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98%与大猩猩相同,还有2%是什么?

人类基因98%与大猩猩相同,还有2%是什么?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创造力曾是至高无上的神的特权。无论是上古时代的中国还是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都有一个相似的关于起源的神话:一个或多个神创造了天、地和水,创造了弱小而无助的人类。

之后的几千年里,人们走到进化的风口浪尖,接管了创造者的头衔。创造力便是我们搭建这个世界最主要的力量。很多人觉得它是精英阶层的奢侈品,但积极心理学大师希斯赞特米哈伊要让你相信,创造力是可以让每个人拥有充实而丰盈的生活的一剂良方。

文章来自《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一书,作者:心理学大师 Mihaly Csikszentmihalyi。素材源自湛庐文化平台。

创造力是我们生活意义的核心来源

原因有几个,我在这里只提两个主要的。

第一,大多数有趣的、重要的、人性化的事情都是创造力的结果。我们的基因构成中有98% 与黑猩猩相同。但语言、价值观、艺术表达、对科学的理解以及对技术的研究让我们与众不同,它们都是个体创造力的结果。这种创造力受到认可和奖励,并通过学习得以传递。如果没有创造力,还真的很难区分人类和黑猩猩。

第二,当我们深入创造性活动之中时,会觉得比其他时候过得更充实。艺术家在画架前或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所体验到的兴奋,接近于我们希望获得的最理想的自我实现感,但这种感觉我们却极少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也许只有性、运动、音乐和宗教狂热能让我们体会到比自我更宏大的深邃感,虽然这些体验也总是稍纵即逝。然而,创造力却能让未来变得更丰富多彩。

有没有创造力?要看这3个关键要素

但是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我们确信,只是观察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创造力,就像森林里大树折断的声音,如果没有人听,那么这声音就不会被听到。同样,如果没有善于倾听的听众记录并执行充满创意的观点,那么这些观点也会消弭于无形。如果没有局外人适当的评价,也就没有可靠的方法来判断具有创意的主张是否有效。

根据这种观点,创造力来自构成系统的三个要素之间的互动。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包含符号规则的文化、给某个领域带来创新的人,以及该领域中被认可、能证实创新的专家。对于有创造力的观点、产品或发现,这三者都必不可少。

为了理解创造力,只研究看似对新观念、新事物贡献最大的个人是不够的。他们的贡献虽然很重要,但只是创造链中的一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说爱迪生发明了电或者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只是一种对创造力的简单化认识。它能满足人类对故事的远古偏好,即故事容易理解,而且包含像超人一样的英雄。

但是,如果没有之前积累的知识,没有激发他们思考的学术及社会网络,没有认可并传播他们的创新产品或观念的社会机制,那么爱迪生的发明和爱因斯坦的发现便会令人难以置信。说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就像说星星之火导致了雄雄烈焰一样。星火是必要的,但如果没有空气和易燃物,也就不会有火焰。

我们只能在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系统中观察创造力

第一个部分就是领域,其中包括一套符号规则和程序。数学是一个领域,或者更细化的代数和数论也可以被看成是领域。领域存在于我们所说的文化中,即特定团体或整个人类所共享的符号知识。

第二个部分是学界,其中包括所有其职责相当于该领域把关人的个人。他们的工作是确定某个新观点或新产品是否应该被纳入该领域。在视觉艺术中,学界包括艺术教师、博物馆馆长、艺术品收藏家、评论家,以及负责处理文化事务的基金会管理者和政府机构。正是艺术学界决定了某件新的艺术品是否值得被认可、被保存、被记忆。

第三个部分是个人。创造力发生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人使用某个领域(比如音乐、工程、商业或数学)的符号规则,产生了一个新观念或看到了一个新形式,而这种创新被适当的学界选入了相应的领域。

下一代人在接触这个领域时,会遇到这种创新,它已经被当作这个领域的一部分。而且,如果它是具有创造力的,那么它将改变该领域的未来。有时创造力还涉及建立一个新的领域,比如伽利略被认为开创了实验物理学,而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从神经病理学中分离出来。

因此从这个视角看,创造力的定义应该是:改变现有领域或将创造一个新领域的任何观念、行动或事物。富有创造力的人就是指其思想或行为改变了一个领域或创建了一个新领域的人。不过,我们需要记住,如果没有相应学界明确或含蓄的一致认可,领域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创造力是不必要的奢侈品吗?

有些人认为,创造力的研究是一种精英研究,研究对象不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应该将全部精力用于解决人口过剩、贫困落后或智力障碍等问题。依这种观点来看,对创造力的关注是一种不必要的奢侈品。然而这种立场多少有点鼠目寸光。

首先,解决贫困的切实可行的新方案不会神奇地自己出现。只有当我们对问题投入大量的注意力,并采取创新的方式时,问题才可能被解决。

其次,它提供了最令人兴奋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与脑损伤病人、神经病患者以及违法者进行对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机能正常的人。然而,我们对这些病态案例的另一端,即对那些生活特别积极的人却知之甚少。如果要找出自己的生活中缺失了什么,那么研究丰富充实的生活就非常有意义了。

每个人生来都会受到两套相互对立的指令的影响:一种是保守的倾向,由自我保护、自我夸耀和节省能量的本能构成;另一种是扩张的倾向,由探索、喜欢新奇与冒险的本能构成,激发创造力的好奇心就属于这套指令。这两套程序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不过第一种倾向几乎不需要来自外界的鼓励与支持,就能够激发出行动;而对于第二种倾向,如果不经过培养,它便有可能衰退。如果人没有什么机会感到好奇,如果冒险与探索之路上充满了障碍,那么进行创造力活动的动力便很容易消失。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我们需要的恰恰是与保守相反的战略。那些在科学、艺术和经济领域行得通的方法,也适用于教育界。当学生考试成绩摇摆不定时,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去掉看似无用的“虚饰”—艺术课及课外活动,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所谓的基础学科上。

如果读、写、算这“基本三会”能以鼓励发掘创造力的思维方式进行教授,那也没什么问题,但不幸的是,很少有学校会如此。学生们通常觉得基础学科令人害怕或枯燥无趣,他们能创造性地使用自己思维的机会仅仅来自撰写学生论文和参与戏剧俱乐部或乐团的活动。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后代拥有充满热情与自信的未来,就必须将他们培养成既有创造力又能干的人。

人类基因98%与大猩猩相同,还有2%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