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你本可以不平庸
说要早睡,刷刷微博朋友圈,放下手机已经凌晨三点;
说要早起,睁眼就打开手机,日晒三竿不吃早饭;
说要锻炼,换好全套装备到了健身房,拍照五分钟修图一小时,说是打卡成功其实没怎么锻炼。
终日忙碌,也终日不知在忙些什么。
渐渐地从
向往不平凡,到连平凡都算不上,只能沦为平庸之人。能拖则拖、浑噩过活,一个人的太多可能性,就毁在这
三种思维的困局里
。1
固守现有认知
不再心存好奇
有人在网上提问,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老了?
朋友聊天,话题总是离不开加薪升职、娱乐八卦、结婚生子。要是想要聊聊最近的电影或书籍,就有人面露鄙夷。
“你怎么还有那个闲心?”
和已经缺乏好奇心的人交谈,你会发现他说的话翻来覆去就是那点事情
,生活也是按部就班,懒得吸收新知识,停在原地,不进行系统优化和升级。
太多人沉浸在自己已经被淘汰的思维方式中不肯跳脱出来,即便生活中充满了“隔靴搔痒”的尴尬,也没用实际行动改变的意识。
梁文道
在一场沙龙上
说,“今天买一本书居然比去麦当劳吃个套餐还便宜。
我有强烈的感受,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对别的地区、别人的历史开始不好奇、不感兴趣了。这是很奇特的一件事情。
这样的时候,就应该重新回到古老的观念,就是希望通过别的地区的经验,(把它们)当成一个影像、一个镜子,来看我们自己。”
他提到,美国建筑大师Louis Isadore Kahn写过一篇短文,谈他心目当中理想的知识世界:最初并没有学校,有的只是一棵树。有人在树下开始说话了,这个人也许是一个村中的长老在跟年轻人讲他从先辈那儿听回来的故事,也许是一个先知在橄榄枝下面悟道。
总之世界最早的学校是一棵树,那时候没有围墙,那时候说话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来听的人一开始也没意识到自己是学生。于是,人类的知识开始了。”
好奇心,是始终抱着“初学者”的心态,在尊重新鲜的事物的同时,也能不断寻求突破和自我的长进。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需要有一种“清空自己”的积极性,进而才能给更多内心的敏感区域留出空间。
前哈佛大学委招生官Sally E. Champagne在一次演讲中说,“有个让
我印象深刻的某个学生,他曾经研究过环境、追逐过台风。
比起成绩,我们更想看学生在艰难的课程学习过程当中有没有挑战自己。”也许生活的惯性会让我们觉得要保持这种心态十分困难,忙着生存已经需要拼尽全力,但需要明白的是,我们心中存在“忙碌的陷阱”。
科学家Todd Kashdan博士认为,“
痛苦耐受力趋向于决定一个人是以有意义的方式发挥他的好奇心,还是灰心丧气,放弃追求。”
抗压能力,能让人对这个世界更加“好奇”。
也许是在工作中寻求另一项技能的突破,是在学习中保有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或是在时常反观自己的生活习惯,并发现不好的方面及时调整,都是必要的好奇心的体现。
清华大学教授刘瑜说,“有的人脑子里有很多成见,为了捍卫这种成见,他对世界有一种选择性的失明,这样的人就不能用环境为自己开脱了。”
一个人在认知层面能看到多大的世界,很大程度取决于他想看到多大的世界。
▲保存图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2
没有内驱力
过分依赖客观环境
高考结束后的报考阶段,如果搜索一个大学的名字,后面紧跟着跳出来的都是“XXX好吗?”“XXX学习氛围怎么样”。
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惯性让人们过于关注环境,反而没能观照自己的意识。
再好的学校,也有人终日沉迷韩剧游戏,期末挂科重考,四年连滚带爬换来一纸文凭,在工作岗位继续得过且过,三年五载依旧没有长进;
再烂的环境,也有人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改头换面高效努力,用不服输赢来了奖学金,去到眼界更开阔的地方与人交流,看到更大的世界。
这不是烂俗的鸡汤,而是时时刻刻就会产生在身边的差距。
前不久的一期《极限挑战》里,节目组借用一个外国视频中的创意,找来一群学生,为他们设定了几条人生的起跑线:
“你的父母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吗?”
