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一门充斥罪恶的“好生意”

趣店:一门充斥罪恶的“好生意”




趣店上市后暴涨,开始我关注它是因为昆仑万维投了它不少钱,结果股价没什么动静,让我挺纳闷。接着看了介绍才知道,这不就是以前的趣分期嘛,主业是消费贷现金贷,可把我吓了一跳,这家要钱更要命的公司居然上市了,还这么受资本市场青睐?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7年上半年,趣店放贷约4000万笔,总金额约380亿,实际使用资本金约100亿,金融服务营收15亿,坏账率0.4%。

我来解读一下数据背后的东西吧,就是趣店每笔贷款金额仅为1000元出头,周期约45天,年化利率约35%。更吓人的是坏账率,比各大银行都低,这样的公司是不是要上天?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这门生意这么好做,银行为啥不做?五大行加招民兴浦,哪家不是随随便便掏个几百上千亿出来当本钱,为什么它们都不敢干,只有趣店(以及其它没上市的同类公司)能赚这个30%+的年化利息?



因为银行是有底线的,这条底线叫“风控”,而趣店们不但是没有这东西的,恰恰相反,它们这一行实际就是比赛谁更没有底线。



多年以来传统民间借贷以“月息几分”为标准,比如最常见的月息三分,就是月利率3%,年化36%,这也是我国法律予以认可的上限。趣店们是多少呢?举个例子,借1000块,两周后还1500,月利率超过100%,年化已经没法说了。



你可能会说,他们招股书不是写了年利率36%吗?那是因为超过36%是违法的,当然只能写这么多。趣店们各种产品的实际利率普遍在年化100%以上,500%甚至更高的也不稀奇,传统高利贷的“九出十三归”跟它们一比简直弱爆了。



这么高的利息,当然会赚很多钱,但并没有体现在趣店的财务报告上,这些钱都去哪儿了?答案是被坏账吞噬了。



趣店说自己的坏账率只有0.4%,这已经不是蠢或者坏,而是公然侮辱所有人的智商。真实数据当然没人知道,但20%坏账率基本算是行业内都认可的数字。银行对付坏账的办法是处置抵押物或者续贷,趣店们是收不到抵押物的,如果不搞暴力催收,唯一的办法就是借新还旧。



后面的问题更麻烦,银行续贷的结果有好有坏,比如今年周期行业爆发,这些公司当然赚爽了,银行也跟着把历年积欠消化不少。但趣店们的绝大多数用户本身就没有偿债能力,多数情况下只会把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直到彻底崩溃,比如欠下几十万债务最终跳楼的那个大学生。



趣店做的就是一种互联网次级贷款/(高利息小额借贷贷)生意,收割的是一群消费水平超出了消费能力的低收入群体。而他们普遍财商不高,自控不行,难以挣扎出生活的泥淖。



大家还记得前两年闹得挺大的“裸条”事件吗?女学生为了借几千块钱,要拍手持学生证的裸照交给借贷公司作为抵押。趣店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做风控搞催收,因为这个行当里合法经营正常风控的公司是活不下去的,骚扰客户本人及其家人、同学、朋友、同事才是最常用的手段。



可使尽浑身解数也要不回钱是更常见的情况,还能怎么办呢?只有继续提高利息,让能还钱的人还的更多以弥补坏账。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不断提高利率,不断有更多人还不起钱,进一步提高利率,坏账进一步增加……



想靠高利率覆盖坏账,就好比说开动印钞机就能发展经济一样荒谬,但就是这么荒谬的事情就在我们身边出现了,还被冠以“互联网普惠金融”的美名,我大概是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了,对这样的金融创新我觉得还是少一点为好。



最后回到本文的题目,虽然我不齿趣店们的商业模式,但我也承认这是一门能赚钱的“好生意”,打开苹果商店,类似趣店的APP满坑满谷,据说还有几家也在张罗着赴美上市的事情。好嘛,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



趣店:一门充斥罪恶的“好生意”

关注公众号“肉团炒股”了解第一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