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谁最招蚊子?

中国历史上谁最招蚊子?

中国历史上谁最招蚊子?

招蚊子的,都不是普通人。图/Turkiye Forumlari

文/张发财·有食堂专栏

世上没人讨厌红包,除非是蚊子送的。有人不招蚊子,就有人特招蚊子,那么中国历史上谁最受蚊子爱戴?

中国人防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但手段与现代人无甚差别,不外乎“自我防护型”和“主动出击型”。

网上说最简易的自我防护是穿浅颜色的衣服,因为蚊子喜欢弱光。但这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包龙图大人虽然穿了浅颜色的衣服,脑门还是被叮出一个月亮型大包。

中国历史上谁最招蚊子?

包大人:???

自我防护手法中,稍为有效的是挂香囊。古代的达官贵人为了压制住体味,会在腰上挂一个香囊,意外收获就是不再被蚊子叮咬。

宋代医书《仁斋直指》说过这种香囊的制作法:将香橙、乳香、丁香、枫香树脂、马兜铃根磨碎,装袋挂身上即可。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加入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制作成升级版。

升级版的配方有些古怪,查了下,出自苏东坡。他在《如何烧制东坡肉》中说,若再加入三颗冰糖,味道更好。依靠气味驱蚊还有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手法——将雄黄酒涂抹在身上。江浙一带的百姓最喜欢这么干,除了许仙——他老婆不让。

中国历史上谁最招蚊子?

最后,许仙可能死于疟疾。

自我防护效果最好的还是蚊帐。古代蚊帐的形制与现代没有太大区别,但宋朝有种蚊帐很奇怪,就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及的一种紧身移动型蚊帐:当时信安、沧州、景州一带多蚊虻,马被叮咬后就会癫狂,继而倒毙。此地居民便给牛马设计出一种怪异的紧身蚊帐,给牛马身上涂抹一层厚厚的泥,以防蚊子叮咬。这个创意紧身蚊帐,物美价廉,防蚊效果十分显著。但事物都具备两面性,此蚊帐面世之后,信安人民的语言开始变得粗狂豪放,见面不问“吃了”,而是“泥马”!

世上没人讨厌红包,除非是蚊子送的。在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古人又开发出主动攻击型驱蚊装置。民间有一种做法是在院落里放个盛水的大缸,里面养癞蛤蟆,蚊子爱阴凉,飞进缸就被癞蛤蟆吃了。据说这款灭蚊器是北宋参知政事司马光的邻居发明的,正准备申请专利,缸被砸了,所以并没有得到普及。

中国历史上谁最招蚊子?

司马光:怪我咯。

中国人驱蚊最普遍的做法是烟熏。明朝人方孝孺在《蚊对》里说:“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方孝孺这种简易驱蚊法最为普及。我幼年时家旁边有个水塘,每到黄昏我外婆就点燃一堆干草熏蚊子。几次之后发现我像肺痨华小栓一样,几乎要把内脏咳出来,老太太就放弃了。

实际上这种驱蚊法并没有太大用处,冒烟时确实熏死了几只蚊子,但烟散后过来一堆蚊子开追悼会。只有长效燃烧才能达到真正的驱蚊效果,古人还是比较聪明的,为延长燃烧时间设计出一款“燃火绳”:将蒿草、艾草搓成草绳,喷水湿润后点燃。我外婆也试过这个,于是我当夜真把内脏咳了出来。

中国历史上谁最招蚊子?

里约奥运村也用土法驱蚊。

也有无烟的驱蚊药,《夷坚志》说阆州这地方蚊子多到人晚上都不能合眼,1023号房啪啪啪,打蚊子;1024房啪啪啪,也打蚊子。这天来了个道士,向客栈的井里扔了颗驱蚊药,此后整个宾馆再无蚊虫,于是生意火爆。“士人估客,往来无算,骈集此邸。”于是1023号房啪啪啪,做人;1024房啪啪啪,也做人。这种驱蚊药的成分作者没说,但书中的另一个故事揭晓了其配方。

故事说洪州有个叫杜三的居民售卖驱蚊药,后来自杀时“取所合蚊药内砒霜硫黄掬服之”。其后也有类似的故事,《清史稿》也记载了一次自杀案例:江苏昆山一个叫黄王氏的制作驱蚊药的妇女,自杀时用的也是驱蚊药,因为其中有“红砒”。这两个故事说明,古代驱蚊药的主要成分是砒霜和硫磺。同时也说明,古代灭蚊业人士比较敬业爱岗——“蚊子不死,我死!”

中国历史上谁最招蚊子?

小强都能杀绝,何况蚊子?

当然,这世界有些人天赋异禀根本不怕蚊子。《南史》说,梁武帝萧衍的老婆叫丁令光,此人姓丁,蚊子却不叮。“时与邻女月下纺绩,诸女并患蚊蚋,而贵嫔弗之觉也。”所以江湖人称:果冻布丁。南朝梁代的零陵太守孙谦更是厉害,“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有人不招蚊子,就有人特招蚊子,中国历史上谁最受蚊子爱戴?应该是曹丕。曹先生谥号:喂蚊帝。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423期

中国历史上谁最招蚊子?



中国历史上谁最招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