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本文主题曲《消失的光年》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 徐 杭

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谈起北京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要从2000年算起。那时候,城墙虽已基本拆光,但平房四合院仍余不少。

大概是1998年,福利分房逐渐取消。为分得一套60平米以下住房,打破头的场景,没有再现。取而代之的,是开发商蜂拥而入,唯恐抢不到一杯羹。在这当中,有个小有名气的地产公司:韩X集团,属于华北最有名的致富村——韩X河。

该公司领导,提前获知两广路即将改造。便在广渠门外不到两公里处,拿了一小块地,规划了一高一低两座楼。准备卖给拆迁户。名曰:广馨居。

两广路是个什么路呢?有历史了,属于四九城内,从广安门到广渠门的一条长街,东西走向,标准的南城风貌,街长路窄、又老又破。我去的时候,清楚地记得,公交车在这条街上开,显得很吃力,得时刻注意两边的行人。

所以,当两广路即将拆迁的消息传来,一时轰动。那阵子,在公共汽车上,我曾听一位老人讲,民国时候,当时政府就说要拆,没动静。日本人来了以后,还说要拆,也没动静。

新中国了,终于要拆了……



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那个夏天,我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这个小楼盘,当一名销售。要销售的对象,就是两广路的居民。

怎么能让人知道这有个项目呢?得出去发单子。现在发单子,给谁谁不要,更不爱跟你搭话。

那会两广路的百姓,可不这样。

南城住的多是清贫的老北京。胡同口见了我们,还很亲切。跟你聊天,跟你诉苦。用不了几天,方方面面的情况,你全能掌握。

我一同事,有一天出去发单子。来到一户人家,就住一个老头,和人聊得挺开心。老人留他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才走。

那时候,进屋坐坐很平常。家里东西不怕你瞧见,也没什么东西。就爱跟你聊聊房子的事,一肚子话想说,还想给你指点迷津,甚至找什么对象都给你琢磨好了。

可是,看了我们的单子,人家也是一皱眉。再一问价,就只有话家常了。

我们的房子,每套都在100平米上下,单价接近6000块。

而两广路居民呢,五六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米屋檐下,不在少数。能拿到的拆迁款,也就十几、二十万。

反正买得起的,都不是拆迁户。渐渐的,我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



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这一大片待拆迁的平房,虽然破旧,但都是有年头的老宅子。即便私搭乱建的特别厉害,却依然保持四合院的格局,少数保存得还很好。

有一次,我们几个进到一个宅门。发现院子宽敞,北房比其他杂院都要高大,内宅门都有台阶,院里有花架子。那家人把我们让进屋,床上坐一个老太太。让我们进屋的是她儿媳妇,也40多岁了。

我说您家以前肯定不一般。她儿媳说,以前家里东西多着呢,什么大挂钟,好些这个那个,文革时被人抄走了。

我看到墙上一幅画,不是画的,是绣上去的,像丝织品。就问老太太。老人讲,打我嫁到他们家,就有这幅画。不知道多少年了。

进入秋冬,同事们已懒得出去发单子。新鲜感也过去了,反正他们也买不起。而我留心这老宅子的历史,依然还去。

记得到过一个院子,与别处不同,有二层。正面一道斜长的楼梯通往上面的住户。这在两广路很少见。

我给大妈递单子的时候顺便问,大妈说,这里原来是铁山寺旧址。院里房子都是,所以格局不是一般的平房。一位大叔跟我说,院子后头原来还留一块大匾,就是山门上挂的。前段时间,不知谁给弄走了。

南城历史悠久,住过三教九流各色人物。我有一回进个院子,带院墙的,看着就阔绰,墙上有窗框,造型各异,做工精巧,像是民国的。人家告诉我,这里原来住着一个军阀的小老婆。

我还去过杨香武故居,《三侠剑》的重要人物,“杨香武三盗九龙杯”就是这位。

他们家是镖局,门外有插旗杆的地方。宅门不大,但里面宽敞,院子是东西走向。当时也住进不同人家了。一个40岁上下的女人说,刚搬来的时候,这院子漂亮着呢!种了好多花,还有假山。

她说那假山,我在影壁的前面找到了。假山已经没了,安放假山的石台还在。六边形的,大概80厘米高,六个面全雕刻着龙、有水波纹,非常精美。民间还有这东西。我至今记得那个样子。后来听说,文物部门给搬走了。

经常进院子参观,甚至有人认为我懂文物。就这院的一位男士,还追出来问我,八国联军那会留下的马灯,你说值多少钱?我一时无法应答,只能心里一笑。那点拆迁款都不足,急得乱想主意。



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最让我难忘的,是两广路曹雪芹故居。曹雪芹众所周知的故居在樱桃沟黄叶村。那没错。

这处是新考证的,全北京就这么两处。我来的时候,发现这个院子特别干净,花草也种得很整齐。跟其他破旧院子反差明显。就问一个老太太。告诉我,这是曹雪芹故居,还给我指了是哪一间。院落印象中是两进。老太太还说,政府修整过这个院。前些天,北京市市长也来看过。

我回去查了,院子原为十七间半,曹雪芹来北京先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从这搬到黄叶村。后来专家考证,说房子是民国初年的,已不是原来的。但院子还是呀,宅基地还是呀,院子还留存“端方正直”四扇屏门。这四个字,《红楼梦》里也出现过。后来拆迁的时候,地基果然是十七间半,与记载相印证。

最可惜就是这里。以上这些,除了铁山寺还有遗存,全都不在了。去过还保留下来的,是金台书院。因为它不在拆迁范围内,正门山墙上有镶嵌的石刻。陆润庠曾书“状元”匾,悬于垂花门。那是我家先祖。里面是所小学。

我在售楼处工作时间不长,不到年底,就跳槽了。此后几个月再没来过。但已听说,开始大规模动工了。

想着那些老宅子,怎么也要回去一趟。一个休息日,我骑自行车又去了。果然已全面开工。四合院、大杂院,淹没在尘埃里。有好些柱子还立着,屋顶已经没了。

我说不出是什么感受,锁上自行车,就往里走。在一片瓦砾堆中,我拾起一块石砖,是房檐上带砖雕的。不知在哪里,捡了两片滴水瓦,上面有“中国结”的图案。很漂亮。

我把它们放到车筐里,沉甸甸的,带回家。保存至今。

(本文源自公众微信号:欣公子;作者:徐杭)

 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消失的长街:两广路拆迁亲历记


 北京人文地理

微信号:bjrwdl

传承北京历史文化

文化活动|北京情怀|逛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