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真正的答案看这里
今天端午节,相信很多公众号已经开始搞事情了,究竟是吃甜粽子好还是吃咸粽子好?
说道甜咸之争,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王轶庶。
王轶庶,辽宁人,现在广州定居工作,在广州定居以后,很久没吃到过家乡的粽子,就是只放糯米和红枣的那种,就发了条微博发牢骚,然后由粽子谈到了豆腐脑,就此揭开南北饮食差异大讨论的序幕。
所以,南北咸甜之争就是王轶庶无意之中发的一个牢骚而已,但是却切切实实的贴近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哟(除非咸和甜你都不爱)。
而无视粽子咸甜的对话,印象最深刻的无异于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程英与杨过的对话了。
“我想吃粽子。”
“裹几只粽子,又费甚么神了?我自己也想吃呢。你爱吃甜的还是咸的?”
“甚么都好。有得吃就心满意足了,那口还能这么挑剔?”
当晚那少女果然裹了几只粽子给他作点心,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火腿鲜肉,端的是美味无比。杨过一面吃,一面喝彩不迭。
面对杨过生活的那个战乱纷飞的南宋时期,那有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心情来讨论甜粽子好吃还是咸粽子好吃。那时候能吃上一个粽子也许就是纪念下端午节最好的方式了吧!
粽子是目前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一种传统节日食品,不但有着特殊的
节日寓意,也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
粽子的营养成分很高,主要材料就是糯米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糯米性味甘温,有健脾暖胃、补中益气的功效。糯米含有高质量的淀粉质和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但糯米的蛋白质含量较少,还缺乏维生素A,钙含量挺高却不好吸收,所以才有了各种辅料来避免营养不全面的做法。
根据史料记载,甜粽子比咸粽子要早出现几百年。
由于数百年时间粽子的口味没什么改进,故此有人推测粽子最早出现的形式是用于祭祀活动的。
东汉末年泰山太守应劭所撰的《风俗通义》提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尝之。”
灰汁,指的是草木灰浸出的水,以“淳浓灰汁”煮出来的粽子,味道既不能算甜,也不能算咸。这一时期,粽子的甜咸特征还不太突出,到了北魏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提到粽子时,说的也是“粟枣灰汁”煮出来的粽子。
一直没有什么口味变化的粽子,直到唐朝迎来了它的第一波转折点,竟然被唐玄宗拿来犒赏群臣。
能被皇帝拿来做赏赐,想必这时候的粽子味道不会太差,可惜的是唐朝只记载了粽子的形状,却从来没记录口味是甜的还是咸。
提起唐朝就不得不提宋朝,唐有诗,宋有词,唐宋不分家。在粽子的问题上,宋朝怎么能落后呢?不但要比唐朝品种多,还要比它好看好吃。
关于粽子是甜是咸的记载终于出现了,那就是甜粽子(甜粽子在记载上略胜一筹)。
北宋张耒的作品中提到:“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粽子不但是甜的,还可以冰镇。
此时,甜粽子的做法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宋朝却找不到任何关于咸粽子的史料记载。
《神雕侠侣》中杨过和程英所处的南宋时期,是根本不会遇到吃粽子是吃甜的还是吃咸的问题,应该是都吃甜粽子(金庸先生是南方人,他应该爱吃咸的)。
直到明朝中期才模糊有一点关于咸粽子的史料记载,诩和他儿子宋公望写了一部饮食著作《竹屿山房杂部》。里面写道关于粽子配料时提到了一种“猪肉醢料”,可能就是咸味的。
至于金庸先生笔下的火腿粽子,更是清朝中叶才被袁枚的《随园食单》所记载,:在颗粒饱满的糯米里,放好火腿一大块,用大着叶裹之,封锅闷煨一日一夜,“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
粽子经过粽叶包裹蒸煮之后,便散发出一种自然清香,而粽叶中的营养物质也充分地浸透到粽子中,粽子香嫩可口,唇齿留香。
其实粽子到底是甜吃还是咸吃这样的“甜咸选择”,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坚守自己的立场固然可敬,可生活的乐趣不就是尝试下未知的新鲜事物吗?
人云亦云,其实很可怕,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有资格发言。
今天
如果你是北方人,请尝试下咸粽子。
如果你是南方人,请尝试下甜粽子。
PS:图片来源于:unsplash
推荐阅读
记住别人的好,修了自己的德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大智慧
《诗经》中的这些诗,写尽了爱情中的所有
何为立志?立何之志?立志何为?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 别吃甜食啦 “戒糖”可减重还能降低患病率
- 吃甜瓜吃出好身体 每天吃一块有益身体健康
- 还在吃甜食?“戒糖”竟会有这8大好处
- 一分钱试吃甜甜圈!稻盛田新品上市甜到想恋爱!!!
- 放弃深爱的人是什么感受?上海囡囡竟表示,太幸运了!
- 医生提醒:没吃完的粽子 别当早餐宵夜
- 粽情端午 约跑泉港植物园
- 浓情端午,竟也阻挡不了她们学习的热情!
- 端午过后家里粽子成堆 老人顿顿吃粽子吃出胃潴留
- 小米CDR暂时黄了,自保OR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