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点赞 请看成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答卷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国办点赞 请看成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答卷》,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制图 李开红





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全国25个省(区、市)、82个市(地、州、盟)、116个县(市、区、旗)等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24项奖励支持措施。成都出现在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市(州、盟)、县(市、区)”名单中。





医疗改革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破解“看病难”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权益,成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给出了怎样的答卷?获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一减两补





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患者得实惠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贴医疗技术更值钱





70多岁的张大爷患有糖尿病,每个月都会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复诊拿药。近3年来,张大爷吃的降糖药增加到3种,拜糖平、亚莫利、沙格列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内分泌科主任张勤介绍,按张大爷的服药剂量,每月药费需700多元。2017年全市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施后,张大爷每月药费降到了600多元。





2016年12月20日起,成都市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启动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这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重要措施。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城市公立医院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建立新的科学补偿机制,增加群众医改获得感、促进医疗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城市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以此前药品加成额测算,按比例进行多渠道补偿,其中70%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劳动价值、技术难度和风险系数高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有所提高,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检验项目价格。20%通过财政投入补偿,增加的财政投入纳入预算管理;10%通过医院挖潜降耗、降低成本自行消化,建立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三合一”机制。





这样的改革,旨在减少患者医药负担,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更加值钱”,进一步鼓励医护人员提升技术水平,体现医护人员的价值。2017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了科学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顺利完成了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提高一固定





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保障群众看病就医权益





医疗保险是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2017年,全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680元/人和720元/人,其中财政补助标准从440元提高到460元,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双提升,城乡参保人员保障力度进一步提高。





2017年底,“按病种收费”成为医疗热词。以往按项目付费的方式,患者易遇到因服务过度造成治疗费用过高的情况,而“按病种付费”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小病大治”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2017年起,成都市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白内障、疝气、下肢静脉曲张等101个病种,纳入按病种收费名录,制定最高限价标准,其中,以单一性外科手术占名录中的大部分。





同时,成都市卫计委组织全市244所医疗机构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杜绝同一检查、检验项目重复检查。市人社局实行智能审核报销制度,实时动态监测医疗机构收费情况,重点控制不合理用药、检查和治疗行为。将重点药品、高值耗材、高费用新技术作为三项重点管控对象实施动态监测、全程监管。建立药品用量超常预警制度,实施处方负面清单管理。





一上一下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看病难、看病贵,核心在于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医改对各级医院的业务范围有明确的定位,小病进社区,三级医院主要诊治“疑难杂症”。分级诊疗,让小病、常见病留在基层就诊,要让患者愿意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就诊,就要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2017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牵头在四川省内成立区域性专科医联体“华西妇儿联盟”,按华西第二医院规范化培训医生的“华西标准”,对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达到完成要求水平的,授予“华西妇儿联盟”联盟医生标识。这意味着,在社区医院,就能享受到华西标准的医疗服务。





“华西妇儿联盟”只是医联体中的一个缩影,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城市大型三级医院牵头的医联体覆盖了全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为代表的大型医院牵手区县、市州,专家驻点巡查、基层人才“在岗在位”培训、远程诊疗、检验同质化等合作项目陆续落地。





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两大抓手,推动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





陈婆婆今年92岁,患有高血压、房颤,独居,行动不便,家人为她签约了家庭医生,购买了有偿签约服务包,望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杨文漪为她提供每年6次的上门服务。每周,保姆也会推着陈婆婆到中心监测血压和心率,有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社区医生并快速实现转诊治疗。杨文漪所在的家庭医生团队有10人左右,分工明确,这样的团队,望江路社区有7个。





2017年,全市完成718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进一步充实了家庭医生队伍。2017年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000余支,签约800余万人,通过家庭医生团队网格化管理等措施,优先覆盖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





2017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逐步形成。





成都商报记者于遵素