“你的父母是否给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你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
“你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你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
“你父母在你从小到大,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学生们便可站在更靠前的起跑线上。
几个问题过后,本在同一位置的学生起点已经不同,他们接下来的任务,是跑向在篮球馆内的父母。
大门一点点关闭,只有有限的学生能进入场馆内。
门关紧的那一刻,好几十个学生被挡在了外面。
游戏中,最先跑进场馆的前几名学生,有来自第二条起跑线的,也有来自第四条上的,他们用自己的全力奔跑,赢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虽然只是游戏,但结果引人反思。与其说所谓的“命运脚本”是“童年所得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不如说是
因为有了结果,我们总能找到解释这个结果的原因,所以才总觉得结果早已命中注定。哈佛法学院曾发起一项研究,从1940年开始,研究人员选取了456名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上都处于比较弱势的孩子。
这些孩子中,有一半的家庭生活在贫民窟,有三分之二的家庭需要领取社会福利。
有11个男生被认定有最糟糕的童年环境。
他们出身在很贫穷的家庭、童年就表现出低自尊、有类似父母离异、母亲精神疾病、父亲酒精成瘾或精神迟滞之类的精神问题。
这群孩子在14岁时接受了第一次访谈,研究者普遍认为他们将来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25岁,第二次访谈,这11名被研究者仍然在经历某些心理困境。
但是当47岁再接受访谈时,这11位被研究者中,有8位已经有了体面的工作、稳定的婚姻和爱情,并且发展出健康的心理水平。
人是环境、机遇和性格共同作用的产物。环境对人的影响客观存在且显而易见,但比环境更加重要的是对待它的思维方式。
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Dweck认为,人 的思维方式其实蕴含了无限的能量
在实验中,她给了一群10岁的学生很难的题目,发现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和 成长型思维。
科学家测试学生们遇到困难时的大脑活动,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学生大脑没有积极地运转,想解决方式,而是在逃避;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并试图从中学习。
左侧的图代表“固定型”思维学生,右侧代表“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右侧学生的大脑热力图更加活跃
Carol教授认为,
“成长型思维”提供了一种自我激励的动机,一种“每个人皆可进步皆可发展”的观念——
人在面对困难时能有更强的韧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环境能改变一个人,但决定这种改变的性质与方向的,很大程度上在于人自己的选择。
3
只为短期利益感到兴奋
无法为长远目标坚持
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是
经济学中的概念,它们也在
生活中存在。《为什么你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这篇文章中提到过,没法学习的人,存在“延迟满足能力低下”的表现。
就像实验中不顾大人叮嘱,忍不住吃盘子里的糖的小孩,那些只选择做立刻能看到收益的事情,主动忽略需要长久坚持才能换来的回报的人,缺失的是“预期决策思维”。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个故事:村庄里没有水,村长委托两个年轻人给这个村庄供水,村民向他们支付费用。
年轻人艾德买了两只大桶,每天起得比村民早,奔波于10里以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因为起早贪黑工作,艾德很快就赚到了钱。他很高兴,因为自己能靠体力不断地赚钱,并且对拿到了合同而感到很满意。
另一个人比尔,自从签订合同后就消失了。半年后,他带着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村庄。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他做了商业计划、找到投资、注册公司,雇用项目施工管理的专业人员。之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修了一条从湖泊通往村庄的供水管道。
水龙头里一下子就能流出艾德花上一天才能抬回来的水,艾德的生意自然到此为止了。
有人追求短期利益,有人追求长线投资;有人追求物质收入,也就有人更在意自身价值。
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cess》书中提到,现在日益增多的年轻人在选择一种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通常在自我简介中用“斜杠”来区分不同的职业,如律师/演员/制片人等。
这种与人分享个人知识、时间和技能的生活场景,都是“共享经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多重职业正成为全球的新趋势,“斜杠青年(Slash)”这个词也随之火了起来。做个一专多能的“斜杠青年”,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增添生活乐趣,还可以帮助我们获得额外的收入。
成为这样的人的基础,是不断的自我投资和学习,而不是只在乎眼前的利益。
大学生问俞敏洪该“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
找到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回报,比一时的满足来得长久,也更有价值。
▲保存图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4
平凡与平庸
不该混为一谈
做着差不多的工作,看着差不多的电影,见着差不多的人,过着差不多的一天又一天。
被所谓“想得通”骗过的人,一不留神,就要过完这差不多的、“低配”却高代价的一生。
很多时候,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奔忙中渐渐混淆了平凡和平庸的定义。
在家长里短间焦头烂额,为更好的生存条件披星戴月,向着目标进发时孤独且狼狈,饱受磨砺后能换来一颗平和的心,这是无法避免却又值得感恩的平凡。
拒绝挑战自己,抗拒改变,没兴趣反思,虽然明知道有、但还是不想理会那个“更大的世界”,才是无可救药的平庸。
最怕的,是一个人把“过了今天不管明天”的生活状态,活成了生而为人的姿态。
“最怕你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用烂了的词句,却并不落俗。
拒绝平庸,是为了在足够平凡的生活里,也能因为曾清醒地看清自己、并为之改进努力而不留遗憾。
即便终将平凡,但愿你,还是能成为一个不那么平庸的人。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网
易
公开课长期招聘正职编辑/坐班实习生/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招聘
”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精品课程。
- 姑娘,如果可以,不要下嫁。
- 重磅!今天扬州出台买房新规,以后可以这样买房了!
- 武汉新房小户型已绝迹,二手小户型可以随意挑
- 不强制报废了,车就可以开一辈子?可能你想多了
- 房价回落,可以卖300万的房子最后卖了249 万,51万就这样没了
- 2018年商业地产还可以投资吗?
- 退休后,养老保险可以不交,但这个一定要交!
- 重庆:我的买房梦也许还可以抢救一下?
- 黑洞炸弹——可以造成10亿人死亡
- 遇到真爱后,可以抛弃一切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