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贵安||明清史学与中国史学近代转型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史学月刊”微信公众号。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
明清史学近代转型是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一个学术分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明清史学属于“前近代”史学,同时又与近代转型发生密切关系,因此有特殊的意义。中国史学的转型,最明显的标志是清末民初梁启超“新史学”理论的提出。“新史学”对传统的史学进行了全盘否定,呼吁像西方史学那样重视社会史、民族(群)史和进化史,否定中国古代皇帝家谱史和历史循环论。然而,中国传统史学与近代史学之间的关系怎样,自清末、民国以迄于今,都未能完全厘清。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对本国传统史学与近代史学关系的探讨愿望更加迫切,这既关乎中国的文化自信,更是出自对史学转型实际历程实事求是探讨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开始重视对中国传统史学,特别是前近代的明清史学与近代史学之关系的研究。
明清史学属于中国传统史学范畴,但在世界文化走向近代的趋势下,中国文化内部也滋生了趋向近代的文明因素。明清史学内部潜滋暗长的近代性因素,与西方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要研究明清史学近代因素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些近代因素是如何被传统政治和文化所包裹,以致于不能马上产生近代转型,即自发成为近代史学,或不能整体转换成近代史学。这种社会环境,到了近代以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刺激而发生改变,导致明清史学中的近代因素被释放出来,成为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内在动力之一。
明代中后期,入华传教士将西方当时流行的地理学和历史学成果传入中国。这些早期史地著作对世界地理和历史知识的介绍,缓慢动摇和改变着中国人对整个世界的传统认知形态。步入晚清后,西方史学更加频密地传入中国,对中国史学的近现代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为“新史学”的重要催化剂,为“新史学”提供了史学观念、历史词汇、历史视野、研究方法、史料范围、知识体系和史书体裁上的养分和资鉴。传教士译著的西方史书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近现代转型,起到了示范和影响作用:第一,提供了横向比较和跨文化沟通的历史意识,向国人提供了中西比较史、地区史乃至世界史的概念,及民族国家之间平等和独立的意识;第二,提供了真正的“中西比较史”“地区史”乃至“世界史”的观念;第三,提供了新的历史观,特别是进化史观和群众史观。进化史观指明了历史发展的模式,而群众史观则指明了历史发展的动力。西方史学译著向中国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观念的新模板,使国人建立起宏阔的历史意识;第四,明清史学近代转型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就是日本成为中国传统史学演变为近代史学的重要中介。接受了西学的日本,将中国明清史学引入后,用西方近代眼光加以解读,然后再传回中国,竟然促进了明清史学向近代的转换,产生了“点石成金”的现象。19世纪下半期,日本涌现出一批用章节体叙事的史著,这些史著引进中国后,成为在中国流行的章节体著作,促进了章节体在中国扎根,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学转型在体裁上的标志。
本文作者谢贵安
明清史学转型研究的基本内容,从历史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来看,可以有许多研究的问题。从历时性来看,明清史学“近代转型”的内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讨论明清史学在当时所滋生的近代性因素。第二个阶段,分析晚清民国时期对明清史学的选择及其依据,特别探讨其背后蕴含的西方和日本因素。从共时性上来看,明清史学“近代转型”研究将从范式、史观、对象、规范等诸方面,同时探讨明清史学向近代史学转换的过程和范型。第一,范式的转移。明清迄近代,史学经历了从叙事史学向研究史学的转换。第二,史观的转移。明清迄近代,史学经历了从循环论到进化观的演变。第三,对象的转移。明清迄近代,史学经历了从政治史到社会史、经济史的转换。第四,规范的转移。明清史学部分论著已抛弃了传统的规范,产生了新的规范。上述问题,都是明清史学与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研究的基本内容。
明清史学“近代转型”之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近年来的“国学热”又促使人们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所具有的现代价值。通过明清史学“近代转型”的研究,探讨中国传统学术近代转型之路,进而弄清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路径。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国史学转型的真相,克服“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或还原明清史学与近代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弄清近代史学是如何汲取与选择明清史学的近代因子,将其纳入近代学术之中。与此同时,将从史学范式、史学观念、史学方法、史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中国史学的转型之道,进而探明中国学术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独特路径。
明清史学“近代转型”研究,还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但是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通过对明清史学在近代转型中的作用与路径的探讨,为急剧发展和变化的现代中国提供前进的参照,对今日现代文化的建设起到参考作用。更具体地讲,通过明清史学与近代学术转型关系的研究,可以对今后史学的发展方向提供一种历史的借鉴。
通过明清史学“近代转型”研究,期望在理论创新上有所建树,揭示以明清史学为代表的传统史学与近代史学的内在联系,传统与近代不是一分为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动态的联系。探讨明清史学在当时所作的贡献,以及在晚清民国时被选择和接受的过程及其原因,划清传统与近代的界限,确立一种新的史学范式、新的历史观、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学术规范,有助于丰富中国文化转型理论。文化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其理论来自于各民族文化转型的实践,世界上并无完全一致的文化转型理论,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在研究明清史学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既不能无视世界文化转型理论的既有共识,也不能完全照搬其理论模式,必须在研究明清史学转型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文化转型理论。只有深入其中,多头兼顾,方可提出建立于具体个案之上的抽象归纳和理论体系。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原文载《历史与社会文摘》2017年第3期;
摘自《人文杂志》2017年第6期,原文约8700字。
本刊主办《历史与社会文摘》以高校文科学报和人文社科类期刊为主要摘选对象,涉及历史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关注或订阅。电话:0371-22869623。
史学月刊
有深度的公众号
- 如果日本没偷袭珍珠港?讨厌假设的历史学家这么说
- 明朝最后的唏嘘与悲壮(下)
- 考研英语 | 提前规划考场做题顺序
- 历史学专题笔记—历代民族关系图表
- 2018考研历史学冲刺:最后一个月遭遇瓶颈怎么办?
- 「武備論述與戰爭書寫:以元明清為中心」學術研討會
- 文史讲堂(124)|李成市:日本历史学界“东亚世界论”的意义和课
- 讲座预告 | 朱万章研究员谈“明清肖像画的演变与发展”
- 叶檀| “财经女侠”双十一为Ta来晋江
- 法制史学2016年核心科研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