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

上周整理书柜翻出一张美发卡,突然想起办理后大半年才用了两次,家附近的分店就关了。

虽说其他分店可用,但来回将近1小时路程实在没勇气啊。没多久分店一家接一家关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恩,钱又壮烈地烂在卡里。

它的前辈们还包括了健身卡、美容卡、按摩卡等一票儿,以各种姿势躺在或新或旧的卡里。不得不说,偶尔想起这些不经意的小投入,水漂真是打的Piapia响。

把它视为浪费也好,沉没成本也罢,总归是让人伤神伤钱的事。

可沉没成本总有让人念念不忘的魔力,你会为此懊恼,或是死死不愿放手,越陷越深。

第一种收拾起来倒还简单,倒是后者,更让人揪心几分,在生活中实则避无可避。

一、难以放手的“沉没成本”

事实上,很多东西真和你家楼下的小河一样,流水不复返,真要细究也没那么心疼。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

可道理都懂,切换会生活中依然无法挣脱这个黑洞。

比如,很多人在公交站,等了半小时依然不见来车,却不愿叫个滴滴——不是抠门,而是不甘心,宁愿在烈日下继续满头大汗耗着也不想让已过去的时间“被浪费”。

比如出去旅行,最有毒的一句话就是:“来都来了…”

堪称人生魔咒啊!景点的游客多如大米,在强大的人流加持下双脚都快离地向前飘,可这不都来了嘛,内心再怎么崩溃,风景再怎么差强人意,也还得强忍着完成自拍配图九宫格+地点打卡的标准化动作,才能安心离开。

比如恋情或婚姻明明已名存实亡,仍然不愿分手,宁可彼此继续消耗时光、不断让痛苦发酵。

即便局面已经一地鸡毛,可曾经付出了那么多啊,聊胜于无,鸡毛就鸡毛吧,反正也比没有强。

而表面上看起来“得到的东西”,通常都隐藏着“无形的损失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沉没成本。

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

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

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

只是,让过往投入的一切付诸东流,清零着实让人肉疼。

太多人对所谓“浪费”资源担忧害怕,逃避面对已有的损失,却在层层嵌套中不断投入新的成本。

打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电信诈骗长盛不衰,这么多年套路没啥创新,却屡试不爽,为啥?说白了核心支撑理论就是“沉没成本”啊。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

骗子一开始都是让人先掏一些小钱,看你入坑,就拖着你越交越多。你就算有抽身的念头,可一想,要是不交前面的钱就拿不回来了呀!只好抱着侥幸心理越陷越深。

人总是倾向于只烦恼眼前的事情,即便典当未来资源,也得保全眼前。哪怕它已残破不缺,或是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二、 你真正丧失的,是机会成本

前几年我心血来潮买了一台健身的骑马机,放在客厅,盘算的还挺美:以后在客厅就可以边看电视边运动了,日子健康红润有光泽,简直不要太好!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

3个月不到,那东西成了个鸡肋:我在家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偶尔到客厅,也是想瘫在沙发上休息会儿。

爬上骑马机对我来说不亚于上刑,通常不到20下就又瘫回沙发了,而且房间搭配上还有些格格不入(当然看久了也习惯了- -)。

结果,大家伙一放就是两年多。

让我懊悔的倒还不是某个断舍离Moment降临、换来的空置清爽感,而是后来买了一把好看的小椅子,和整个客厅相得益彰的时候:“我早干嘛去了啊!现在才把这角落捯饬成想要的样子。”

你做出一个选择,就会损失另一个选项的成本。只不过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在做选择而已。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

人的本性是不断占有,至于是否值得、是否有意义,则是理性负责判断的事儿。于是本性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把你拽下山崖,难以起身。

