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导师重视的博士生的自白:糟糕的求学生涯,也毁不了人的一生

本文为募格学术征稿 转载请联系后台

前段时间,犹他大学博士生唐晓琳的离世再次引起了社会对博士生群体的关注。看看唐晓琳的求学经历:本科就踏入了莘莘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毕业后就去了享誉世界的美国西部最著名且最古老的公立大学之一的犹他大学。她是典型的父母口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仰慕者。单纯这求学经历就足以让无数学子羡慕不已。

然而,如此优秀的人却选择在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里离开了世界,实在让人痛心与惋惜。作为一名也有过糟糕的求学经历、不被导师重视的博士,我完全可以理解死者7年仍没毕业的不堪重负,但是却无法认同生无可恋的态度。

立志高远,却被道好高骛远

  

当年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保送深造。那时候恰好看了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便立志在博士期间努力成为自己研究领域的专家。于是,本科毕业设计阶段,我便申请到了导师课题组,希望能提前熟悉科研环境,尽早开始研究生的课题。然而,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帮师兄们洗洗瓶子、过下柱子、站在旁边看看合成反应,其它时间就只有自己主动去找文献看看,期间并没有得到导师的任何学术指导。当时天真的我,还主动找了导师谈心,说了自己的抱负。导师认为科研切忌浮躁,3个月的时间是没办法做出什么科研成果出来的,所以就让我安心地看着师兄们怎么做实验。那时候,大师兄在研究生第5年才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当时正在埋头苦干着另一篇文章,以求能按时毕业,也没时间给予我太多的帮助。最后,我浑浑噩噩地拿着一本只有两个合成实验是自己做的本科毕业论文回到学校参加毕业答辩了。

很快地,研究生的生活也开始了。身边不少同届同学都陆续被各自导师拉到实验室开始课题研究,而我的导师依旧坚持着让学生第一年好好上课、第二年才能正式下实验室。也许不少学生羡慕拥有这种老师,然而,这对于一个积极上进、憧憬着科研、期待科研成果发表到著名杂志、希望获取国家奖学金的学生来说,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却又无法改变。就这样,我研究生的第一年就类似于本科的第五年,在各种课堂中简简单单的度过了,而我的一些同学在研究生的第一年就陆续发表了文章,甚至个别两三个已经发表在JACS或Angew.Chemie上了。

激情万丈,却被人当头一棒

  

研究生第二年来了,导师正式把课题分给了我们新到实验室的学生,并要求我们阅读文献后做个PPT课题报告。我咨询师兄怎么写这个PPT,师兄说把能想到的思路、想法都写在报告上,然后导师会从中挑选几个。那个月我像是打满了鸡血,阅读了不少文献,并按照着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各种思路想法进行了分类、归纳,最后洋洋洒洒地写了二十多页的PPT。无论是从新材料角度,还是从理论探索方面,我都列举了自认为值得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满怀希望地做着被导师表扬的幻想,却没想到PPT还没讲完,提出的一个个想法都被导师骂得体无完肤。还清楚记得其中一个想法是利用在石墨烯分散液中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特种功能涂料。由于石墨烯发明者刚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那时候把石墨烯应用到不同领域的研究非常火热,而我将要研究的课题却还没有相关文献报道,所以我也打算往这方面凑个热闹,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偏向于实际应用的导师对于炒作石墨烯概念的研究颇为不满,斩钉截铁地把这想法当作垃圾唾弃了。没想到《Carbon》在2012年报道了和我这个课题想法一模一样的文章,而在2016和2017年中国市场上也相继推出的石墨烯基涂料。

当时做我这个课题领域的学生在整个课题组里就只有我一人,因而平常都得自己通过看文献去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去思考构建研究的思路与方向。尽管一人的研究是孤独寂寞的,但仍然没有阻挡自己内心的热情。由于我研究的是金属防腐涂料领域,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能在铁板上制备出无缩孔、无皱纹、表面光滑、厚度一致的涂层样品,大冬天还跑到简陋的喷房里独自一人练习喷涂,做着如涂料公司里的喷涂技术员一样的体力活。白大褂上东一块西一块的涂料痕迹让我看着俨然像是喷涂工,而不是研究生。为了得到重复性好的结果,我不得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这些枯燥而繁琐的细活。 

导师平常很忙,一般放羊式地管理着我们,通常4-6个月左右,他才会突然想起让我做工作汇报。每次做报告前,我都会尽全力地做好充分准备,期望在汇报中能得到导师的认可与肯定以及他的指点迷津。然而,无论我做了多少努力,每次工作汇报得到的多是导师的质疑、不满与责怪,每次会议大都在不欢中结束。这慢慢地筑起了我对导师的心理隔阂,整个研究生阶段都不敢单独和导师面对面交流。

努力拼搏,却多是一无所获

  

为了实现读研前设定的目标,我研究生的这些年里一直都在努力拼搏、不敢懈怠,经常做实验做到晚上十二点才回宿舍。周末没有活动,就到实验室继续做实验、看文献。然而,在科研的道路上,并非所有付出的汗水都会换来丰收的果实。直到如今,我一直不敢告诉别人,自己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竟然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修改了无数次,前前后后投了7次稿,快到再无杂志可以投的地步了,才最终幸运地被接收。其中一个期刊的主编还与我导师有关系,依旧把我文章给拒了,以致导师大为恼火,对着我破口大骂,说这么多年来从没遇到过哪个学生投稿会如此艰难,让我好自为之。

那天回到宿舍,我立即把自己蒙在被窝里,想哭却又不敢哭出来,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想着读研前立下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般的远大志向和如今只求两篇文章得以顺利毕业的卑微乞求,我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唯有握紧拳头、使劲地捶打着硬硬的白墙,希望用肉体上的痛楚来缓解内心的悲恸。还有大半年就到毕业答辩日期,自己却一篇文章都还没有,而一起下实验室的同门早已经手握几篇文章。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他人的春风得意和自己的春意阑珊,这极大的对比落差往往最容易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与绝望。

不被导师重视的博士生的自白:糟糕的求学生涯,也毁不了人的一生

 

历尽曲折、饱受煎熬,在漫长的孤独奔跑中,我最终是拿到了博士学位,也在后来短短的3个月里找到了一份外企的研发工作,且幸运地碰上了一些机遇,被公司派到国外技术总部接受培训。回来后,部门的研发项目都由我来负责,无论在研发还是在生产工艺上,都可以独挡一面。看着目前的我,谁会联想到这人曾经有过糟糕的研究生涯呢?谁会想到几年前的我还在为博士学位愁眉苦脸,没日没夜地做着实验、看着文献、改着文章?那时候别说没车没房,就连个女朋友都是没有的,生活中除了实验就只剩下实验了。

有人以为人生道路上走坏了一步,可能就会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其实,人生有很多的可能性,当一扇门关闭的时候,也许另外几扇门正在敞开,何必要在原来的道路上执迷不悟呢?没有学位的人生,一切依旧皆有可能,甚至可以活得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般的精彩;然而,如果人生戛然而止,那一切就真的不再可能了。辉煌的过去,不意味着未来就一帆风顺;同样的,糟糕的求学生涯,也毁不了人的一生。

不被导师重视的博士生的自白:糟糕的求学生涯,也毁不了人的一生

不被导师重视的博士生的自白:糟糕的求学生涯,也毁不了人的一生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300-500元),详情请戳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不被导师重视的博士生的自白:糟糕的求学生涯,也毁不了人的一生

微信号:mugexu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