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沿线历史地标保护暨郑智勇文化研讨会在潮州举行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海丝沿线历史地标保护暨郑智勇文化研讨会在潮州举行》,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央广网广州6月8日消息(记者郑澍)潮汕民居古建筑群如何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标怎样复兴?今日(8日),“淇园新生——海丝沿线历史地标保护暨郑智勇文化研讨会”在潮州市淇园新乡举行。来自建筑、文物保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淇园新乡这一潮州民居建筑群的遗产价值和修复等建言献策,呼吁更多人保护海丝文化遗存,重视岭南先辈留下的历史财富。
现状:年久未修大量老宅破旧不堪
广东有着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馈赠,众多古港、古道、遗迹就在民众的身边,淇园新乡是其中之一。该建筑群位于潮州市潮安县凤塘镇,由潮州旅泰爱国华侨郑智勇老先生(人称“二哥丰”)于1911年在家乡建造,占地140多亩,建成后供郑姓人家免费入乡居住。建筑群主要包括海筹公祠、荣禄第、智勇小学三部分,东面以海筹公祠为主体,左右伸展4座楼房,与南面两座洋楼连接,整座建筑中西合壁、富丽堂皇、别具一格。
去年,淇园新乡被认定为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但据了解,由于年久未修,原先拥有300间房屋、入户130多户人家的淇园新乡如今仅有4、5户人家居住,大量老宅被遗弃、破旧不堪,亟需社会关注。肖淳圭从事古建筑和传统民居的修缮十多年了,2015年他第一次来到淇园新乡,“踏入这座庞大的古建筑群我被震撼了,这里单体建筑井然有序,路道贯通相连,周边树木生长旺盛,地润气灵,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在肖淳圭看来,这座建筑群规模宏大,整体保存相对完整,是一座历史文化价值非常高的建筑群,但现今面临残破不堪的局面,希望尽快保护和修缮,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村民阵镇辉说,希望尽快启动申报文物,对淇园新乡进行保护和修缮。
建议:活化要多保留历史信息
如今,郑智勇的后代正对整个建筑群进行修缮,淇园该怎么保护和修复?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认为,要保护,须先确定淇园的保护等级,“给个名分,如先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再申报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申请文保单位。”之后,由专业团队勘察建筑的原状和损坏情况,勘察清楚其损坏情况并分析原因,如结构安全、屋顶漏雨、白蚁侵蚀等。“把脉问诊”之后,找合适的施工队,对局部危险点抢修,保证不塌不漏,清除缠绕建筑的杂树,再进行深入的勘察。“今后的活化,要尽量保留多的历史信息,”汤国华表示,活化中可以把部分现代设施引进老建筑内,尽量少改动内部空间,尽量收集原建筑家具和陈设。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唐孝祥教授说,淇园有独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如海筹公祠的叠斗,从建筑形制上来说不仅有强烈的韵律感,而且有增强构架柔韧性的特点,可抵抗粤东地震带的地震。“淇园新乡及其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是‘灵魂’”,唐孝祥建议进一步挖掘淇园文化,打造淇园文化品牌,明确淇园保护主体,建立和完善保护与发展机制。
关注:出新计划保护粤东历史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作为潮汕文化的发源地,粤东地区文化遗存丰富,留存有大量的富有潮汕特色的古代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还保存了丰富的近现代和改革开放代表性和纪念性建筑。据统计,目前,粤东地区有博物馆2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78处,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4591处。与此同时,由于年久失修和疏于保护,目前不少文化遗产损坏严重。
据广东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粤东片区负责人王成晖介绍,为保护利用好粤东地区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省文化厅积极指导潮汕四市开展多项潮派建筑的保护工程,省文物局多次委派广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专家赴现场进行论证、指导,如潮州市潮安县的龙湖寨建筑群修缮工程及文物保护规划、饶平土楼抢险工程、从熙公祠修缮工程、己略黄公祠修缮工程、许驸马府保护规划等。在对文物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开展对其历史、艺术价值的研究、总结和传承各类技艺。去年,省文化厅制定了《粤东地区文物保护利用行动计划(2017-2020年)》正式印发,进一步明确了四年内粤东地区文物的主要任务。
据悉,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1处(潮安区龙湖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1处(潮安区古巷镇古巷一村),中国传统村落4处(象埔寨、龙湖寨、井里村、大城所村),广东传统村落7处。
- 达州:利用特殊身份向“黑车”收保护费 家族式恶势力团伙获刑
- 强化线索核查 严厉打击“保护伞”
- 研究:全脂牛奶可保护心脏
- 日本挪威等25国投下反对票 新设鲸保护区愿望落空
- 开发区辖区内德胜路沿线7个路口 都装上了这种“救命”装置
- 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 河南处分了184人
- 雷霆出击,保护母亲河
- 大型农家乐藏身秦岭保护限制开发区内 已被拆除
- 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 上海学生校园里捡到彩鸟 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仙八色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