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将就,孩子越不讲究!
本文《你越将就,孩子越不讲究!》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整理于开放的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我们成了妈妈以后,才发现,现在的孩子,几乎从两岁甚至一岁多开始,就学会了“挑”,吃饭挑自己爱吃的,穿衣服选自己喜欢的,妈妈给她穿好的衣服,只要她不喜欢,分分钟自己扒下来。亲爱的,孩子开始挑吃穿了,你会苦恼还是高兴呢?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不挑吃穿的孩子才是懂事好孩子。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是酱紫的:
“学生时代要努力学习,吃穿打扮都是耽误读书的事情。
“小孩子家家的臭美什么,吃饱穿暖就不错了。”
……
在朋友圈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
以貌取人,绝对科学。性格写在唇边,幸福露在眼角。站姿看出才华气度,步态可见自我认知。表情里有近来心境,眉宇间是过往岁月。衣着显审美,发型表个性。职业看手,修养看脚。 可“穷”会从全身散发出来,那些骗来的名牌穿戴再多也无法遮盖!
看起来有些绝对化,却也颇有道理。我赞同“衣着显审美”这句,也很支持宝爸宝妈们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自己的孩子穿上得体整洁的衣服,因为从小养成的审美,会影响他的一生。
审美是一种态度,是不妥协将就的人生。
中学时,W同学是个很特别的女孩子,长得倒不是特别漂亮,生活却很讲究,穿衣服必定是only、moda等几个固定品牌,身上背的书包、用的钱包也特别精致,从不妥协将就,在我们那个经济一般的小县城,W很扎眼。
从中学到大学,W身边从来不缺追求者,但她一个也看不上,直到研究生毕业都没有谈过一次恋爱。
多年以后,我因为工作出差到上海,已定居上海的W和她的未婚夫设宴款待。站在几十米外,我就认出了W,还是那样苗条的身材,穿衣服却比以前的品味更高了,低调又有内涵。
和他们聊了一个下午,我便看出来了,难怪W根本看不上学生时代那些男生,跟她眼前这个从外形到内涵都是人中龙凤的未婚夫一比,当年那些追求者真的是弱爆了。W自己也很争气,在上海最好的传媒公司上班,户口、房子、车子万事俱备,只差一纸婚书了。
如今我似乎了解,W挑吃挑穿的背后,是一种“不妥协、不将就”的倔强。
再对比下自己,当年我在大学,是出了名的不讲究,吃东西不挑路边摊,穿衣服不嫌地摊货,什么事情都将就,就连大学毕业找工作,也是抱着一种进了哪行干哪行的想法。
可是W不一样,她总是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给自己最好的,她的衣服不多,但每一套的款式和质地都很不错,挑不出任何毛病。
在学习上,她亦是精益求精,认定了要去读欧洲的大学,就反复考雅思,一次、两次、三次,直到申请到了自己想要的大学,喜极而泣!
工作上,她不仅要专业对口,还只看中行业里排名前十的那几家公司,当然,为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她从未放弃过努力!
我们曾经以为,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与内在无关,甚至会影响我们对内在美的追求,可事实上,这种想法是多么愚蠢和固执呀!真正懂得追求美丽的人,一定不会只停留于肤浅的外表,而是内外兼修,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审美是条起跑线,越早重视越易赢。
有些家长觉得,小孩子懂什么美丑呀,几百块钱买来的衣服,穿几次就脏了,就算没弄脏,第二年也小了,多浪费呀!
或许你家里的经济,并不足以让孩子的衣服件件是名牌,但审美并不完全与经济实力挂钩。
我的童年,就是在没有审美的邋遢中度过的。我们家里的经济条件其实很不错,但我妈妈是个不讲究吃穿的人,所以理所当然的也把我培养成不讲穿着的人。
在吃的方面,还会经常买些补品来给我补身子,可是穿着上,她的口头禅往往就是:小孩子长那么快,买好看衣服有什么用?
我心里特别恨这句话。每次我看中了漂亮衣服,妈妈一听店员说没有打折,头也不回的就走了,我简直想当场嚎啕大哭。
每次逛街,妈妈看到“清仓”、“处理”、“跳楼价”这些字眼,总是特别兴奋,拉着我拼命地在那一堆皱巴巴的旧衣服中扒拉,试图找出看起来还凑合的衣服。
直到现在我都还有一种看到打折就往前凑,听说正价就不买的条件反射,有时候经过路边摊,还得下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看、不要买,不然一冲动又会入手几件穿过一次就再也不想看的便宜货。
闺蜜L,是和W一样的精致女人。她的购衣习惯是,买单品时,在心底勾勒出配套的服饰,她穿出来的衣服,不管是款式、质地还是细节,都特别登对,稍微有一点不协调都会被她放弃。
受妈妈的影响,L的女儿才两岁多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审美能力。妈妈不在的时候,奶奶要给她穿红配绿的衣服,L的女儿死活不肯,自己从衣柜里挑出一条浅紫色连衣裙让奶奶给穿上,又走到鞋柜边拿出白色小皮鞋自己穿上,这一身衣服一亮相,马上成了小公主。
我和L一起逛街的时候,她女儿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我的小顾问。我试穿了一件红色T恤,小家伙马上说,不好看,并从琳琅满目的衣服中挑出了一件白色针织衫拿给我,我一看,跟当时身上那条裤子简直配一脸。天啊,当年老妈都不懂的大难题,这个三岁小孩轻松破解。
我完全可以想象,L的女儿长大以后,会是一个多么得体的美丽姑娘!
