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学区房为什么没炒起来?
本文字数:1082|预计2分钟读完
“供不应求”、“天价”是国内学区房的长期状态,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学区房却有着不一样的光景。
在新加坡,每年6月底至8月底,是大多数“幼升小”家长焦头烂额的择校时期。
这对刚刚陪孩子度过六岁生日的Li Ao父母同样如此,Li Ao离幼儿园毕业还有半年多,尽管已经提前做了小学入学准备,时间对他们来说依然紧张——这两个月内,每隔几天就会出一次录取结果,剩下的名额依次减少。
小学阶段是自嘲为Kiasu(怕输)的新加坡家长比较看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升初”的考试堪称为新加坡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场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不仅能进入优质中学就读,还有可能通过直通车课程保证一只脚迈进大学。
所以为了给孩子铺好一条进入名校的康庄大道,新加坡适龄学童的父母使出浑身解数,有甚者提前两三年开始准备,比如去参加学校义工,当社区领袖。
作为在新加坡待了10 年的永久居民,Li Ao的父母能做的依然比本地的公民少很多。
几年前,他们把房子买在联邦地铁站附近(Commonwealth),属于学区房——靠近这个地铁站两公里内的小学有五个,其中还有两个非常受欢迎的名校:南洋小学和恒力小学。但是为了能更大概率确保小孩能获得一个名额,他们剔除了名校,最后将两所离家更近和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的小学纳入考虑范围。
新加坡的小学入学报名分为七个阶段,学生家长要按照自己所属的阶段报名。每个孩子只能一次注册一个学校,若同时注册多个学校会丧失所选学校的录取资格。
前三个阶段的主要衡量标准是家庭成员中是否有该校校友,从第四个阶段开始,父母们有可能要通过抽签的方式,申请入学。
第四个阶段要参考父母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在学校完成了一定时间的义工服务,或者父母是否是资助该校的宗教团体的成员,又或者父母是否是积极的社区基层领袖。在同等条件下,公民优先于永久居民。
如果申请人数过多,住家离学校1公里内优先,然后考虑离学校2公里内。剩下的三个阶段,就只能看学校是否有名额,申请人数过多时,通过抽签决定。
很多名校,到了第四阶段名额基本已被占半数以上。因此除了需要依靠父母为学校或者社会作出的贡献提供入场门票外,学区房的优势也至关重要。
而在新加坡,学区房指的不一定是自有房,就算是租的房子,也可以直接去报读学校。需要向政府提供的是报名时的住址,且要求在报名后住满30个月。
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租售同权”。但与中国国内不一样的是,新加坡的学区房,只在报读小学一年级有效,其它年级直至中学阶段,学区房就再不管用了。中学阶段,是看成绩招收;而其它年级的转学,则主要取决于学校有没有学额。
实际上,这样一来极大减少了新加坡市场对“学区房”的需求。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新加坡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及均衡度等方面已相对成熟。(本文作者系资深财经观察员)
本期编辑:罗丽娟
联系编辑:luolj@21jingji.com
本文版权归21CBR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任何形式使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21世纪商业评论
微信ID:weixin21cbr
- 新加坡博伟国际教育学院代表来访教外留学
- 上海:寸土寸金之地走向绿色之城
- 中国藏文化交流团访问新加坡
- 思·辨 | 寻找新的战略方向,优步与新加坡传统出租车运营商合作
- 越南的工资比例是新加坡的三倍
- 四星推荐:洛杉矶核桃市【独栋别墅】4房2卫 获奖学区 景色怡人
- 新加坡共享单车 OBike 系统遭黑,用户信息泄露;印尼“滴滴”计
- 原来卧室书房一体化可以这么设计,寸土寸金的时代就要这样干
- “我来新加坡是干嘛的?我为什么要留下来......”
- 新加坡不会对你温柔以待,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