

图/互动百科

当然也不是行政区域越大,知名度就越高。你看北方交通大学不就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了。北方和北京,哪个概念更有含金量,不言自明。

 

 ━━━━━

 

招数二

去职业化,去学科化,概念笼统化

 

与1952年仿苏联式高校体制改革的逻辑不同,现在吃香的是综合性大学。一下子吃成个巨无霸,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都有难度,但是模糊一下办学定位、学科特色,使之笼统而高大全,还是具备操作性的。

 

那些名字里有“职业”的院校最着急“去职业化”,毕竟这实在太不高端了。于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向教育部申请升格为江苏影视艺术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申请升格为广西城市学院,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申请升格为广州科技学院。

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申请升格为江苏影视艺术学院

图/学校官网

拓宽学科门类也是另一条思路。食品/纺织/机电/化工这些门类听起来都太像轻工类专科职业院校,改成“科技/工业”顿时高精尖了许多;煤炭/矿业/石油/机械这一类重工类的院校,更名“工程/理工”也没毛病666。再推理下去,铁道就改为交通,水产就改为海洋,商务就改为财经……

 

按此规律改头换面的学校还有可能获取一个意外的Bonus——与名校校名相似度大大提升,与有荣焉。当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被获许改名为广东工商学院时,原名为“广东商学院”的广东财经大学学子恐怕心里也不免咯噔一下。

 

同理,全国有27所以“地名+理工”公式命名的大学。对此,其中仅有的3所985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估计就不怎么高兴。

 

 ━━━━━

招数三

“学院”变“大学”

 

这可以说是杀手锏了。

 

只要满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在文科、政法、财经、教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八个学科门类中拥有3个以上作为主要学科等基本条件,“学院”可以申请升格为“大学”,实现阶层跃升。

 

不信?你对比下湖北民族学院和湖北民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电力大学,在你心里是否真的没有差别?

 

有趣的是,约定俗成是这么个道理,但学院的水平还真的未必就低于大学。一些特色明显的部属院校,比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人家就是领域内一流水平的标杆,绝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

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外交学院

改名套路不过“三幅被”,满足不了源源不绝的“换马甲”需求,自然也有不少高校失手过。

 

比如说,有些学校改名,借用概念,却容易因为过于空泛,显得大而无当,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改成了民办学校气质,还不如不改呢。原华东水利学院,历史悠久,前身可追溯到国内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一朝改名河海大学,出了江苏少有人知。

 

跟河海大学难兄难弟的,还有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的江南大学,原名江汉石油学院的长江大学,曾经的“公路学院”长安大学。有了这些学校的前车之鉴,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大学等玄之又玄的校名也就暂时无人问津了。

 

当然,改名套路还有一大局限,就是它仅适用于我国国情。要是套用到国外的大学上,很多好大学,诸如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州农工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澳洲卧龙岗大学等,都会秒变“野鸡”。

 

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图 / 全球院校库

面对如此多渴望改名翻身的院校,名校是不是就可以笑傲江湖了呢?

 

我看也未必。

 

坊间传说,理工科相对薄弱的中国人民大学,其实一直有个“做大做强”的梦想。民间不少热心人士出谋划策,建议其与北京理工大学合并,可改名“中国民工大学”,再和中国农业大学合并,更名“中国农民工大学”,最后迈向国际化毫无压力——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合并成为“中外民工大学”

 

看到这里,必须抱抱人大!



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

坚强的人大校徽,可以抱住自己

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

*未经标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中国大学改名套路多,你可别被套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