我们有责任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更美好的形象。
美是永恒的竞争力
我们有责任给孩子一张不被怜悯的脸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火爆了朋友圈。视频内容是同一个小女孩,穿着不同的衣服走在公共场合,测试人们的反应,结果让人心酸,却无比现实。
当小女孩穿着看起来整洁干净的衣服时,路人们会停下来跟她聊天,非常礼貌的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小女孩得到了路人的关心与喜爱。
随后,工作人员把小女孩打扮成了一个衣衫褴褛、满脸灰尘的“小邋遢”,这样的她看起来比之前更加可怜。但是,当她孤独的站在路边,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看她一眼。
后来实验场所从室外转移到了餐厅,小女孩穿着花衣服独自走进一家餐厅,所有人看她的眼神里都充满了慈爱与温柔。
人们给她拥抱,跟她聊天,还会折纸飞机逗她开心。
然而当小女孩再换上那身破烂装扮出现在餐厅里时,全世界仿佛变了一个样似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女人们把包拿的远远地,生怕被她给弄脏了。
人们的态度全都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没有了和颜悦色的笑容,有的只是满脸的嫌弃与厌恶,大家把她推来推去,谁都不愿意搭理这个脏兮兮的流浪小女孩。甚至有人让服务人员将她赶出餐厅。
最后,小女孩因为太过委屈,伤心的跑出了餐厅,拍摄也被迫终止。小女孩哭着说:我觉得很难过,大家都叫我快走开。因为我的脸上有脏脏的烟灰和我穿着肮脏的衣服。
这段视频,意是在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人的衣着外貌,动作神态,都在综合而复杂的共同营造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以貌取人”,是不分年龄和地域的。
穿着破烂的孩子,看上去只有可怜和无助,哪怕只是短暂的表演,也难从小女孩的脸上看到属于孩子的无忧无虑的神采。
而穿着得体大方的孩子,却能通过他们的精神面貌传递出一个信息:我是有人关心有人爱的孩子,我的父母对我很负责任,同时也很用心的教我为人处世和社交礼仪,我有良好的教养,跟我沟通你可以很安心。
也从侧面印证了张爱玲的一句话:“一张好看的脸,就像一本好看的扉页,令人忍不住想读下去”。
我们无法左右孩子的容貌,我们却能通过给孩子合适的打扮,给孩子一张不被怜悯的脸。
不要因为孩子小,衣服就可以随便穿。要知道,孩子从不到两岁开始,就已经有了审美观。穿着色彩暗淡、搭配不协调的衣服,孩子自己都会觉得不开心,同龄的孩子更会不想和他玩。
而如果你的孩子习惯了邋遢的穿着而没有感到不适,那更危险,因为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爱美”的天性了,在未来的竞争中,比别人少了一张重要的牌。
不要因为孩子长得快,就总是给孩子买大一号的衣服鞋袜。有的家长也意识到了给孩子打扮的重要性,可一想到几百块钱买来的衣服,穿过一季就用不上了,总是习惯给孩子买大一号。
殊不知,当孩子穿着不合身的衣服时,样子是很滑稽的,穿着大一号的鞋子,还很容易摔跟头。连基本的“和谐”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审美?
适当地打扮孩子,并不是要父母给孩子穿上什么名牌,戴什么奢侈首饰,而是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尽量给孩子选择质地良好、款式新颖的服装,在色彩、搭配上多下些功夫,把普通的衣服穿出惊艳的效果,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的形象,这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而且当让孩子以一种整洁得体的形象出现时,也为他赢得一张让他人尊重和认可的名片!
你今天给孩子的审美教养
会融入进他明天的气质
徐庆平先生还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了这样一件让他“受到极大震动”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徐先生去欧洲求学,在到巴黎工作的第一个星期天便迫不及待地去探访了卢浮宫这座艺术殿堂。
当时,有一群七八岁的法国孩子和徐庆平先生一起进去,孩子们由一位戴眼镜的女老师领着去参观一间建筑模型展厅。进去的时候,他听到老师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要仔细看,然后,要给我讲讲,希腊罗马式建筑的美和哥特式建筑的美有什么不同?”
这次的经历让徐先生深切的感到,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
他发现在欧洲国家,孩子们从小就有去观赏艺术活动的习惯,每到周末和假日,他们总是去看展览、听音乐会、欣赏演出。他们到任何一个新的地方去度假、休息,工作之余总是首选参观博物馆,而且是美术博物馆。
杨澜也曾讲过自己25岁时候在英国的一段经历:
她面试失败以后,披头散发穿着睡衣裹着外套就去了咖啡厅,咖啡厅里人很多,她被安排坐在一位像伊丽莎白女王一样尊贵和精致的英国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没有看她一眼,写了一张便签给她:洗手间在你左后方拐弯。
当杨澜再回到座位的时候,那个老太太已经离开了。那张留在铺了细柔的格子的餐桌上的便笺多了另一句漂亮的手写英文:“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
她想起自己面试被拒的理由是穿着随意,愤慨于对方的以貌取人,此刻却发现原来自己的邋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看起来这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实际上却是一回事:我们常常会告诉孩子,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最好不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要穿的跟别人不同。
而欧洲国家会告诉孩子们:生活中所有的美都是重要的,你周围的建筑风景,你的谈吐气质,你的衣着服饰,你本人,都是重要的,你都要去了解,都要去追求,都要去思考。
所以当有人说给孩子买那么多衣服,看那么多绘本、展览,到最后衣服还是会穿旧变小,绘本展览的内容他也不一定都记住,何必要浪费这笔钱的时候,我总是相信,那些故事那些风景那些感觉,都融入进了他的气质里。对于孩子来说,他是会长大,但是那些童年的美好不会腐坏,只会帮他照亮未来。
▍综合整理:陕西教育
▍编辑:夏雪
▍标签:家长伴读 学习习惯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台:陕西教育 ID:sxed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