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拒绝亲戚蹭住,人心不古还是隐私意识觉醒?

最近,有位武汉的女士发帖抱怨:自家的新房成了老公亲戚的中转站,那些在北上广深上班的亲戚,每次回湖北老家,都要到自己家住一晚。虽然她委婉拒绝,但老公的舅舅甚至说睡沙发也要来睡。搞得自己很恼火,于是上网吐槽。

不想帖子相当火,很多人跟帖讨论。

【话题】拒绝亲戚蹭住,人心不古还是隐私意识觉醒?

有人说现在真是人心不古,批评她小气、冷血:

现代人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没有人情味。一旦家庭发生变故,亲戚永远是你随时可以依靠、愿意尽力帮助你的人。一个连亲戚都冷血地拒之门外的人,就是冷血没人性!

 

亲戚之间亲密一点,能住家里就不要住宾馆,这是感情深、感情好。你回老家,老房子卖了无处落脚,亲戚不接待你,自己去外头住宾馆,你心里好受吗?将心比心,咱中国人最讲究的是人情!

 

住一晚有什么关系,又不是长期蹭住,也不是来旅游让你搭钱包吃包住包玩。当年我刚毕业,也在我姨家住了半年多,我姨和姨夫也没说啥呀?谁还没有个要蹭住一下的时候?

 

好多人朋友来家里住都好吃好喝好招待,怎么换了亲戚就不行了呢?等你遇到事了,就会知道血缘关系和朋友关系的天差地别了。

【话题】拒绝亲戚蹭住,人心不古还是隐私意识觉醒?

还有人表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一同吐槽:

我特别不喜欢别人没事就来我家,住就更不用说。我累一天了,回家还要强装笑脸伺候家里的“神仙”,不好意思,我拒绝!请你在外面吃顿饭没关系,但不希望你来打扰我私人空间。

 

有好多人是到你家来,你好吃好喝好招待,人家还挑三拣四,觉得这不好那不好,你还得抽出时间来陪着出去玩,临走买东西带着,不然你比不让住挨骂挨得更惨。什么时候能不被这种所谓的“亲情”绑架?就他们对我这态度,哪只眼睛看出来这是亲情?

 

这个东西我觉得还是看关系亲疏远近吧,要是一直对我特别好的亲戚,和我家感情又十分深厚,我是百分百愿意,要是没有什么感情,自己又不自觉不拿自己当外人的,我是坚决不会接待的!

 

所以后来我尽量控制去北京叔叔家的次数与时间,虽然常年在外能去自己家人那儿真的感觉很温馨,虽然我叔和我婶待我如自己人一样,我很感激他们,所以才更要有分寸感。

 

个人之间界限划得清楚一点,哪怕是亲戚,也尽量不要麻烦别人。

 

过去农村没有宾馆,“亲戚蹭住”很常见。然而,在城市里,宾馆随处可见,没有必要给人家添麻烦。“亲戚蹭住”真的方便吗?现在很多快捷酒店也很方便,还能让宾主双方更自在;“亲戚蹭住”有助于情感交流吗?在通信越来越便利的背景下,在电话里也可以交流情感,没有必要一定要蹭住。“亲戚蹭住”说到底,就是一种占便宜,自己获得收益,让对方支付收拾房间、清洗被单等劳心劳力的成本。

【话题】拒绝亲戚蹭住,人心不古还是隐私意识觉醒?

真是一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繁荣”景象。

从客观现实来看,城市生活节奏飞快,相比传统的农业社会,蹭住所带来的时间成本和影响是无法被忽视的。这种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场景,过去三十年反复上演着,而蹭住者和被蹭者,立场历来不同。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把客人请到家里吃饭,甚至留宿家中,似乎是一种极隆重的礼遇。最佳待客之道就是“宾至如归”,让客人享受和主人一样的待遇。家庭,成为家族的社交空间,并没有个人隐私。

但随着产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对这种产权的捍卫,催生了“私密”与“公共”的区分。家里再也不是最佳的待客场所了,不少人认为蹭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社交越界行为。

有媒体评论认为,很多人支持武汉这位女士的吐槽,核心的观点就是“家是最需要捍卫的隐私场所”,这种认识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中国人正在构建新的情感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分寸”比“亲密”更重要,“尊重”比“亲情”更重要。未来关系人际关系的基础将是“人”与“人”之间,而不是“家”与“家”之间。

对于这个传统价值遭遇现代社交困境的问题,你怎么看?欢迎跟帖留言,100席精选评论虚席以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执行主编:何晏

编辑:苏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