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追求本源--体系的力量

【深度】追求本源--体系的力量

(一)体系的力量

这个市场中绝大部分人命中注定会永久性陷入迷茫,寻求各种手法、秘籍但终不能成功,有些方法别人就是能用,为什么我学了却不能用,甚至会死?我也曾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到的欧成效先生的一段话,我才顿时醍醐灌顶。先说一段历史故事。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打下北京。皇帝出逃。清廷真正被震动了。当六王爷从热河返回,他背负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向洋人“购买”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洋人有二个,英国人和法国人。

六王爷心怀忐忑,不知道能哄能骗,六百万两白银可以买3000把枪否。谁知道洋人一开口,还没等英国人法国人互相竞争。奕欣立刻听到了回复;“洋人不仅肯出售武器,而且肯出售武器的制作方法”。六王爷不禁大喜过望。但奕欣拿到了大炮图纸,摊开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大炮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圆筒形,塞入火药炮弹,就可以发射。真正的难题,是钢产量。一门大炮上千公斤,现代战争动辄几百门,几千门大炮。清廷上哪找这么多纯钢去。而且因为大炮的膛压非常高,这都要优质高炉的百炼精钢,不是乡村里的铁匠铺。鸦片战争表面上是热武器对于冷武器的胜利。而实质上是钢产量的胜利。奕欣虽然拿到了图纸,可是他无法制造。因为他没有那么多钢铁。中国真正的工业革命,从1861年开始。如果你看看李鸿章当时的奏章,“唯今百计,首在铁”。奕欣的重中之重,首先要造汉阳铁厂。但是,炼钢需要用煤,所以还需要开平煤矿。从煤矿到钢厂,需要运输,于是有了津浦铁路。等到钢炼出来了,需要制造成枪炮。这才有了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以上就构成了“洋务运动”的主体框架。

看到这段历史,我相信有灵性的人会有感悟,再仔细深入思考,或许还会感到恐惧。因为即使满清大力推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最后还是失败的。直到八国联军之后,清政府实在忍无可忍,在全国兴建了钢铁业。普及“新军”。——然后武汉新军哗变——再然后清政府灭亡。对!灭亡了!

现在对照着看交易历史来看,很多人看到大神们的方法好赚钱啊(他们的武器先进),然后我也要学,学来了他们的方法(前提是有人愿意给你看真正的武器图纸),然后你会发现就是你得到了图纸,你也根本造不出武器。因为你和别人的交易思维,交易框架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一个农业化国家永远都不会制造出工业化的武器)

所以你会发现真正正确的道路是从零开始先进行工业化,先去找铁矿、找煤矿、修铁路、开工厂,然后你就灭亡了。(当你从全方位完成知识、人性、心理、手法的积累,彻底灭亡了旧的交易体系、思维,你才上路,对!才上路。假设1861年是工业化的开始,中国基本完成工业化是在建国后。所以交易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实际上以上一段话解释了:为啥交易技术反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正真的财富是:交易体系,交易体系的建立是完全个性化的。正如每个国家工业化的过程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体系也都不一样。

所以结论开始了,在市场中死的N个情况:1、首先大多数人根本没意识到你的竞争者是何等的可怕,已经武装牙齿。而你连武器长什么样都见不到。2、你见到了武器,但你根本找不到真实的武器图纸。3、万幸,你见到真实的图纸,你发现有图纸依然造不出武器,因为你是落后的农业化国家,你要迅速的进行工业化历程。4、万幸你度过了各种天灾人祸,活了下来,你会发现工业化路径千差万别。最后需要你一步一步自己走。5、实际上就算你千辛万苦完成了工业化,你会发现之后还有选择路径的区别。选错了,还是会死。

所以看到这里,应该能得出一个结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终其一生都无法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符合自己实际的交易体系。

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体系。一个正确的体系面对没有体系的竞争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二)为什么要止损

看了越来越多的文章,越来越感受到:天下道理,纷纷扰扰,而大道根本,基础本源。表面上各种技术眼花缭乱,精巧万分。但我愈发喜欢更基础、更底层、更本源的东西。直指人心,以巧破力。

本节写止损,傻子都知道止损,但傻子做不到止损。本节的目的很简单:为什么一定要止损?

其实这个市场中分两种人:死过的人和没死过的人。没死过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能把钱全部亏光,股票怎么还能亏光的?只要不退市,难道不是永远都会剩一点吗?

