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老医生送走273个“老朋友”: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走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81岁老医生送走273个“老朋友”: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走》。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原标题:简阳81岁老医生送走273个“老朋友”:辛苦一辈子,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走

  连续5年,2213平方公里,58个乡镇……

  81岁老医生坚持下乡巡诊,为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目前已送走273个“老朋友”。

81岁老医生送走273个“老朋友”: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走

  农村,贫困,终末期癌症,预期寿命少于6个月,是这群“老朋友”的共同标签。

  2012年起,简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周克明,将他们纳入临终关怀的研究范畴。从此,他每周一、周五门诊,周二指导教学,周三下乡巡诊,给这些患者提供临终关怀。

  心理干预、整体护理、镇静、止痛等对症处理,让病人提高生存质量,在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远离蚀骨灼心的疼痛,安详、宁静、有尊严地走完人生里程。

  “农民默默无语地辛苦了一辈子,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走。”

  每周三走村串户

  每周三,是周克明下乡巡诊的日子,近的地方要花半天时间,远的则要颠簸跋涉整整一天,一次巡诊最多只能看三四个病人。

  今年是他巡诊的第五年,简阳市辖区面积2213平方公里,58个乡镇(成都代管前)都有他的足迹。有人劝他,81岁了,就不要亲自巡诊了。但他坚持无论再远,也要一户一户看过去。

81岁老医生送走273个“老朋友”: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走

  平武镇尤安村,51岁的张翠秀躺在床上骨瘦如柴。去年检查出肺癌,接受了一次化疗,张翠秀的身体彻底垮了,癌细胞转移到脑部,痛起来撕心裂肺地哭喊。

  9月初,家属找到周克明,对她进行心理安慰及镇痛等对症治疗,张翠秀终于不喊痛了。

  72岁的吴钊平,从检查出肺癌到卧床不起,不到3个月。“痛狠了才敢给他吃一颗止痛药。”老伴卓蒲蓉说道。这些药,是从周克明门诊上免费开的。在电话里了解到老吴情况不好,周克明一定要亲自来看看。“他还有啥心愿没得?想做的想吃的,都顺着他。”

  “走的时候痛苦不?”这是周克明最关注的问题,让患者安详平静地离世,是他努力做的,也最希望听到的结果

  档案袋里装着数百患者的最后一程

  “9月15日,颜正德,胰腺癌,去世时不痛苦,有亲人陪伴。”在“宁养关怀病人随访记录”上,周克明记录着每个患者每一次巡诊的信息。

  在他办公桌的柜子里,离世患者和在世患者的信息都完好地保存着。他说,这里装着数百个农村患者的最后一程。

  这是周克明坚持了五年的工作。76岁之前,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攻克癌症,挽回生命;76岁之后,对农村地区终末期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成了他的工作重点。

81岁老医生送走273个“老朋友”: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走

图片说明:周克明和研究组下乡巡诊

  五年送走了273名“老朋友”

  原本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周克明主动延长到了五年。五年来,周克明先后送走了273名“老朋友”。

  “许多农民生病,不是真的忍不住(痛),是不会进医院的,一拖就拖到了晚期,治疗无望了,又只能躺在床上等死。”周克明说,“要让他们走得有尊严,正视生死。”

  止痛药,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用药。但在农村,对于前期治疗已花费大量金钱的贫困家庭来说,压力巨大。几年下来,周克明自己掏钱购买了超过两万元的药物,无偿赠与患者

81岁老医生送走273个“老朋友”:要让他们有尊严地走

图片说明:周克明在乡镇卫生院与患者聊天

  除了止痛药,周克明还会给患者开低毒性的抗肿瘤药物,一方面,可以减少镇静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减轻医药费负担;另一方面,对症抑制肿瘤发展,有的患者因此生存期被延长到一年、两年,甚至更长。

  77岁的张瑞英去年确诊肺癌转移,同时还有高血压、糖尿病,连科室都不敢再收治。今年4月,她在周克明的门诊上被纳入临终关怀名单,用药6个多月后明显好转,9月25日,她是自己走到镇卫生院来复诊的。

  “周医生,要不是你,我恐怕都不在了。”拉着周克明的手,张瑞英泪如雨下。她的小女儿至今仍不相信母亲得了癌症,“你看她现在说话走路,精神好好。”现在,张瑞英能料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每顿还能吃下一碗面条。

  周克明希望,国家能拨发专项经费来支持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各级政府和集体单位也应对临终关怀有专项经费投入。特别是国家医保政策,对癌症患者、尤其是农村贫困终末期癌症患者,扩大覆盖面和报销比例,这是推动农村癌肿晚期临终关怀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