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桐梓山上的扶贫“铁拐李”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桐梓山上的扶贫“铁拐李””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李贵拄着拐杖走在新修的产业路上。记者 罗芸 摄
“铁拐李”姓李名贵,原本是身手矫健的壮汉一名。在担任武隆区桐梓镇繁荣村第一书记期间,他因走路多、休息少,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出门不得不拄拐杖。现在,他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铁拐李”书记。
勘查走成“铁拐李”
繁荣村是市级贫困村。这里平均海拔约1000米,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去年冬天,为打通从大垭到沟脚的产业公路,李贵与技术员一起,顶着寒风到现场勘查。冒着雨雪走了几次后,李贵发现自己左脚走起路来有些不便,他以为是平日里路走多了,晚上烫烫脚就好。
从大垭到沟脚的公路,里程只有4公里左右,但落差却达到500米。各级政府和村里都反复实地勘查,以便让公路修建时少占村民农地,修好后少一些急弯、陡弯,提高行车安全系数。不过,受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限制,修路比想象中还困难,虽经反复勘查,路线还是难以确定。
去年11月底,在完成第五次勘查后的第二天,李贵发现自己从脚掌到小腿又麻又痛,几乎不能受力,根本无法行走。
村干部将李贵拉到镇卫生院检查,发现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医生当即要求李贵必须住院治疗。
“年底村里事多,来这里都是挤的时间,哪有时间住院?”李贵说。
在医生帮助下稍微减轻疼痛后,李贵就回到村里,拄上拐杖继续忙碌。有幽默感的村民看到李贵这样子,结合他的姓氏,给他起名“铁拐李”。
产业路让繁荣村变了样
在李贵和当地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从大垭到沟脚的产业公路已经修好,和村里其他道路形成了环线,已成为当地的脱贫路、致富路。
大槽营社的赵子祥以前养土鸡,规模一直稳定在四五百只。“路不通,鸡运出去困难,不敢扩大规模。”现在,路修通后,他的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多只。据了解,大垭到沟脚的公路建成后,该村已新发展起1050亩烤烟,600多只山羊,300多头肉牛,300多箱蜜蜂。
有了这条路后,旅游业也开始发展起来。“繁荣村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有很多传统民居,森林中有口井水质甘甜,我们修葺后,经常有城里人来此玩耍后便在当地买水桶来打水,经常让桐梓镇和繁荣村里塑料水桶都断了货。这些都是资源。”李贵对重庆日报记者说,村里的旅游业还在起步阶段,但已有农户尝到了甜头。今年夏天,村民杨正明的农家乐接待了四五百名游客,收入一两万元,而另有几十户村民也正在改造房屋,准备吃“旅游饭”。
“铁拐李”为何养不好伤
垭口营社的留守老人王某不爱打理自家环境。跛着脚的李贵走访时,看到王家院子乱得几乎下不了脚,就苦口婆心劝他注意日常清洁卫生,还组织了村里的共产党员到他家里义务打扫、整理,让老人在干净、整洁的房子里过了年。
花家岩的豆光文每遇天旱都要到远处挑水,来回要1个多小时。由于他家住得偏远,自来水管要单独接线。李贵跛着脚,多次到他家去察看,找了条最近的路线,今年夏天,豆光文一家人终于用上了自来水。
为了倡导村里的文明之风,李贵特意搞了个乡贤评选活动,分为积善人家、和善之家等。对于评上的人家,他亲自将奖牌和奖品送到每家每户,以示鼓励。最远的一家,下车后单程就走了40分钟。
大半年来,李贵拄着拐杖,几乎天天在村里泡着,在村里跑着,腿病一直没多大起色,村民杜永华说:“李书记是个闲不住的人,天天都在村里跑着,他的伤怎么养得好?”
“等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脱了贫,我就去好好治疗我的腿,把拐杖丢掉。”李贵说。记者 罗芸
- 大成研究 | 以PPP项目公司股权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实践
- 中方就澳总理政治表态召见澳驻华大使 外交部回应
- 成都网络理政平台11月报告:婴幼儿“看病难”成热点
- “2017年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出炉
- 12月起杭州医保门诊管理政策有调整,慢性病人看病更方便啦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创新实践不断提升航天发射能力
- 钱江晚报:随意出台“不得”有违依法治国
- K米副总经理张晨:互联网+泛娱乐转型的创新实践
- 2017产品创新实践峰会圆满落幕
- 【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绝壁上的“天路”(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