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不断买买买,大涨之后终究是一地鸡毛?

 阿里健康发公告宣布,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阿里巴巴子公司Ali JK Medical Products Limited,总代价相当于106亿港元。总共将发行18.27亿股,每股对价5.8港元。交易完成后,阿里健康将成为“医药电商一哥”。至此,马云的“医疗健康帝国”版图已渐渐成型。

阿里健康不断买买买,大涨之后终究是一地鸡毛?

公告披露,截至2018年3月31日,该子公司的业务包括天猫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医疗和健康服务等业务,年度商品交易总额已达人民币205.61亿元,涉及8550万活跃买家和超過3300名入驻商家,包括欧姆龙、鱼跃、强生、博士伦和杜蕾斯等知名品牌。

公告表示,阿里巴巴集团一如既往继续支持本公司发展为其在健康医疗领域的旗舰平台,未来将继续探讨各种合作模式,以助力本公司达成目标。

阿里健康认为,医疗器械等类目的并入,有助于其继续向精细化专业运营的方向,更全面的服务好健康精准用户的需求。

阿里健康多次向阿里买买买

事实上,这并非是阿里健康第一次向阿里发起收购。

早在2015年4月15日,阿里健康发布公告将以总代价逾194亿港币,向阿里收购內地网上大药房产品销售交易平台业务。代价全数以发行代价股份支付,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集团持股比例将上升到约53%,而阿里健康将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可惜在将近一年之后,阿里健康一纸公告宣布这笔收购告吹。

2017年,阿里健康启动收购阿里巴巴旗下保健食品业务。当年5月19日,阿里健康发布公告称,正式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股份认购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将价值38亿港币的天猫平台“蓝帽子”保健食品在线业务注入阿里健康。

通过这两次收购,阿里健康的业务版图雏形初现。据公告显示,目前阿里健康电商业务板块包含阿里健康自营、天猫医药类目代运营服务以及医药O2O一套完整的体系。阿里健康本月中旬发布的2018财年业绩公告显示,由阿里健康代运营的天猫医药类目商品及阿里健康收购的保健食品类目电商平台服务业务交易总额合计超过人民币300亿元,电商平台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71亿元,同比实现324.1%的增长。

阿里健康的前世今生

2014年5月,中信21拟更名为“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6月提出计划发展国内药品监管网;10月,公司简称正式更改为“阿里健康”。此后阿里健康以“阿里”之名一头扎进大健康板块的发展建设之中。

资料显示,2014年1月23日,中信21公告宣布以每股0.3元折让近64%向马云旗下阿里巴巴与云锋基金共配售44.23亿股新股,占扩大后股本约54.3%,将申请清洗豁免提出强制性全购建议。交易完成后,阿里持股38.1%成为中信21最大股东,云锋则持股16.2%,原大股东中信集团持股降至9.92%。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公告宣布控股权易手阿里之后,中信21股价在次日便从原先不足1元暴涨3.72倍至3.92元。由于当时的阿里仍未上市,外界不少猜测和期许认为阿里可能借壳登陸港股,一时间市场对于被幸运选中的中信21“羡慕嫉妒恨”。

不料到了2014年3月,阿里最终宣布赴美上市,中信21作为其原“候选”壳股股价立时下挫。随后,市场便陆续传出消息指阿里有意利用中信21发展医药网,因为彼时全国只有中信21拿到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的试点牌照,马云有望藉此打入规模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的医药产品市场,实现其“医疗梦”。

2014年5月,公司拟更名为“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6月提出计划发展国内药品监管网;10月,公司简称正式更改为“阿里健康”。此后阿里健康以“阿里”之名一头扎进大健康板块的发展建设之中。

阿里健康大涨背后

阿里健康逐渐步入正轨,伴随公司靓丽的业绩,公司股价也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阿里股价自4月30日的3.97港元一路狂飙,涨至目前的7.01港元,盘中更是涨到7.84港元的近三年高位。以今日收盘价计算,阿里健康股价一个月大涨77%,市值一个月劲飚299亿港元。

阿里健康不断买买买,大涨之后终究是一地鸡毛?

1、股价大涨背后,是市场对公司业绩的认可

2018年5月16日,阿里健康发布借壳后的第四个年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实现收入约人民币24.43亿元),同比增长414.2%;毛利约6.53亿元,同比增长248.7%;年度亏损约1.09亿元,同比减少约47.7%;经调整后利润净额为800万元,去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为9832.9万元。

阿里健康不断买买买,大涨之后终究是一地鸡毛?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阿里健康自借壳上市以来首次实现调整后盈利。因此,自5月17日起,阿里健康在4个交易日大涨了53%,令人咋舌。而收入暴涨,主要益于阿里健康医药电商业务的快速成长。

2、股价大涨背后是对阿里回A的炒作

随着网易、百度、阿里、京东四大互联网公司不断被爆出有望成为第一批回A上市公司,回A概念股获得炒作,据报道,阿里可能在6月份成为首批回归A股的科技公司之一,而这也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随着6月临近,阿里概念获得进一步炒作!

阿里健康不断买买买,大涨之后终究是一地鸡毛?

最近几天天,阿里概念A、H股集体爆发。5月25日,新华都、路畅科技一度涨停,三江购物、海泰发展、苏宁易购等跟风上扬。今日三江购物、新华都等再度涨超5%

5月24日收盘,港股阿里影业大涨31.52%,创下自2015年7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同是阿里系的阿里健康自5月以来也累计上涨了77%。

暴涨背后存隐忧

1、捧杀效应后往往一地鸡毛

阿里系的走势只是港股新经济公司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港股市场上,有这样一种类型的公司,身傍巨头,怀抱互联网,人称“新经济独角兽”。

近年来,香港股市积极推出新规争取科技行业新贵到该地上市,吸引来了一大批新经济独角兽登陆港股。其中不乏腾讯投资的众安保险、阅文集团、易鑫集团,海外外设巨头雷蛇,以及平安旗下的平安好医生等公司。

这些公司往往顶着母公司或是股东的光环,上市之前就受到市场热捧。比如阅文集团,作为腾讯的子公司,最终获超额认购625倍,而平安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在上市之前更是获得超额认购653倍。

市场给与这些公司超高关注的同时,估值也随之水涨船高。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上市之后,这五家新经济的代表公司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这几家的公司更是不约而同地跌破发行价,市值大幅缩水,总市值更较此前高点缩水约1,700亿港元。因此,随着这种捧杀效应逐渐失灵,后市会否被摔得一地鸡毛?

2、业绩存在漏洞

近日,阿里健康发布了2018财年的年报。从其年报可以看出,其营收与毛利保持了非常快的增速,而经调整后的利润首次为正,这是其近段时间股价增长的主要原因。

格隆汇发文表示阿里健康业绩背后存在几个漏洞,一是阿里健康的营收能否在接下来保持如此之高的增速是存疑的,更何况去年的增速更快,股价反而没有反应;二是高增长之下,盈利能力在承压,其2018财年的毛利由前一年的39.4%下降至26.7%;三是只看经调整后的利润,未免太过乐观了,就如巴菲特在1998年的致股东信中所说:“几年前我们就问过这样的问题,但始终没有得到答案。如果期权不算补偿的方式,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如果补偿不算作费用,那它们到底是什么?如果费用不计入对利润的计算,那它们到底应该放在哪里?”

阿里健康不断买买买,大涨之后终究是一地鸡毛?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