你不肯放弃一段烂透的感情,无形中不断投入心力,同时还失去了遇到柳暗花明的机会。

你明知目前的工作,不仅一眼就能看到头,还特无聊,依然不愿重重新选择,而是眼睁睁在原地看着它变成现实。

你投资一个项目,几年了始终在恶性循环,前无破局之门,后无资源续命,却宁愿它这么卡着继续耗费金钱时间,而不是将资源重新洗牌分配。

真正让你肉疼的,往往是当闪过“早知道我就XXXX了!”的一道光时,才明白付出最大代价是其他的选择机会,它或许是钱、是金钱、是精力等等,表面不同,实质类似。

骨子里执着于已有的结果,丧失判断力。最终不仅让失败更为笃定,还把新际遇给断送了。

《东邪西毒 》电影中这么一句: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

问题就在于:这场景落在谁身上,十有八九还是会怀揣着种种“如果”假设,翻过山去。

可人生就是这样啊,只有结果,没有如果。

三、如果想要抽身

有句经典鸡汤这么说的: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看过去挺有道理,但好像又啥都没说…

要怎么解决?

1.让自己回答一道假设题。

2.开始时,想好止损线。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

先说第一点,真到两难的境地,不妨问问你自己:倘若把已付出的窟窿填平,你会如何选择?尤其适合工作、情感这样不可量化的场景。

和过去式纠缠不清,索性直接抽离出来。

纠结眼前无法令你满意的工作,若你只做了1个月而不是5,6年,是否仍愿意继续?若感情持续只不过短时间,是否还会让你犹豫放弃?叫的外卖难吃得想吐,若不是秒速送到你面前,你会不会直接下楼买点好吃的?

若不是花高价而是免费得到线上课程,那么,发现老师讲的简直是胡扯到没法听,你还会继续花大量精力把整套听完吗?

事情分开来看,答案很可能就呼之欲出了。

其次,在开始时想好止损。适合投资、等待之类可以用金钱、时间作为明确衡量的情况。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

假如亏损超过50%、等待时间超过30分钟,立即收手,重新作出选择。再怎么重仓投入,一旦划好红线,当脚即将迈过时,理性不至于彻底缺席。

越大的投入,不管投入物是什么,越需要在开始时慎重。认真学习游泳很重要,但不让自己掉进水里更重要。

我们终究不是神,无法掐指一算预测出未来的事。这辈子那么长,难免浪费些什么,不被“浪费”困在无止境的黑洞中,才能翻篇转向春暖花开的一侧。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


加入CFA群聊,拥有优质的人脉

加入CFA群聊,开拓知识的视野

加入CFA群聊,与业界精英同行

 

你与Ta们只有一个二维码的距离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

点击阅读精选内容:

  • 留学、读研、读MBA还是考CFA?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 CFA中国福利汇总:CFA高级金融人最高多达200万补贴!

  • CFA各地福利汇总:高级金融人才成各地座上宾,多达200万补贴!

  • 刚刚!高顿CFA老师的朋友圈爆了!高顿再次刷新通过记录!

  • 16家券商薪酬大对比,原来年薪50W的工作是这样的

  • 这些券商平均年薪已达300万!!!工作考证不就是为了钱钱钱钱吗?

  • 终于有人用一张图画出了PPP、BOT、BT、TOT、TBT、BOO、PFI的区别!

  • CFA持证人究竟凭什么起薪30万,年薪百万的?

  • 2017年下半年考证时间表,超级全!赶紧收藏起来!

  • 从这个8个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能否通过CFA

  • 金融业薪酬大揭秘:哪个土豪行业年薪超70万?

  • ▎? 2017 高顿CFA 保留其所有权利。本文作者:柯临,出处:360图书,封面图片来自pixabay.com,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可联系我们删除。若需引用或转载,注明以上相关信息。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