正如正常人都无法理解:

1、巨鹿之战,项羽6万对秦将章邯、王离40万。项羽军队破釜沉舟,大败20万秦军,并迫使另20万秦军投降。经过一场苦战,秦军还剩了20W,四倍于项羽,为什么不能再拼一把?怎么会投降的?

2、淝水之战,东晋八万对前秦八十余万。为什么战前可以“投鞭断流”,为什么战后却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最终80万大军竟然能被8万人杀得只剩十余万?苻坚就是傻子,难道就不能整顿阵型重新稳住再战吗?

3、莱芜战役:最著名的是王耀武一句:“五万多人,三天就被消灭光,就是放五万头猪,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

下面的话引用于欧成效先生文章。

一个国家中,最能打的部队是哪支。如果纯以装备论,铠甲鲜明,高头大马的,往往是拱卫京师的“御林军”。但是你稍通史书的话,就知道“京师”部队只是一支花架子,完全不经

打。最精锐的部队,永远都是“边军”。那些穿着破破烂烂的皮袄,粗制磨损的铁器,脸上还有一坨一坨的烟灰。粗俗,鄙陋,身上还散发着汗臭体味的老兵们。眼神中流露着疲惫,冷漠和桀骜不驯。才是真正的精锐。一个打你六个。

但是,对于真正的“天下强兵”。以上都不重要。真正的“天下强兵”,核心指标只有一个:“崩溃率”。

在WWii之前,陆军的战斗,严格地遵守“僵持---崩溃”定律。二支部队接触,就开始伤血。攻击力越高,敌方伤血越快。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任何一支部队都有一个“阈值”。有可能是5%,可能是10%,可能是20%一旦伤到20%,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恐惧笼罩你心灵。整只部队就可能完全崩溃。崩溃之后,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任何一个名将,最孜孜以求的,是维护部队“崩溃率”尽可能地高。你生死关头来几回,炮灰硝烟都见惯了。看淡生死,你就是老兵。所以老兵Veteran这回事,不可能从“军事院校”中教出来的。再强大的思想工作,也不如战场生死走一回。死过人才能真正成长。

崩溃率

“崩溃率”数值通常很低。远远流不到最后一滴血。在古代农耕军团,这个数字大概是5~10%“袁本初带甲二十万,断其一指,余众自溃”。到了近代,这个数字也没有上升多少。好比美国校尉,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册《步兵操典》。里面详细列举了扎营,行军,作战,防守等等标准流程。几乎就是一本教科书。按照“步兵操典”。当然也有“投降”这一步骤。美军对于尉官的要求是,伤亡率达到15~20%,指挥官可以考虑投降。当你伤亡率达到20%时,参谋部同意视为,你整个军团士气已经彻底崩溃。这时候如果尉官主动投降,可视为拯救部下,力战不得已的行为。25%时投降,回国就肯定视为英雄了。

在历史上,极少数极精锐的部队。在特殊的战役,决定性的战场中,曾经打出非常高的“野战不崩溃率”。在夺取加拿大的关键性战役中,1759年的亚伯拉罕平原会战。[1]4000法军迎战4800英军。

法军在离开英军180米的时候,乱射第一排枪。

到了150米时,又射一阵

120米,乱射

90米,乱射

英国人排成严谨的方阵,打着军鼓。可是指挥官的命令没有下。英国人咬着牙挨着子弹,一枪不发。

60米,又一轮法军射击。

36米,最佳射程的二倍。

30米,法军最后一次射击。据说已有1/4的英军负伤。

18米,最佳射程。法军仍在装弹。英军突然齐射。

“轰隆隆,轰隆隆”,排山倒海。

“轰隆隆,轰隆隆”

在十分钟之内,英军连续发出了三轮齐射。近距离的密集排枪彻底击溃了法军。硝烟弥漫中,英军忍着巨大的损失,负伤率达到25%时。指挥官依然一枪不发。可是等到英军开始齐射,三轮齐射,法军彻底崩溃。这一战决定了加拿大的命运。英国人吞并了全部法属印第安纳。加拿大从此成为一个英语国家。英裔人口,占了大多数。

因此陆军的战斗,往往是1:10的战斗。战损比从来不是1:1.2或者1:1.5,而是1:10。其中的1,发生在双方“僵持”阶段。二方各死10%的人。

此后的9,发生在“崩溃”。一旦军阵崩溃,那就是一面倒的屠杀了。

看到这里你是否理解了“兵败如山倒、残存亦没路”?

