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新动作!四省市养老服务将实现“通关”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长三角一体化新动作!四省市养老服务将实现“通关”》。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5月11日报道: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民政部门将全面实施战略合作,通过联动公共政策、衔接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共享人力资源,将四省市民政事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期共同提高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的水平。





5月11日,首届“长三角民政论坛”在上海举行,“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被确定为首个区域合作项目。





上海社科院相关课题组对长三角人口老龄化前景进行分析预测:长三角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规模从2010年的3253.45万人快速扩张至2015年的3976.14万人,未来几年是老年人口低速增长阶段,2020年以后老龄化又开始加速。2035年至2050年,随着长三角地区总人口规模进入负增长,老年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使老龄化水平处于高位运行。





长三角区域内的交通十分便捷,人口流动性很大,老年群体旅居养老、随迁养老等多种类型的异地养老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业合作与发展正逢其时。





建立长三角异地结算统一平台





在今天上午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中,四省市民政部门将从共建养老服务领域统计制度、强化相互认证、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机制、发展养老产业领域、建立长三角养老行业综合监管机制等方面,推动建立区域养老服务行业联合平台,全面提升协同能力。





其中,四省市民政部门将强化相互认证。以“一地认证,三地认可”为目标,探索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服务和管理标准,老年照护需求评估标准和评估结果,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的互认互通。





为便利异地养老,四省市民政部门将以推动异地结算为目标,研究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机制。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朱建江建议,应建立长三角养老服务业合作发展的政策服务体系,深化长三角全域养老服务业合作发展中的异地结算、跨区补贴机制,通过建立长三角异地结算统一平台,实现医疗保险(门、急诊)异地结算、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服务补贴异地对接。





同时,共建“敬老卡联盟”,方便老年人共享优待和服务资源;深化“养老顾问”,构建区域养老信息咨询、信息发布及行业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养老信息互通,推进区域内老年人异地养老“前台畅通无阻、后台加速对接联通”。





在全面完成国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区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推进商业长护险的实施,在长三角异地养老中,长护险的异地转移额度可以根据商业长护险的多少来设置不同比例。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养老机构跨省市经营





在发展养老产业领域,以公平放开养老市场为目标,制定区域内产业资本和品牌机构进入当地养老市场指引;推进区域养老智慧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智慧养老数据、信息、接口等统一,共建网站,形成大数据。





目前,许多养老机构已经实现或者正在布局跨省市的经营管理一体化。比如,着眼于中端养老的上海银康老年公寓积极“走出去”,已在浙江嘉兴建立分公司。还有很多公司都在全国各地建设养老机构或提供养老服务,如爱照护、友康、亲和源等。





随着养老机构跨省市的运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也都跨省市工作,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要求逐渐统一,提升一些地区的养老服务水平。比如,上海银康老年公寓不仅在浙江平湖开设了养老机构,而且将服务模式、标准和人员都带到当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地的养老服务水平。





建立长三角共认护理员资质评价制度





四省市民政部门还将强化联动监管。以建立长三角养老行业综合监管机制为目标,建立养老诚信系统和失信登记制度,对列入失信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信息互通互联。建立异地处罚及时通报机制,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区域内行业准入限制。





此外,四省市民政部门还将深入开发养老护理人力资源。以提升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为目标,研究建立长三角区域共认的护理员资质评价制度,强化专业培训。培育养老从业人员专业化市场,推动区域内各地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