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常沙娜“花开敦煌”
工艺美术教育的文脉
——写在《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高校巡展》开幕之际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保留了千年艺术灿烂遗影的敦煌是一座宝库,积淀着文化艺术绵长深远的文脉。敦煌的建筑、壁画、彩塑凝聚了先民的创造伟力,往往使人穿越时空,重见绮丽壮阔的历史场景,亲历执着高远的心路历程,体会到历史云烟中不同时代的精神和风采。古往今来,一代代爱国学者、艺术大家投身敦煌文化艺术,发扬传统,传承文化,成就了追古烁今的事业。作为我国著名设计家、教育家和艺术家,“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常沙娜先生继承父亲事业,致力敦煌艺术保护、研究与教育。自上世纪四十年代随父临摹敦煌壁画,到以敦煌图案为蓝本完成人民大会堂建筑装饰,及发展工艺美术教育,常沙娜先生以纯粹的艺术态度、崇高的艺术境界和坚实的教育理想,在中国传统文脉融入当代设计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常沙娜先生
“花开敦煌”展览是常沙娜先生敦煌壁画临摹与花卉作品的合集,不仅再现了敦煌艺术与大自然美学的活力,更由此探索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的表现形式,是敦煌宝库里延展生成的艺术之花。展览自2014年发起,至今已在国内外多地展出,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民众的赞赏。此次在山东工艺美院美术馆展出,是“花开敦煌”高校系列巡展的第一站,囊括了常沙娜先生敦煌临摹、装饰手稿及设计作品,完整展示了其70多年的艺术研究成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呈现了当代学人对敦煌艺术精神的研究与转化、继承与升华,也带给我们关于工艺美术教育传统的深刻启示。
一、认识临摹的意义
常沙娜先生的艺术实践始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临摹,不仅练就了临摹的“童子功”,也使临摹过程成为体悟和研究的过程。几十年来不断探索敦煌艺术的美学和历史,形成了具有自身风格的当代阐释,也成为艺术创作与设计的重要给养和源泉。常先生将这一实践历程凝练为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方法,在中央工艺美院开展临摹教学,使学生深刻学习和体会艺术传统,指导学生临摹之后再进行创新运用的图案设计。相对于20世纪以来,受西方美术及教育体制影响,在美术教育中崇尚通过写生获得造型能力、写实能力,对临摹存在不同程度的否定和贬斥,常沙娜先生对临摹教学的重视以及和写生教学的有机融合,把握了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充分发挥临摹对于深入感受和认知传统笔墨语言、造型规律、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是建立在传统艺术本质基础上的工艺美术教学理念和方法。
1945年至1948年间,常沙娜随其父在敦煌学习敦煌历代壁画艺术
常沙娜与父亲在研究绘画
诚如研究者指出“临摹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传统的程式与法,并借以研究前人的种种经验,认知中国画的特殊本质。没有这一过程,就很难人中国画之门,很难深入领悟它的奥妙,也就很难从它自身出发去‘通变’。”包括工艺美术在内的传统艺术教育应重视临摹教学,引导学生增强感受和理解传统的能力,领会笔墨气韵,使临摹的过程成为建立传承关系和文脉延续的过程。这是常沙娜先生艺术创作和工艺美术教育实践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文殊变(中唐窟号不详),108x49cm,常沙娜1945年临摹
文殊变(中唐窟号不详)线描稿
二、把握图案的内涵
常沙娜先生重视图案的意义,将图案放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以阐释,将图案与自然、社会、民族、习俗等联系在一起,不只是认识抽象的形式美,更在于全面把握其中的情感意志和社会历史文化内涵,明确图案的价值。在工艺美术教育中,常沙娜先生将图案课程作为中央工艺美院的重要基础课,强调“图案问题对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深刻剖析以“三大构成”替代图案基础课的弊端,主张深入学习中国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和艺术法则,打牢创造中国图案的基础,避免“只有所谓现代的、西方式的,即所谓的‘国际性’风格,而没有中国的东西”。
和平鸽丝巾,130cmx 130 cm,常沙娜设计,20世纪50年代
地毯(中唐112窟)
如宗白华先生所说:“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这‘形式’里面也同时深深地启示了精神的意义、生命的境界、心灵的幽韵”。今天的工艺美术教育仍然要把握图案教学的意义,进一步传承和研究图案教学的方法,从传统中汲取精华,正所谓“于从线条中得到节奏,于色彩中得到和谐,于形式中得到完整”,在图案的教学和创新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创造今天艺术的生活。
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装饰图案 春-牡丹 常沙娜手稿
三、延续创新的文脉
常沙娜先生是敦煌艺术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她在艺术创作与设计实践中融入敦煌图案元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大会堂的室内设计中以敦煌石窟图案装饰中的藻井、平棋、人字披、华盖、背光、边饰图案等为母体,结合现代建筑结构特点,充分运用敦煌图案中变化多样的莲花纹、卷草纹、点、线等装饰元素,根据现代审美观与现代建筑功能需要相结合的思路设计, 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且历久弥新的装饰效果,与中国现代优秀的装饰艺术家一道开创了既有传统又有创新的现代装饰风格。
手稿,人大会堂宴会厅天顶装饰设计彩色设置效果图,38.5cm×103cm
人民大会堂设计的宴会厅天花藻井,造型与人民大会堂天花板的照明、通风等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
历史演进,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承载集体记忆,包含共同的追求和向往。从历史文脉中生成的设计是回音、是呼应,不断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依赖,找到文化的根。常沙娜先生将历史文化元素与时代气象、国家形象融于一体,将文化艺术的“源”“流”融入设计教育,开拓了一条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融通的道路,带给我们良多启示。七十年前,常书鸿先生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壁画摹本带到南京、上海举办规模盛大的《敦煌艺术展览》时,宗白华先生盛赞“可从‘一粒沙中窥见一个世界,一朵花中欣赏一个天国’”;今天,常沙娜先生“花开敦煌”展览在大学举办,展示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文化之路,诠释了艺术的图案、临摹、创新中包含的生命律动、文化创造和精神追求,教育的情怀与启示也将春风化雨润泽年轻的学子。
在展览启幕之际,谨以此文向常沙娜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1985年5月,全国美协会议在济南召开期间,常书鸿、常沙娜等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指导工作
2016年11月1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纪念大会上与常沙娜交谈
潘鲁生 丁酉寒露于历山作坊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