对于陆军游戏规则“僵持---崩溃”,也不是没有明眼人。古往今来,有无数研究兵书的人。力图避开这个陷阱。其中最典型的,是武田信玄。武田信玄的用兵信仰,称之为“风林火山”。

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武田信玄的用兵理念,其实是“永远不要让部队崩溃”。

好比我有15000人。但我永远永远也不会把15000人都投入战场。永远只派1500人。

以一个标准的武田军制设计:

风二部,合计2500人

林二部,合计2500人

火二部,合计3000人

山一部,合计6000人

在每一次战斗中,武田信玄会派出他的爪牙。或者风部,或者林部。轻骑兵,或者长枪兵。侵略如火,剽悍如林。但是,你回过头呢。“山”在山上。山是永远不动的。对于武田军来说,每一部各有胜负。世上没有不败的军队。但是对于“风,林,火”来说,他们都很清楚。他们只是小股外围部队。

每一次战斗“风,林,火”都竭尽全力。使尽勇气和谋略去战斗。可是他们从未绝望,从未失望。每当他们感到疲惫,对胜利感到疑惑,对战斗感到困扰时。他们就抬头看看上方。

“山”在那里,那个魔神一般的男人,他就坐在那里。跟在他身边的,是黑压压的,数之不尽的战友和同袍。我们的“主力”在那里。于是将士们就释怀了。“不是我打不过你”。

“我们还有90%的士兵在背后”“换一批人上,肯定揍死你”。

武田信玄兵法的奥义,其实在于最后一句:“不动如山”。山是不动的。永远也不能动。

他虽然带了14000士兵上战场,可是能投入战斗的,永远只有8000人。剩下的6000人是他的“主阵”。“山”字阵是用来压阵的。他永远也不能亲自上场。只要“山”还在,地面上还在战斗的部队,就能保持很高的士气,也不容易崩溃。

“风林火山”可以保证每一次投入战斗的部队,都是最佳状态。

“山”如果下场,难保连底裤都输掉。

武田信玄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孙子他爸)继位。

在年轻人的眼里,老头子总是愚蠢的。凡事都不如他聪明。

长筱之战,武田家倾巢而出。4小时之内战死所有骑兵。

武田家丧失全部野战兵力。

从此积尸待宰。八年后武田胜赖切腹。

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要止损了?

突然发现有人误解了第二节风林火山的含义。我赶紧来解释一下。

“风林火山”我的本意就一句话——武田信玄的用兵理念,其实是“永远不要让部队崩溃”。我的本意:这段话是在强调一旦判断失误,出现了崩溃的危险,一定要止损,一定要撤退,一定要保留住你的山字本阵。绝不能把有序的止损撤退,变成灾难性的溃败。

对于分仓,其实我认为如果不是上千万,上亿的资金,对于普通散户的小资金来说根本不需要分仓。小资金最大的有点就是灵活,买一只股票,投入100%的精力,盯紧这一只股票就够了。想象一下,如果小资金买了3-5只股票,万一哪天股灾开始了,大面积快速暴跌,一只股票容易分析,容易跑;3-5支股票,没有时间给你分析,你怎么来得及跑?

或许风林火山那一段也可从板块轮动的方面理解。

大盘的运行,总是某些版块轮流上阵,正如风、林、火部轮流表演。但假设,一如一场战役打了很长时间,各部都表演过了。突然有一天,山字本阵动了,而且所有的风林火山所有的板块都动了,都开始全军出击了,意味着什么?

当你看到行情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板块都在上涨,意味着什么?

还能意味着什么,一场持续的战役,一旦全军出击,只有一个可能,无论胜败,战争马上就要结束。对于股市来说,即使不是长期高点,那也肯定是短期高点。

就像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雷打不动——最后一个节目——所有演员上台谢幕——齐唱“难忘今宵”

好像个人风格都不太一样,我只能说说我个人感触,供大家参考。我是趋势交易者,我始终觉得,如果只是几十万、小几百万的资金,是没有分仓的必要的。资金上千万了,那股票容量就不够了,所以必须分仓。小资金为什么要分仓呢?分仓分散的风险的同时,也分散了盈利。最重要的会分散人的精力,机会稍瞬即逝,精力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分仓防范风险的作用更大?还是止损防范风险的作用更大呢?我觉得肯定是止损啊。

其实还有一个崩溃率的问题,我没写完。崩溃率到底多高才好呢?是越高越好吗?明显不是,如果你的崩溃率是90%,损失了90%都能抗住,这市场上还有一种事叫退市。所以这内容我没法写,只能按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个性化处理。所以归根结底,最后还得靠自己。

【深度】追求本源--体系的力量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淘股吧APP找"胜利本源"关注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