    2017年6月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互金专委会)正式启动“全国互联网金融阳光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透明化运营、阳光下发展。 在该计划开启的互金企业运营指数测评中,目前洋钱罐平台以71.4的分值,在首批参加测评的15家企业中位列榜首。同时洋钱罐还成为首批两家自愿将运营数据实时接入国家技术平台的企业之一,洋钱罐平台上的投资人均可在技术平台上查验自己的投资情况。 有国家互金专委会负责人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主要来源于互金企业的不透明,包括资产不透明、运营不透明和实力不透明。不透明则无法分析风险,可能导致自融、自保以及虚假项目等重大问题。国家互金专委会依托于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对互金企业的透明性进行了长期跟踪与巡查。而此次“全国互联网金融阳光计划”也是基于此而开展。 根据阳光计划的设计,将有三大方案用于推进互金企业运营情况的透明度。 首先,国家互金专委会将定期组织全网巡查,由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按照客观情况如实反映其资产透明性,并向社会公开。如资产不透明,则无法分析其重大风险。 其次,国家互金专委会将鼓励互金平台自愿将运营数据实时接入国家技术平台中来,投资人可在技术平台上查验自己的投资情况,校验企业上报数据是否真实。同时国家互金专委会根据企业接入的数据,计算相关运营指标,每日向社会公布,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透明度。目前真融宝、洋钱罐两家企业已作为首批试点企业,自愿接受社会监督,并公开其运营情况。 最后,在互金企业自愿参加的前提下,国家互金专委会将依据“全客观、可验证”原则对企业进行测评,并公布测评指标。互金企业需按照指标提交材料,如验资报告、股东构成、审计报告、存管合同等,由专委会组织第三方专家审核公布。 洋钱罐CTO耿博表示,互金行业阳光化自律的同时还需要接受阳光化监督,接受第三方客观的全面的评估。尤其是来自权威部门专业化技术化的监管和评测,才是让互金企业在自身制度建设上越来越系统和正规的长期推动力所在。作为一家技术驱动性的互金企业,洋钱罐很早就加入到与国家互金专委会的合作中来,也希望通过“阳光行动”来推动互金行业的规范发展。  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闫雨昕)在金融扶贫的攻坚战之中,商业银行无疑扮演者着中坚力量。近来,许多商业银行致力于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协调发展,加紧探索出一套“脱贫而不返贫”的可借鉴方案。   立足小微、三农   众所周知,小微、三农是金融扶贫的重点领域,也是难点所在。为了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许多银行每年都会单列小企业信贷计划,在授信审批、贷款限额等方面优先保障小微、涉农等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弱势群体的创业就业。   记者了解到,2013年以来,浙商银行开始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进一步拓宽小微金融和精准扶贫的资金渠道,为其提供长期、稳定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末,该行发行金融债券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0亿元。此外,还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对小企业从业人员差别化问责免责。   扶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金融支持外,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多方参与,共建扶贫系统生态圈。   近年来,金融机构携手地方政府及第三方机构,通过成立扶持基金、产业基金等,扩大扶贫的信贷投入、提高扶贫的精准度。例如帮助贫困地区通过产业引进、劳务输出实现脱贫;积极支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转移;支持优质企业“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布局,带动相关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人员就业等等。   浙商银行此前曾为红狮集团提供了8.4亿元授信,通过购买债券、中期流动资金等支持其在四川、甘肃等地建立水泥生产基地;给予盾安集团授信40亿元,支持其在内蒙古等地区进行投资,在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居民收入水平。   从“救济”到商业可持续   并非简单的施舍救济,金融扶贫更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就商业银行而言,在能力所及之内履行社会责任,把握信贷投放的实质风险成为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的关键。   近年来,围绕贫困地区客户需求,许多金融机构都在探索结合互联网金融从担保方式、期限、提还款方式、细分客户群等维度加快产品创新与开发,推出“民宿贷”、“农村电商贷”等产品,主动支持当地旅游扶贫、电商扶贫。   在兰州,浙商银行与甘肃陇西县人民政府合作,推出“精准互助贷”、“精准惠农贷”、“精准助企贷”等三款金融精准扶贫产品,目前已与11户农户代表签约,共投放扶贫农户贷款102万元;在重庆,他们又主动对接重庆市巴南区的“青锋计划”,推出“青年创客贷”产品,支持缺乏资金积累的巴南籍或在巴南创业青年,累计发放“青年创客贷”金额2000多万元,累计支持优秀创业青年60多名。   扶贫既需要“大水漫灌”式的财政扶贫,更需要“精准滴灌”式的金融扶贫。越来越多的银行都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方案“精准施策”。如: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对金口河区大杠村的贫困户采取一户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扶智并重等方式,力争用3到5年时间,有效提高被帮扶贫困户的劳动技能,使被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逐步脱贫、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金融扶贫的探索永远在路上。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的这个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