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几家包子天天排着长队,老远就能闻到香,一天卖出上千个!

都说成都是美食之都,给这个评价的人估计绝对没有在成都吃过早餐。老年人暂且不说,估计有了养生的需要,早上弄点稀饭咸菜豆腐乳,问题应该不大。如果你们问成都的年轻人,在哪里吃早餐,南门上班的朋友表示,全家711其实都是品质之选,但绝大部分时间,我们只需要空气和雨露就能度过一个幸福充实的早晨。尤其是周一,在经过骡马市、天府广场和省体育馆三大大关之后如果还能准时赶上例会的,就算心不虚,胃,一定是虚的。

成都这几家包子天天排着长队,老远就能闻到香,一天卖出上千个!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传统的成都早点,现在能瞧见的,除了肥肠粉配锅魁,好像也想不出来有什么太特别的。可是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为啥偏偏就给其他地方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早餐文化呢。北京有包子炒肝儿,上海的四大金刚,武汉直接管吃早饭叫过早儿,广东人一盅两件叹早茶的本事,怕是早都已经让全国人民艳羡不已。回到四川本地来讲,绵阳人热衷的半青半红的幼细米粉,乐山峨眉则有别具一格的豆腐脑加粉蒸肉。成都人到底做错了什么,要受到没有早餐的惩罚,哎呀,他们其实啥也没做错,他们就是懒。

成都这几家包子天天排着长队,老远就能闻到香,一天卖出上千个!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估计说到这里,很多成都人的地方自豪感已经让他们无法继续沉默,一个有一个鲜活的例子已经准备好要过来反驳了:成都人不仅有早餐,而且还要排队,不信,你你你看这些每到下午就要排队的传统大包,成都人早上是要吃包子的,而且还都是头天下午排队买的。

说到华兴街,必然要说的就有盘飱市,作为成都老派卤菜的代表,盘飱市继承的是最地道的南货店卤菜传统,但是每天下午四点不到,原本排队买卤菜买锅盔的客人绝对要骤减,注意更哥这里的用词,是骤减哦。你问人都哪里去了,且轻移莲步,往隔壁档口瞧瞧就知道,这买东西的客人呀,清一色的都聚在那盘飱市大包的牌子下面,乌压压一大片。

成都这几家包子天天排着长队,老远就能闻到香,一天卖出上千个!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盘飱市大包到底有什么的魔力,偏就能让成都人为此神魂颠倒。其实原因也并不神秘,味道传统选料扎实,味道就像是曾经的iPhone4S,只有两种可以选,芽菜和叉烧。弄大个包子卖两块五一个也说得过去,毕竟一分钱一分货,既是中国人认的老理儿,也符合经济原理。

成都这几家包子天天排着长队,老远就能闻到香,一天卖出上千个!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先说味道,两种包子掰开了看,能看得出里面都是些肉颗颗,切的很是粗犷,而且明显看得出是肥多瘦少,面对这样的设置,估计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节奏。依照老成都包子的标准呢,那是相当巴适,动物油脂可以恰到好处的增加食物的风味,但是按照现在的标准,估计不少妹子是觉得不会下口了,那么多肥肉,不想吃。

成都这几家包子天天排着长队,老远就能闻到香,一天卖出上千个!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其实盘飱市的包子,肥则肥矣,但却另有玄机,比如说包子里面的肉丁全是卤肉切配,肉类经过加工之后再作为包子馅出现,虽然没有鲜肉的汁水充盈,却也别成一派。芽菜包鲜鲜,叉烧包略带点甜味,并且还有与肉类同出一锅的卤香菇加持。排队虽然无聊,其实最好耍的是和一同排队的成都大爷聊天,问问他们的包子经,相信一定会有启发。

每天下午三点半一环路北一段的梨园祥酒店旁边,买包子的队伍准时排起。那包子名字起得风雅,号称梨园大包,然而不论是卖包子的还是买包子的都其实并没有什么袅娜的身段,毕竟像面食这里富含碳水的食物,怎么吃都是要转化脂肪的。爱吃的包子的小孩,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胖。

成都这几家包子天天排着长队,老远就能闻到香,一天卖出上千个!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常来买包子的婆婆说,两年多了,这边天天排队,根本不晓得为啥子,因为之前开了许久,根本就不排队呀。现在每天买包子好浪费时间呀。包子就是旁边酒店包好了拿出来卖的,个头大分量足,实打实的老面,大老远就能闻到阵阵面香。

成都这几家包子天天排着长队,老远就能闻到香,一天卖出上千个!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不过最受欢迎的除了包子,还要数黄白馒头,个头只大,重量也足,是资格的老面馒头,吃起来口感有嚼劲,不少婆婆一买就是一口袋。包子嘛除了传统的酱肉鲜肉和芽菜,就是巨大无比的花生酥麻包十分惹眼,掰开之后,里面满满的都是芝麻花生馅,一个人绝对吃不完一个,适合全家分食。

李二婷 | 撰文/摄影

杨大伟 | 版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