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师游记《为你行走》选(2)葡萄沟﹒传歌人

熊老师游记《为你行走》选(2)葡萄沟﹒传歌人

吐鲁番是中国陆地最低点,也是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本应十分出名。 -

但吐鲁番真正出名,还得益于这首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纳尔汗的心儿醉了…… -

空调大巴离开吐鲁番市区,向东北方向穿越了十几公里荒漠地带,便来到了火焰山下。还没来得及粗略的看一眼火焰山,汽车便一头扎入了蔽日的浓荫之中,树木的枝条拍打着车窗、遮掩着视线,竟不见了火焰山的踪影,只见两侧是连成片的葡萄架,葡萄架深处掩映着维族人的庭院,依稀有婀娜的维族女子的身影。认得、不认得的树木葱葱郁郁,在这大漠之中竟有如此一方天地,不由慨叹造物主为何独偏爱此处? -

葡萄沟到了。 -

葡萄沟是火焰山下一条宽数百米,长十几千米的沟谷。 -

汽车在一处稍宽阔处停下来,下车竟没有感到暑热难当,只感到爽爽的风裹挟着葡萄的香气沁入心脾,不由深深地吸几口气,长长的吐出,感到无比的畅快。放眼望去,满眼的葡萄架,没有边际,只有悠扬的维族歌曲随着阵阵清香缥缈而至,不由自主地拾阶而下,向葡萄沟的深处走去。 -

谷的底部竟有一条清澈的河! -

河的对岸就是刚才隐去的火焰山,几十米高陡立的石壁上有反射的水影晃动,却无一点生命的痕迹,严肃的立在这温柔的水边。河的两岸反差竟如此之大,一边是蓊郁连绵数千米的葡萄架,一边却是寸草不生、气酝颤动的火焰山。溪水便从这生动与静寂的夹缝中汩汩而出,在这里稍事停歇,打一个旋儿,便造就了一方神仙窟宅。 -

火焰山不高,自然没有积雪,这水一定来自更为遥远的天山了,在这火洲之中,分明感受到了丝丝凉意。河不算宽,却顺着山势蜿蜒而去。向上游望去,几个回转之后便隐到了绿树之中,柳的枝条已经垂入水中,柳条与柳影相连,难分彼此。微微摇曳的柳条拂弄出圈圈涟漪,应和着葡萄架深处飘来的悠扬旋律。 -

顺着石阶小路,沿着葡萄长廊,轻轻拨开挡眼的串串葡萄,向歌声寻去。 -

水中倒影着一座典雅的白色房屋,穹顶廊柱,浓郁的新疆特色。拨开葡萄枝叶,看到了白杨绿柳之中的一座建筑:王洛宾艺术纪念馆,歌声就来自这里。 -

西部歌王王洛宾?没想到能在这里邂逅这位老人。纪念馆为什么要建在这里呢? -

随着游人进入,大厅中一幅巨大的照片,是矍铄的老人在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颁奖。通过解说员的介绍,我在这里了解一位来自北京的二十三岁的热血青年,了解了一位西部传歌人。 -

    1913年12月出生于北京。1934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1937年11月在山西参加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后受西北战地服务团委派,前往兰州等地做唤起民众的工作。1938年5月在兰州参加“西北抗战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团就是唱着他写的歌曲进入新疆的。 -

在抗日战火燃烧的岁月里,他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投身到民族救亡的大潮中,《老乡,上战场》、《洗衣歌》、《风凌渡的歌声》、《奴隶之爱》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

解放后,受到了许许多多不公正的待遇,一生中有19年与铁窗相伴,被誉为“狱中歌王”。他甚至还被剥夺过创作的权利。曾经有过一段时间,他只能写歌却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他的歌传遍大江南北,人却在牢房中用窝头换取维族小伙哼唱一首民歌。 -

平反后已经七十多岁的他,依然奔走在大漠戈壁、雪山哨卡、密林草原,传歌唱歌、寻歌写歌。一首首优美的歌曲从这里传遍全国、全世界,一批批音乐爱好者循着歌声来探访这迷人的西部,探望这位一生坎坷却始终奉献最美歌声的传歌人。 -

台湾女作家三毛,竟因一首歌追随到遥远的西部…… -

老人去世后,墓地在北京,墓碑上刻着那首著名的歌曲,人们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这首歌在传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

一位毕生在西部传歌的老人、一位毕生用歌声回报坎坷的老人,他的纪念馆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歌正如这清泉,来自高高的山颠,穿越亘古的荒原;他的一生也如这溪流,背倚着沧桑的大漠、面对着富庶的田园。 -

葡萄架下,维族老人轻松的拨弄着琴弦,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欢快的旋转着。 -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歌者留其名。 -

歌声不仅从这里传遍全球,更从亘古飘向未来,正如这溪水,歌声所过,必是枝繁叶茂。 -

葡萄沟,有一位传歌人。

订购熊老师游记《为你行走》,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熊老师游记《为你行走》选(2)葡萄沟﹒传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